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網絡上關于“華為34歲以上員工遭清退”的消息鋪天蓋地,不斷發(fā)酵。直到今天依然是各大媒體的頭條。對此,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先生在一次員工的座談會上明確表示“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斗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斗者支付什么。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這段話可以看作是任正非從側面回應了傳言。 對于這件事情我有三個觀點。 華為這樣做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2年前,華為已要求七千名員工辭職,辭職員工隨后即可以競聘上崗,職位和待遇基本不變,華為為此行動付出了10億元的代價。幾個月前我跟任總面對面交流時,我問這事是真的嗎?任總不僅認可,而且覺得這件事很值。 第二、“人員精簡”是經濟寒冬中公司的共同話題。 早在2016年8月份,較大規(guī)模的裁員已經開始。有一篇文章《裁員!裁員!創(chuàng)業(yè)者們的2016“寒冬大逃殺”》詳細披露了一系列公司的裁員數據,愛鮮蜂裁員400人,美團點評5000人,思科5500人,紛享銷客800人,PP租車600。直到今天,還有新聞爆出蘑菇街因沖擊IPO受挫,裁員近20% 。 因為34歲的員工是83年出生,80后被裁員的確讓人吃驚。但這里面透露了一個信號,在當下人才代際更替周期大大縮短、資本寒冬包圍的境況下,只有時刻保持奮斗精神,將充電學習化為日常修行的人,才能保得住職位。 面對裁員,很多人都會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公司不仁不義,其實裁員的過程只要合理合法,都不應該受到指責,畢竟員工和公司的關系是以勞動法作為基礎的。另外作為一個公司,裁員是一個公司在經營過程里面在正常不過的行為。 今天我們就到這里,明天再見。 想了解更多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歡迎下載優(yōu)米ap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