|
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后代能夠穩(wěn)坐江山,朱元璋將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在帝國的各地,不僅如此,他還專門為后代留下了一部《皇明祖訓》,他為子孫后代規(guī)定了皇位的繼承法則,為子孫后代制定了做皇帝和做藩王的準則。 但是,令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皇明祖訓》中的一句話反而讓朱棣有了造反的借口,朱元璋晚年力保的皇太孫朱允炆的皇位也被朱棣搶走了。朱元璋千辛萬苦想要為孫子保住的皇位,卻因為自己的一句話而丟了。 公元1399年,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繼位之后的朱允炆立即推行削藩政策,以消除他的那些藩王叔叔對他的威脅。起初,朱允炆順利的解決了周王、代王和齊王等幾個藩王,但是當他準備對鎮(zhèn)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下手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在朱元璋時代,朱棣鎮(zhèn)守北平,是防守蒙古的前線指揮官,他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戰(zhàn)的武將,而且朱棣本人久經(jīng)沙場,是后朱元璋時代僅剩的名將之一。 但是礙于朱允炆是名正言順的皇帝,朱棣即使想造反也沒有正當?shù)睦碛?,如果師出無名,不僅對外會成為天下人譴責的對象,對內(nèi)也無法使部下信服,無法形成凝聚力,所以朱棣雖然想造反,但是苦于無法找到合適的借口。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朱棣從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中找到一句話,這句話成了朱棣起兵的借口。 如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tǒng)領(lǐng)鎮(zhèn)兵討平之。 于是,朱棣指責朱允炆的重臣、主張削藩的黃子澄、齊泰為奸臣,自己作為親王有誅殺奸臣的責任,于是朱棣借口“清君側(cè)”于建文元年發(fā)動了靖難之役。經(jīng)過四年的戰(zhàn)爭,朱棣攻入南京城,而朱允炆則不知所蹤,朱棣如愿以償?shù)牡巧狭嘶饰弧?/p> 其實,朱棣對《皇明祖訓》只是斷章取義,選取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而已,對于其他的內(nèi)容則熟視無睹?!痘拭髯嬗枴分羞€有這樣一句話,被朱棣華麗的忽略了。 既平之後,收兵於營,王朝天子而還。如王不至,而遣將討平,其將亦收兵於營。將帶數(shù)人入朝天子,在京不過五日而還,其功賞續(xù)後頒降。 朱元璋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了,親王討逆之后,必須在朝見天子之后五天內(nèi)返回自己的封地,而不是將皇帝取而代之。由此可見,朱棣雖然搬出了《皇明祖訓》,但是他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