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

 百了無恨 2017-03-14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1599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陳家村)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

年少時師事劉宗周,補生員,后鄉(xiāng)試不中,崇禎年間召入內(nèi)廷供奉。明亡入云門寺為僧,后還俗,以賣畫為生,死因說法不一。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干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夸張,或變態(tài)怪異,性格突出?;B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于為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插圖,能表現(xiàn)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zhì)。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diào)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xiàn)許多有名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

陳洪綬去世后,其畫藝畫技為后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在書法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嚴循中鋒用筆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zhí)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cè)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diào)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握豎腕平執(zhí)筆法為之方可。再有,書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頓挫”、“絞衄”、“呼應”等等筆法要略,在他的運筆過程中,似無一處有缺憾,只是他做了無痕跡罷了,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養(yǎng)至爐火純青境界的具體體現(xiàn)。從其書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tài)是愉悅恬靜、輕松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舒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zhí)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運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

研究一個人的書法,按照一般習慣,我們首先要看他的師承和流派。陳洪綬的書法是很有基礎和功夫的,但對其師承,歷代論家卻說法不一。從其筆法和結(jié)字來看,他受歐陽詢與顏真卿的影響是比較顯見的。但有些字劃又頗有些像蘇東坡、黃庭堅的筆意。特別是他經(jīng)常用異體和古體的寫法,則多半來自篆隸與章草之中。還有人認為,陳洪綬的書法是早年從歐陽通的瘦硬遒勁的《道因碑》用功,中年參學懷素,并兼收了褚遂良、米芾之長,并從唐人寫經(jīng)體中取法了不少外拓的撇捺等筆法的。還有徐渭氣勢磅礴用筆狼藉的狂草,也很可能對陳洪綬有一定的影響——徐渭與陳洪綬的父親還是“忘年交”呢??梢婈惡榫R在研習書法的過程中,是廣收博采,借鑒過許多前人的字體和書法,而不是專注于的一家的,也是無法劃歸某一流派的。此外,他在審美情趣上,也極有可能受到了師友黃道周、倪元璐等人的影響。

總之,他的書法特點,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是與眾不同、打破常規(guī)的“怪”,一個就是灑脫超然、妙趣橫生的“逸”字!

主要書法作品有:《行草信札》《開卷有益,括囊無咎》《任頭生白發(fā),放眼看青山》《鳥工窺書古,華飛綴字紅 》《耕巖非谷口,結(jié)草即河濱》《古香留雪月,空翠入春秋》《兵戈行比術,天意曲憐才》《略翻書數(shù)則,便不愧三餐》《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己往事皆非》《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畫成淺水輕煙筆, 寫得微云遠岫辭》《商略道書秋水月,都忘心想曉山鐘》《江關未寒行路??瓷綌?shù)點;時節(jié)雖晚讀書猶樂日幾回》《自作的三首詩》《蕉雨三更,便多遐想》《既好游山矣,兼之貪酒焉》《碧落靜無云,秋空明有月》《泉石可以洗愚蒙,云松可以遺身世》《桃花馬上董飛仙,自剪生綃乞畫蓮》《寄我高文大辯才,一篇必讀兩三回》《因緣大事太倥匆,乞公(天下)歸棲巖穴中》《隨我蘭郎泛湖水,兩峰鄰孟好冬時》《天子愛賢才,星郎入拜來》《入山春事見,斸筍與收茶》《秋雨新霽,臨屐入山》《老弟云約夏晨老登山,了舊公案。竟于以丁舅遠我何也》《久違雅度矣,思之思之。家弟貧士,弟為畫關夫子像,梓之流通,作糊口計》《新霽索人酒,城東蕩小船》《五言絕句詩軸》《畫贊斗方》《行草七絕詩》《自書歲前三日五言詩》《不譚聲氣不譚文七絕詩》《大夫生辰逢大雨七絕詩》《行草書詩》《辦將一事可終身七律詩》《雷鋒塔下畫船少七絕詩》《行書七絕詩扇面》《行書七絕詩》《行書五律詩》《致祝淵詩翰》《觀音并心經(jīng)書法冊頁三開六頁》《草書信札》《自書詩軸》《行書贈伎董飛仙詩一首》《致三兄短札》《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隱居十六觀自題》等。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草信札》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草信札》釋文:弟子甚苦奔馳,又甚苦主人奔馳。不唯筆墨不靈,即飲食亦無味。故每不敢赴人家之邀?;蚋罢?,非象老與俱即樹石可賞。今象老絕弟已甚,耦影潑墨,殊不暢懷。兩日勉從老弟之約,亦少盡主人意也,況彥老只數(shù)扇二紙,何不發(fā)來了之。雨中無雨具,不得勉濕命也。西老乞致謝。不一。洪綬頓首。秋老道弟。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開卷有益,括囊無咎》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開卷有益,括囊無咎》。 洪綬”尺寸86×22cm×2。上聯(lián)出自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毕侣?lián)出自《周易》第2卦“坤卦”中六四爻的爻辭:“括囊,無咎,無譽”。 “括囊”,意為束緊口袋,可引申為閉口不語。這句爻辭告誡人們,當處于危險的時候,應當收斂,謹言慎行,懂得自保。這樣才不會發(fā)生過錯。雖然得不到贊譽,卻可以避免災禍。書法蒼勁開朗,端莊有力,在他的全部書法作品中屬于少數(shù)正統(tǒng)的書作。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任頭生白發(fā),放眼看青山》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白頭生白發(fā),放眼看青山》。 洪綬 為振寰先生書”。此五言聯(lián)大約書于順治五年(1648),尺寸96.2×24.1cm×2,現(xiàn)藏無錫博物館。聯(lián)語出自白居易《洛陽有愚叟》一詩,只是兩句次序相反了。聯(lián)語所言乃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和情懷。此件書法瀟灑恣肆,輕松隨意,筆勢自然,一氣呵成,如山間的一道清風,如道家揮舞的拂塵,可謂草書對聯(lián)中的上上佳品。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鳥工窺書古,華飛綴字紅 》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鳥工窺書古,華飛綴字紅 》 洪綬。此件書作尺寸118×30cm×2,內(nèi)容為陳洪綬的自撰聯(lián)。網(wǎng)上把第二個字認作“下”字,我認為還是“工字”。鳥工:有如鳥飛的本領,可能還與古老的鳥蟲篆有關。其書法行草隨意,圓融稚拙,很有特色。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耕巖非谷口,結(jié)草即河濱》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耕巖非谷口,結(jié)草即河濱》 洪綬。此件楹聯(lián)尺寸為79×19cm×2。聯(lián)句出自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之中。耕巖,典故出自《漢書》卷七十二,漢名士鄭子真(名樸)隱居不仕﹐耕于巖石之下,后因以"耕巖"指隱居或指隱居之處。結(jié)草,一種解釋是報恩之意,另一解釋是結(jié)草為廬之意,此處為后者?!渡裣蓚鳌罚汉由瞎?,不知其姓氏,漢文帝時,公結(jié)草為庵于河濱,文帝駕往詣之。另《高士傳》也有:焦先常結(jié)草為廬于河之湄,獨止其中。此聯(lián)書法灑脫勁挺,筆劃有力,結(jié)字峭峻,很有氣勢。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古香留雪月,空翠入春秋》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古香留雪月,空翠入春秋》洪綬。此件陳洪綬自撰聯(lián)尺寸110×23cm×2。此書法空靈灑脫,自在拙樸,落款字體非常小,結(jié)字多有出格的畸變,無塵世之羈絆,有出世之仙韻,顯示了老蓮個人的書法特點。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兵戈行比術,天意曲憐才》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兵戈行比術,天意曲憐才》似 佩道人法弟教  老陳洪綬。此對聯(lián)尺寸117×23cm×2 。沒有查到其它出處,或許就是老蓮自撰的。書法有老蓮自己的特點,字形拉長 筆劃隨意,特別是兵字無頭,或許是對要表示兵戈不止很反感吧?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略翻書數(shù)則,便不愧三餐》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略翻書數(shù)則,便不愧三餐》秋生四弟,洪綬?!         。}簽:陳老蓮行草聯(lián)一九八零年一月梅舒適題?。?。

此件書作尺寸176×37cm×2。網(wǎng)上有猜測說是陳字即陳小蓮撰,但顯然不對,應該就是老蓮撰寫的。此書法筆墨沉實著力,轉(zhuǎn)折凸出,字形略有拉伸,與鄭板橋的某些字頗有幾分相似。多半板橋是向老蓮學習的,他比老蓮晚了近百年呢!

寫題簽的梅舒適系日本書家、日中友好協(xié)會顧問、西泠印社名譽理事。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己往事皆非》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何以至今心愈小,只因己往事皆非》洪綬(有林次芳題寫的小字邊跋)。此件書作尺寸133×31cm×2 。題邊跋人為蕭山老一輩書法家、收藏家林次芳,跋內(nèi)容為陳洪綬的簡介。此聯(lián)被收入《蘭亭序集字聯(lián)》中,故網(wǎng)上有人以為此聯(lián)出自蘭亭集序,實際大概還是老蓮的自撰聯(lián)。其書法瀟灑自如,靈動散淡,有看破世俗紅塵之意境。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曲徑每過三益友,小庭長對四時花》老蓮。 此聯(lián)尺寸為131×30cm×2。在蘇州留園假山上的“洞天一碧”小屋空窗旁也用了這副楹聯(lián)。此聯(lián)當是陳洪綬的自撰聯(lián),三益友出自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贝寺?lián)書法輕靈怪異,筆劃和結(jié)字隨意畸變,是他特色書法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字形拉長,且有異體字(庭),有篆隸筆法(友、四),也有草書(每、對)。這些自創(chuàng)性的書法,對后世影響很大,直至今天的許多寫“丑書”的書家。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畫成淺水輕煙筆, 寫得微云遠岫辭》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畫成淺水輕煙筆, 寫得微云遠岫辭》老陳洪綬。此件七言聯(lián)現(xiàn)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尺寸32.4×163.7cm×2。此詩句出自陳洪綬自作的《蘭郎詩》,此詩句他寫過多次。其書法也是隨意變形的“老蓮體”,灑脫超然,張揚疏朗,自成風格。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商略道書秋水月,都忘心想曉山鐘》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商略道書秋水月,都忘心想曉山鐘》 悔遲書贈 善長仙翁教我。此聯(lián)尺寸96×23cm×2。此聯(lián)曾為謝稚柳先生舊藏,謝先生的書法即是由老蓮而來。該七言聯(lián)書法也屬典型的老蓮體,結(jié)體修長,字勢舒展自如,用筆內(nèi)斂而澀滯,轉(zhuǎn)折和出鋒處都著力而見精神,落款字體非常小,等等。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江關未寒行路??瓷綌?shù)點;時節(jié)雖晚讀書猶樂日幾回》 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江關未寒行路??瓷綌?shù)點;時節(jié)雖晚讀書猶樂日幾回》 敢老賢兄清教 弟綬。此件書作尺寸90×21cm,也曾發(fā)表在2010年1月《世界人文畫報》第1期上。書法怪拙特異,行筆澀勁,折轉(zhuǎn)楞骨突出,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顯示了老蓮體的特色。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自作的三首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先生《自作的三首詩》釋義:“不是金華殿里臣,又無名教責其身。自慚無位兼無德,敢學(臣)名說黨人。不談聲氣不談文,不愛山云愛水云。去住隨心山水換,過予多半是紅裙。戒我狂言當殺身,神弓鬼矢定前因。感深時事為詩句,揮淚題名草莽臣。洪綬書似 胤之宗社弟教之”。此件條幅尺寸84×34cm。內(nèi)容為陳洪綬先生自作的三首詩,顯示了他的個性和憤懣。書法結(jié)字有伸長和畸變,也基本顯示了他老蓮體的特點。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蕉雨三更,便多遐想》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蕉雨三更,便多遐想,云深路阻,雁落楓林,蘇子瞻當墮淚耳。弟綬醉里書似 耶溪之客鄭四》

此件條幅周少白家族專藏中,尺寸120×27cm。書法流暢靈動多圓轉(zhuǎn),較為接近一般草書規(guī)則,或為老蓮較早期的書作。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既好游山矣,兼之貪酒焉》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既好游山矣,兼之貪酒焉。暫于此際悔,不覺復前如。洪綬似 尹人盟侄教》此件陳洪綬《自作歲前三日五言詩》軸,紙本 行草, 114.6×32cm, 約書于順治六年(約1649),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書法任意畸變,灑脫疏散,風流不羈,是陳洪綬后期“老蓮體”的典型作品。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碧落靜無云,秋空明有月》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碧落靜無云,秋空明有月。長江瑩如練,清風來不歇。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悅。老陳洪綬》此件書法立軸尺寸129×42cm,為山東省文物總店舊藏。詩句可能是宋若沖覺海禪師的禪詩。其書法字形開始拉長和斜畸,但尚未達到后期“老蓮體”的畸變程度,可能是他書風開始變化尚未成熟時的作品。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泉石可以洗愚蒙,云松可以遺身世》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泉石可以洗愚蒙,云松可以遺身世,俗塵不飛,人意自遠。老陳洪綬》

此件陳洪綬《行書語摘》立軸,紙本 132.5×28cm ,約書于順治七年(1650),南京博物院藏。書法灑脫自然,出鋒凌厲,顯然是其晚年之力作。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桃花馬上董飛仙,自剪生綃乞畫蓮》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桃花馬上董飛仙,自剪生綃乞畫蓮。 好事日多常記得,庚申三月岳墳前。老遲洪綬》

此件陳洪綬《行書贈伎董飛仙詩一首》立軸,紙本 133×30cm, 約書于順治七年(1650),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詩中回憶1620年(明萬歷四十八年)三月,在杭州西湖岳墳應名妓董飛仙之請畫蓮一事。書法畸斜老辣,但已顯力度不太足矣,或系其老年開始力衰之作。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寄我高文大辯才,一篇必讀兩三回》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寄我高文大辯才,一篇必讀兩三回。春江艇子桃花岸,不放余閑去看來。洪綬》

此件條幅尺寸 131×26cm。其內(nèi)容應是陳洪綬自作詩,其書法在陳洪綬的作品中也有些特別,筆劃挺直而伸長,缺少波折變化,或許是陳洪綬先生的一種試探。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因緣大事太倥匆,乞公(天下)歸棲巖穴中》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因緣大事太倥匆,乞公(天下)歸棲巖穴中。一把茅庵難受(更)用。喜君若往山東。丙子新夏洪綬書于借居》此件條幅尺寸約130×36cm,原系朵云軒舊藏。其中網(wǎng)上給出的釋文“天下”我以為更可能是“乞公”二字;后面的“更用”,我以為應該是“受用”更順一些。其書法還比較接近一般的行書,字形的畸變不太大,只是有些筆劃伸長了。丙子為1636,估計此時“老蓮體”剛開始形成。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隨我蘭郎泛湖水,兩峰鄰孟好冬時》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隨我蘭郎泛湖水,兩峰鄰孟好冬時。畫成淺水輕煙筆,寫得微云遠岫辭。洪綬 題簽:老蓮居士自書蘭郎詩。乙丑春暮調(diào)嘯閣記 稚柳居士)》

此件條幅尺寸158×44.5cm,曾經(jīng)是謝稚柳先生舊藏。謝公早年書畫曾師法陳洪綬,并寫過專文《陳老蓮》。此件書法從書法的運筆與結(jié)體來推斷,當屬陳氏中期作品。其結(jié)體瘦長,運筆細勁,欹側(cè)取勢,都顯示出陳氏中年時期風神獨絕,遒逸灑脫的風格。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天子愛賢才,星郎入拜來》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天子愛賢才,星郎入拜來。明光半建,禮直初回。名帶含香發(fā),文隨綺幕開。披云自有鏡,從此照仙臺。 為何器詞兄 洪綬》

此件小品尺寸28×21cm。其詞句為唐人張諤《贈吏部孫員外濟》一詩,惟三四句缺兩字,原為“明光朝半下,建禮直初回?!标惡榫R寫此詩,或許是還對朝廷有幻想吧?其書法峻峭著力,筆劃略有所延伸,轉(zhuǎn)折多尖利,結(jié)字變形不大,基本還是陳洪綬先生中期的特征。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入山春事見,斸筍與收茶》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入山春事見,斸筍與收茶。秧未能青浪,田猶存紫花。游盤窮暮景,笑語度輕車。更喜錢多帶,村醪竟不賒。洪綬》。陳洪綬《草書入山春事見五律詩》冊, 紙本 24.6×32cm, 約書于順治七年(1650),美國檀香山美術學院藏。此詩可能是他的自作詩,其時生活雖貧困,但精神似乎已經(jīng)自我解脫。 故其書法灑脫超然,恣肆無羈,書寫迅疾,墨氣深淺有序,直入超然物外之境界,是為少見的神品、逸品。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秋雨新霽,臨屐入山》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秋雨新霽,臨屐入山,都無石樓,伊人之懷,比十年讀書有得也。偶得石子研雞毛筆,草草弄墨,有唐元人遺韻。陸鏡潭兄過我隨緣去住之館,纜手與之可浮十大白。 洪綬識》。此件陳洪綬《畫贊斗方》,金箋 28×24cm, 臺灣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館藏。書法灑脫自如,似稚拙而實老到,很值得玩味,也屬于成熟的“老蓮體”。

浮一大白:原指罰飲一大杯酒,后指滿飲一大杯酒。出自漢·劉向《說苑·善說》;后被廣泛引用,如《孽?;ā贰都t樓夢》中都用過。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老弟云約夏晨老登山,了舊公案。竟于以丁舅遠我何也》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老弟云約夏晨老登山,了舊公案。竟于以丁舅遠我何也?丁舅之局已破,此后謊不能行矣。奈何,奈何。 悔遲合什 綺老道弟》。 此件陳洪綬《致綺老道長尺牘》為美國寶蒙堂藏,可惜帖中人物都未考知。其書法自如灑脫,已然是成熟的'老蓮體’模樣了。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久違雅度矣,思之思之。家弟貧士,弟為畫關夫子像,梓之流通,作糊口計》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久違雅度矣,思之思之。家弟貧士,弟為畫關夫子像,梓之流通,作糊口計。幸吾長兄廣為贊嘆,慫恿小弟。關夫子為佛門護法,吾長兄為貧士護法,都垂千秋也。 翊宸盟長兄 小弟洪綬頓首?!?/span>

陳洪綬《今日尚有一俗事可草草了局,明日便來邀老弟也。紫書所寓,書為水子石公,策甚妙,曾覽。烈維老為致聲。璧云、叔迪道友 洪綬頓首》此兩頁信札尺寸22.3×12.4cm×2。其書法分別為行書和草書,書寫隨意自如,老到質(zhì)樸。第一件中的“慫恿”二字可能是用了異體字“從甬”代替;第二件則更有成熟的'老蓮體’意味。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新霽索人酒,城東蕩小船》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新霽索人酒,城東蕩小船。心中亂離事,睫下艷陽天。米價時時長,朋交日日聯(lián)。少年抄掠后,猶為老夫憐。丁亥暮春晦,與潘若羾、天倡兄弟,王素中渡東橋還,見名子道盟弟餉米。書謝即教我。僧悔》。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此件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紙本, 19.3×12.5cm×5 ,書于順治四年(1647),上海博物館藏。書寫老到質(zhì)樸,字形豎長,筆劃有力,可算為“老蓮體”,但也屬于其后期書作中較為規(guī)矩平和的作品。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五言絕句詩軸》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五言絕句詩軸》紙本 行草 137.6×26.5cm 南京博物院藏。釋文:香雪隨香風,滿谿復滿陌。似彼得道人,頗不自矜惜。洪綬。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畫贊斗方》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畫贊斗方》,行書,金箋??v28厘米,橫24厘米。釋文:秋雨新霽,臨屐入山,都無石樓,伊人之懷此十年讀書有得也,偶得石子研雞毛筆,草草弄墨,有唐元人遺韻。陸鏡潭兄過我隨緣去住之館,纜手與之可浮十大白。 洪綬識”此件陳洪綬《畫贊斗方》,金箋 28×24cm, 臺灣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館藏。書法灑脫自如,似稚拙而實老到,很值得玩味,也屬于成熟的“老蓮體”。

浮一大白:原指罰飲一大杯酒,后指滿飲一大杯酒。出自漢·劉向《說苑·善說》;后被廣泛引用,如《孽?;ā贰都t樓夢》中都用過。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草七絕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草七絕詩》扇面 紙本 約順治六年(約1649)安徽省博物館藏。釋文:舊時游客舊亭臺,便是桃花殘也來。最愛主人惜光景,歸鴉隊里喚殘杯。——洪綬似廷老叔兄。

鈐印:洪綬(朱文),章侯(白文) 鑒賞?。赫蠊饷鳎ㄖ煳模?,大光(白文),牛人審定(白文) 。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自書歲前三日五言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自書歲前三日五言詩》扇面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陸陸過三日,匆匆盡一年。 新聞曾未博,舊得已茫然。既好游山矣,兼之貪酒焉。暫于此際悔,不覺復如前。弟綬似子久監(jiān)道兄教。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不譚聲氣不譚文七絕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不譚聲氣不譚文七絕詩》扇面 金箋 16.5×51cm 約順治二年(約1645)。釋文:不譚聲氣不譚文,不愛山云愛水云。去往隨心山水擬,過余多半是紅裙。洪綬。鈐印:老蓮(朱文) 鑒藏?。和媪髡洳兀ㄖ煳模?/span>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大夫生辰逢大雨七絕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大夫生辰逢大雨七絕詩》扇面 泥金紙 16.7×51.7cm 約順治二年(約1645)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大夫生辰逢大雨。齋公不必商量。悟他都是楊枝水,勝似親拈一瓣香。洪綬似翊宸道盟兄教。鈐?。簵鳂颍ㄖ煳模惡榫R?。ò孜模?,章侯(朱文) 。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草書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草書詩》扇面 金箋 23.5×51cm 約順治七年(約1650)浙江天一閣博物館藏。釋文:久不出柴關,不道林花直恁殘;早覺而今零落了,輕鞍定向山陰道上看。 風力換春寒,花信匆匆過一番,如此傷情時又近,無端寒食棠梨帶更寬。洪綬書似化之辭長兄教我。鈐?。宏惡榫R?。ò孜模?,章侯(朱文) 鑒賞印:鼎帆小?。ò孜模?。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辦將一事可終身七律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辦將一事可終身七律詩》扇面 金箋 16.8×53.5cm 約崇禎十一年(約1638)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藏。釋文:辦將一事可終身,只有隨機種好因。寫佛寸功流像法,畫梅小惠濟人貧。魔來手瘍多虛日,業(yè)重天晴須踏青。聽雨焚香聊自笑,海山利益等微塵。洪綬書似■■老辭宗教之。鈐?。赫潞睿ò孜模?/span>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雷鋒塔下畫船少七絕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雷鋒塔下畫船少七絕詩》扇面 金箋 約順治二年(約1645)上海博物館藏。釋文:雷鋒塔下畫船少,雷鋒塔上虎嘯多。所幸老蓮已衰憊,若猶未也奈之何。似元長辭社兄正。洪綬。 鈐?。宏惡榫R?。ò孜模?。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書七絕詩扇面》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七絕詩扇面》 金箋 約順治六年(約1649)武漢文物商店藏。釋文:享盡山居盡日閑,入城雖傍碧波灣;尋思終是山居好,月夜柴門不用關。洪綬。鈐?。赫潞睿ò孜模?,綬(朱文) 。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書七絕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七絕詩》扇面 金箋 約順治七年(約1650)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曉霞接著晚霞明,今日應知盡日晴。沒個錢兒蕩湖去,也需堤上踏歌行。洪綬似鳴佩居士。鈐?。宏惡榫R印(白文),章侯(朱文) 鑒賞?。簠鞘锨缲G鑒定(朱文),季彤審定(朱文)。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書五律詩》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五律詩》扇面(與王思任、吳山濤合作) 金箋 17×54cm 約順治四年(約1647)上海博物館藏。釋文:清晨倚石橋,小樹……鈐?。宏惡榫R(白文),章侯(朱文) 。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致祝淵詩翰》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致祝淵詩翰》之一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致祝淵詩翰》之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致祝淵詩翰》之三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致祝淵詩翰》之四

陳洪綬《致祝淵詩翰》紙本 26.9×9.9cm不等 約1643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釋文:攜手五紫翁,春風不能去。緬想同席時,云護清明路。醉中書勸紫眉酒,似開老盟兄正我。弟綬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觀音并心經(jīng)書法冊頁三開六頁》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 《觀音并心經(jīng)書法冊頁三開六頁》水墨紙本,冊頁,陳:27×13cm×6;題跋:27×13cm×6。陳洪綬很早就接觸到佛教經(jīng)典,20歲時讀《華嚴經(jīng)》,“寢食皆廢”,22歲在杭州法華山翻閱佛經(jīng),49歲、明覆亡后第三年畫彌勒佛像等,并于是年剃發(fā)于紹興云門寺,號悔僧,并傳其55歲時“趺坐念佛號而卒” ,在在皆可證陳洪綬與佛教之淵源。另外,陳洪綬書寫《心經(jīng)》這年,有很重要的一條信息,即“年初,病目二月”,再參證跋語中所言玄奘法師念《心經(jīng)》驅(qū)散鬼物一事,極可證明他書寫佛經(jīng)以祛除病魔的動機。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草書信札》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草書信札》釋文:弟甚苦奔馳,又甚苦主人奔馳。不唯筆墨不靈,即飲食亦無味,故每不敢赴人家之邀,或赴者,非象老與俱即樹石可賞。今象老絕弟已甚,耦影潑墨,殊不暢懷。兩日勉從老弟之約,亦少盡主人意也。況彥老只數(shù)扇二紙,何不發(fā)來了之。雨中無雨具,不得勉濕命也。西老乞致謝,不一。洪綬頓首。秋老道弟。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自書詩軸》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自書詩軸》紙本 99.1×31.3cm 遼寧省博物館藏。釋文:肉叫絲喧主一日,明日如何煞好過。需坐斷橋才過得,杖頭錢卻剩無多。(夜吟)。重整雪天擊缽句,將開春水鶴翻舟。兩人都愧他巾幗,朱……。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書贈伎董飛仙詩一首》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贈伎董飛仙詩一首》軸 紙本 133×30cm 約順治七年(1650)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桃花馬上董飛仙,自剪生綃乞畫蓮。好事日多常記得,庚申三月岳墳前。老遲洪綬。鈐?。汉榫R(朱文),章侯氏(白文)。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致三兄短札》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致三兄短札》紙本 21.3×16.5cm 約崇禎三年(約1630)南京博物院藏

釋文:弟已諾朱孟二兄商刻文一事不得留三兄話歉不可言。相爰如三兄當不相責也頃如在金家廟不可招之。歸晚際可期一語否草草。弟綬頓首。卿振告辰李五兄知己。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之一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之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之三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之四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之五

陳洪綬《行書新霽索人酒詩冊》紙本 19.3×12.5cm×5 順治四年(1647)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新霽索人酒,城東蕩小船。心中亂離事,睫下艷陽天。米價時時長,朋交日日聯(lián)。少年抄掠后,猶為老夫憐。

丁亥暮春晦,與潘若羾、天倡兄弟,王素中渡東橋還,見名子道盟弟餉米,書謝即教我。僧悔。 鈐?。焊ミt(白文),云門僧悔(白文) 。鑒藏印:布薌寓目(白文),山陰杜氏借摹上石(朱文),竹君秘玩(朱文)。

明朝時期著名書法家陳洪綬《隱居十六觀自題》賞析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陳洪綬四十九幅經(jīng)典書法名帖賞析

陳洪綬《隱居十六觀自題》 紙本 21.4×29.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洪綬這件書跡寫于五十四歲(一六五一),一夜醉飲西子湖,有佳人侍候筆硯,在十六幅描寫隱居雅趣的畫前,題詩抒發(fā)感時傷暮的心境。

這些清瘦、飄逸,像蘭葉一般的撇筆與捺筆畫,散發(fā)出細膩、優(yōu)雅的氣質(zhì)。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