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國八百年 秦滅楚之戰(zhàn) 荊楚 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時,熊繹受封南蠻之地,建立楚國。熊繹身處荊山(今湖北省西部、漢江兩岸)偏遠之地,乘坐柴車、身穿破衣以開辟叢生的雜草,跋山涉水以事奉周天子,只能用桃木弓、棗木箭作為進貢周康王在位時期,熊繹與齊國國君齊丁公、衛(wèi)國國君衛(wèi)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魯國國君伯禽一起輔佐周康王。 由于齊、晉、魯、衛(wèi)四國與周天子親緣較近,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賜予寶器,而楚國與周天子無親緣關(guān)系,所以沒有得賜寶器。 公元前1006年,熊繹去世,熊艾繼承楚君之位,在位25年,期間發(fā)生周昭王南伐楚國之事。 公元前764年,周平王七年,在位27年的楚若敖去世,因死后葬在若敖,故被尊為“若敖”,這是楚君有謚號的開始。 公元前758年,楚霄敖去世,熊眴繼位,是為楚厲王(亦稱楚蚡冒)。楚厲王在位時期,開疆拓土,征服陘隰[xí],“和氏璧”的軼事就發(fā)生在這一時期。 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熊通殺害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楚國國君,是為楚武王。 公元前738年,楚武王為開疆拓土攻擊權(quán)國。當時,楚國的國都還在丹水一帶,權(quán)國位于楚國的南面,雖然楚國的東面有申國,但進攻申國須渡漢水。申楚之間,有鄧國和盧國,東面還有一個實力雄厚的隨國,只有權(quán)國孤懸乏援,又是由殷人遺民建立起來,成為楚南下擴張的障礙和攻擊他國時的后顧之憂,同時權(quán)與楚若即若離,很難博得楚人的信任。楚王采取了近交遠攻的策略,與鄧、盧國和親,娶鄧女為正夫人,娶盧女為側(cè)夫人,穩(wěn)住盧鄧兩國,在進攻權(quán)的時候,放過了與楚最近的羅國,南下直取權(quán)國。楚滅掉權(quán)國后,武王熊通將權(quán)國的故地設(shè)為縣,令大夫斗緡為縣尹。是我國行政制度史上最早設(shè)縣的行政改革。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隨國,要隨候替自己傳話給周天子提升自己的名號。隨侯畏懼楚國的兵威,照辦不誤,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尊封楚國國君名號,但周天子沒有同意。 公元前704年,隨侯通報楚國,說周天子拒絕提高楚君的名號。楚武王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于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庇谑钱敿醋苑Q王號,稱為“楚武王”。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 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國派遣韓服向楚國報告,請求和鄧國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帶領(lǐng)巴國的使者到鄧國訪問。鄧國南部邊境的鄾地人攻擊他們,并掠奪財禮,殺死道朔和巴國的使者。楚武王派遣薳章責備鄧國,鄧國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國派遣斗廉率領(lǐng)楚軍和巴軍包圍鄾地。鄧國的養(yǎng)甥、聃甥率領(lǐng)鄧軍救援鄾地。鄧軍三次向巴軍發(fā)起沖鋒,不能得勝。斗廉率軍在巴軍之中列為橫陣,當與鄧軍交戰(zhàn)時,假裝敗逃。鄧軍追逐楚軍,巴軍就處于他們背后。楚、巴兩軍夾攻鄧軍,鄧軍大敗。鄾地人黃昏后潰散。 公元前701年,楚國的莫敖(官名)屈瑕打算和貳、軫兩國結(jié)盟。鄖國人的軍隊駐扎在蒲騷,準備和隨、絞、州、蓼四國一起進攻楚國軍隊。屈瑕在蒲騷打敗鄖國軍隊,和貳、軫兩國訂立盟約回國。 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絞國,軍隊駐扎在南門。屈瑕說:“絞國地小而人輕浮,輕浮就缺少主意。請對砍柴的人不設(shè)保衛(wèi),用這引誘他們。”楚武王聽從屈瑕的意見。絞軍俘獲三十個砍柴人。第二天,絞軍爭著出城,把楚國的砍柴人趕到山里。楚軍坐等在北門,同時在山下設(shè)伏兵,大敗絞軍,強迫絞國訂立城下之盟而回國。在進攻絞國的這次戰(zhàn)役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羅國準備攻打楚軍,派遣伯嘉前去偵探,三次遍數(shù)楚軍的人數(shù)。 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軍攻打羅國,斗伯比為他送行?;貋頃r,對他的御者說:“屈瑕一定失敗。走路把腳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穩(wěn)定?!庇谑沁M見楚武王,說:“一定要增派軍隊!”楚武王拒絕他,回宮告訴夫人鄧曼。鄧曼說:“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數(shù)的多少,而是說君王要以誠信來鎮(zhèn)撫百姓,以德義來訓誡官員,而以刑法來使屈瑕畏懼。屈瑕已經(jīng)滿足于蒲騷這一次戰(zhàn)功,他會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設(shè)防范嗎!斗伯比所說的請君王訓誡百姓而好好地安撫督察他們,召集官員們而勉之以美德,見到屈瑕而告訴他上天對他的過錯是不會寬恕的。不是這樣,斗伯比難道不知道楚國軍隊已經(jīng)全部出發(fā)?”楚武王派賴國人追趕屈瑕,但沒有追上。屈瑕派人在軍中通告:“敢于進諫的人要受刑罰!”到達鄢水,楚軍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亂。全軍亂七八糟毫無秩序,而且還不設(shè)防。到達羅國,羅國和盧戎的軍隊從兩邊夾攻楚軍,把楚軍打得大敗。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將領(lǐng)們被囚禁在冶父,等待處罰。楚武王說:“這是我的罪過?!庇谑前褜㈩I(lǐng)們?nèi)忌饷狻?/span> 公元前690年,周天子召見隨侯,責備他奉立楚國為王。此后隨國對楚國的態(tài)度不免有些冷漠。楚武王很生氣,認為隨侯背叛自己。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舉攻打隨國。楚武王于出征途中死在樠 [mán]樹下面。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發(fā)喪,開通新路,并在溠水筑橋,在隨國境外建筑營壘。隨國人恐懼,向楚軍求和。屈重以楚王的名義進入隨國,和隨侯結(jié)盟,而且邀請隨侯在漢水轉(zhuǎn)灣處會見,然后退兵。渡過漢水以后公布喪事。楚武王死后,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楚文王繼位后,開始從丹陽遷都郢都。 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在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于鄧。鄧與楚為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設(shè)宴款待。騅甥、聃甥和養(yǎng)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于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编嚻詈畈宦牥凑?guī)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xù)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國(今河南上蔡縣)。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個姬姓封國。楚文王伐蔡的緣由,從表面上說,是應息侯之請,去懲罰無無禮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鄰,故址在今河南息縣。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陳國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陳過蔡,將赴息,蔡侯以姐夫名義阻留求見,有輕浮的言談舉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氣,于是派人對楚國國君楚文王說:“請您假裝進攻我國,我向蔡國求援,蔡哀侯一定會派軍隊來,楚國再乘機攻擊蔡國,可以建立戰(zhàn)功?!背耐趼爮南⒑畹挠嫴吡⒓凑姵稣?。九月,楚師與蔡師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內(nèi))相遇,楚師勇銳,蔡師一觸即潰,蔡哀侯被楚師俘獲并被帶回郢都。 前680年,蔡哀侯因在莘地戰(zhàn)敗被俘,于是心懷怨恨,便設(shè)計報復息侯,在楚文王面前稱贊息夫人的容貌極美。楚文王聽到蔡哀侯之言,想得到息夫人,于是以巡游為名來到息國。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見息夫人果然容貌極美。次日,楚文王設(shè)宴招待息侯,乘機以武力俘虜息侯,滅亡息國,并讓息侯擔任守衛(wèi)城門的士兵。息夫人聞訊后,想投井自殺,但遭斗丹勸阻作罷。息夫人為保全息侯的性命,無奈嫁給楚文王。 息夫人進入楚宮三年,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從未主動說過話,楚王問她是什么緣故,息夫人回答說:“我一個女人,伺候兩個丈夫,即使不能死掉,又有什么話可說的?”楚文王認為是蔡哀侯的緣故才滅亡息國,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國,同年七月,楚軍進入蔡國。并繼續(xù)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國被軟禁9年后去世。 公元前679年,齊、宋、陳、衛(wèi)、鄭五國國君會盟于鄄邑。齊,成為五國中的霸主。楚文王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為霸主的齊國示威,于五國會盟的次年,舉兵伐鄭。史稱“鄭居天下之中”。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為徹底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與齊桓公抗衡,出兵攻鄧,一舉滅掉鄧國。 公元前676年(文王十四年)秋,巴師襲擊楚國權(quán)縣的所那自。楚國君臣輕視巴人,疏于防范,終至于釀成大禍。事出突然,權(quán)尹閻敖因無備而棄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師長驅(qū)北上,一度進逼郢都的南門。文王大怒,處死閻敖,他的族人作亂竟與巴國同謀反叛。 公元前675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縣或枝江縣)被巴軍打得大敗。文王率楚師回到郢都,司官門守衛(wèi)之責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納。文王無奈,為了以功補過,就轉(zhuǎn)而進攻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黃國是淮河上游的一個小國,公族為嬴姓,西北與息縣為鄰。文王接受因輕敵而致的教訓,調(diào)將用兵又像先前那樣得心應手,在踖陵打敗了黃國的軍隊,文王迅即撤兵,到達湫地時得了病。夏季,六月十五日,在一個名為淵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后自己也自殺身亡,葬在地宮的宮門內(nèi)。 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害弟弟熊惲,熊惲于是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西北)。熊惲在得到隨國人的支持后,便聯(lián)合隨國人襲擊并殺死楚堵敖,奪得國君之位,是為楚成王。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剛一登位,就布施仁德恩惠,與諸侯修好結(jié)盟,派人向周天子進貢,周天子賜給他祭肉,說:“鎮(zhèn)守南方、平定夷越各族的動亂,不要侵犯中原各國。”于是楚國的疆土擴展到千里之外。 公元前666年,楚國子元伐鄭失敗后,楚成王和斗子文相繼在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57年連續(xù)攻打鄭國,鄭國招架不住,鄭國國君鄭文公想與楚國求和,但遭鄭國大夫孔叔勸阻。因此齊、楚兩國關(guān)系極其緊張。 公元前656年春天,齊桓公為遏制楚國北進,親率齊、魯、宋、陳、衛(wèi)、鄭、許、曹等八國聯(lián)軍南下攻打蔡國。蔡軍潰敗,齊桓公緊接著進攻楚國。楚成王派遣屈完帶兵到八國聯(lián)軍的駐地。 公元前655年楚成王以子文為大將,在弦國毫無戒備的情況下,一舉滅掉弦國。弦國君王只身逃至其同盟國黃國。 公元前649年冬天,楚成王因黃國(今河南潢川西北)不向楚國進貢品,于是出兵攻打黃國。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攻打江國(今河南息縣西)。同年夏天,楚軍滅亡黃國。 公元前646年,滅亡英國(今安徽金寨東南)。至此楚國勢力已推進到淮河中游一帶。 公元前645年春天,楚成王由于徐國(今江蘇泗洪南)依靠中原諸侯的緣故,于是出兵攻打徐國。同年三月,齊桓公與宋、魯、陳、衛(wèi)、鄭、許、曹等國在牡丘(今山東聊城東北,當時屬齊地)結(jié)盟,決定救援徐國。各國國君在匡地(今河南睢縣西)等待,由魯國大夫孟穆伯率領(lǐng)各國軍隊前往援救徐國。同年秋天,齊國等國軍隊攻打楚國的同盟國厲國(今湖北隨州東北),企圖抄襲楚國后方,以解除徐國之圍。同年冬天,宋國趁曹國軍隊遠出,襲擊曹國。楚國于是乘機大舉進攻,在婁林(今安徽泗縣東北)打敗徐國。同年,管仲去世。此后兩年,齊桓公雖曾討伐厲國、英國,以報“婁林之役”的失敗,企圖挽回在淮泗地區(qū)的敗勢,但已無濟于事。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去世,齊國霸勢轉(zhuǎn)衰。 公元前642年,鄭文公開始到楚國朝見。楚成王把銅賜給他,不久又后悔,和他盟誓說:“不要拿來鑄造武器?!彼脏嵨墓盟T造三座鐘。 公元前640年,隨國依靠漢水東邊各諸侯的力量背叛楚國。同年冬天,楚國的斗谷於菟率領(lǐng)軍隊進攻隨國,講和以后回國。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想組織盟會,傳召楚國參加。楚成王發(fā)怒說:“傳召我,我將好好地去參加,趁機襲擊侮辱他?!庇谑浅赏跚巴?,到達盂地后,抓住宋襄公侮辱一番,不久放他回宋國。 公元前638年,鄭文公南下朝奉楚國。楚成王北上討伐宋國,在泓水邊打敗宋軍,射傷宋襄公,宋襄公因此受傷而死。 公元前637年,晉國公子重耳經(jīng)過楚國,楚成王以諸侯的禮節(jié)招待他,然后贈給很多財物送他到秦國去。 公元前633年,魯僖公來到楚國請求發(fā)兵攻打齊國,楚國派申侯領(lǐng)兵攻打齊國,攻取谷城,把齊桓公兒子公子雍安置在谷城。齊桓公七個兒子都逃到楚國,楚成王都封他們?yōu)樯洗蠓?。同年,楚成王因夔國不祭祀楚國先祖祝融、?[yù]熊,于是派兵滅亡夔 [kuí]國。同年夏天,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求救,晉國救援宋國,楚成王罷兵而回。將軍子玉請求與晉國交戰(zhàn),楚成王說:“晉君重耳曾逃亡在外很久,最后得以返回,上天正在幫他興盛,不能抵擋。”子玉堅持請戰(zhàn),楚成王便只給少量部隊讓他帶去。晉軍果然在城濮打敗子玉,楚成王生氣,于是殺死子玉。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想廢黜商臣,改立王子職為太子。同年十月,商臣率領(lǐng)宮中的警衛(wèi)軍包圍楚成王,并且逼楚成王自殺。楚成王請求吃了熊掌以后再死,企圖拖延時間,等待外援,但商臣不答應。十月十八日,楚成王上吊自殺。商臣即位,是為楚穆王。 公元前624年秋天,楚國軍隊包圍江國(今河南息縣西南),晉國的先仆率軍攻打楚國以救援江國。同年冬天,晉國把江國的事情報告周襄王,王叔桓公、晉國的陽處父攻打楚國以救援江國。攻打方城山關(guān)口時,遭遇楚國的息公子朱,于是撤軍回國。 公元前623年秋天,楚穆王趁秦國與晉國交戰(zhàn)之機,迅速出兵滅亡江國。 公元前622年,秦軍攻打楚國的郢(下郢,今河南淅川西南),楚穆王未予理會。不久,楚穆王遷建新都,史稱上郢(今湖北宜城東南)。同年秋天,楚穆王因六國(今安徽六安北)背叛楚國親近東夷,于是派遣成大心和仲歸率軍滅亡六國。同年冬天,楚穆王派遣公子燮率軍滅亡蓼國(今河南固始東北)。 公元前618年春天,楚國從狼淵出兵(今河南許昌西)攻打鄭國。囚禁鄭國的公子堅、公子龍和樂耳,迫使鄭國與楚國講和。公子遂會合晉國趙盾、宋國華耦、衛(wèi)國孔達、許國大夫來救援鄭國,但由于他們出兵遲緩,所以沒有碰上楚軍。 同年夏天,楚穆王因陳國歸服晉國,于是出兵攻打陳國,攻克陳國的壺丘(今河南新蔡東南)。同年秋天,公子朱從東夷進攻陳國,陳國軍隊擊敗公子朱,俘虜公子筏。陳國以小勝大,害怕楚國遭到報復,便和楚國講和。同年冬天,楚穆王派遣越椒訪問魯國,以示親善。 公元前617年,楚國大夫斗宜申(子西)和仲歸(子家)策劃殺害楚穆王。楚穆王得知后,于同年五月誅殺斗宜申和仲歸,使其統(tǒng)治更加穩(wěn)定。同年秋天,楚穆王和陳國國君陳恭公、鄭國國君鄭穆公在息地會見。同年冬天,楚穆王、陳恭公、鄭穆公和蔡國國君蔡莊侯一起領(lǐng)兵駐扎在厥貉(今河南項城境),準備攻打宋國。宋國國君宋昭公被迫請求歸服,并親自引導楚穆王在孟諸(今河南商丘東北)打獵。宋、鄭、陳等中原國家轉(zhuǎn)而依附楚國。 公元前616年春天,楚穆王因在厥貉會見時,麇國(今湖北西北部)中途逃走回國,于是興兵攻打麇國。楚將成大心在防渚(今湖北房縣)打敗麇軍。后潘崇再次率軍攻打麇國,兵鋒直抵錫穴(麇國都城,今陜西白河東南)。 公元前615年春天,楚國令尹大孫伯去世,楚穆王任命成嘉(子孔)擔任令尹。同年夏天,楚穆王因群舒(包括舒鳩、舒蓼、舒庸、舒鮑等部)背叛楚國,于是派成嘉率軍鎮(zhèn)壓,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進而攻打巢國,使楚國勢力進一步向江淮地區(qū)(今安徽中、西部)發(fā)展。 前613年秋天,公子燮、斗克趁令尹成嘉出兵征戰(zhàn),宣布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斗克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另立政府。途經(jīng)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前612年,晉國卿大夫趙盾派遣上將軍郤缺率領(lǐng)晉國上、下二軍突襲一直依附于楚國的附庸國蔡國(今河南上蔡縣一帶),竟在楚國的家門口向蔡國發(fā)起猛攻,蔡莊侯一面抗拒晉軍,一面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莊王視而不見。不久蔡都失陷,國破家亡之際,蔡莊侯只能與郤缺簽訂城下之盟。蔡莊侯喪權(quán)辱國,于第二年(前611年)就悲憤而亡,楚王宮依然載歌載舞。 前611年,楚國發(fā)生大饑荒。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今湖北房縣一帶)。楚國組織防御,派部隊在大林一帶布防。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占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今湖北鐘祥一帶)。一直臣服于楚國的庸國也發(fā)動各蠻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國征服的麇國人也帶領(lǐng)各夷族部落在選地集結(jié),準備進攻郢都。短短三年間,各地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往郢都,各城各地都開始戒嚴,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天災人禍逼得楚國幾陷崩潰。而少不經(jīng)事的楚莊王,卻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宮之中,整日田獵飲酒,不理政務,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楚莊王經(jīng)伍舉、蘇從等人的勸諫,決定此后遠離酒色,親自處理朝政,楚莊王開啟霸業(yè)自此始。 楚莊王撇開令尹斗般,乘坐戰(zhàn)車到抗擊庸國的前線,與前方部隊會師,親自指揮,將楚軍分為兩隊:子越從石溪出兵;子貝從仞地出兵,并聯(lián)絡秦國、巴國及蠻族部落合攻敵人。楚王督戰(zhàn),將士們猛攻庸國。不久,庸國不支,宣告滅亡,楚莊王取得了親政以來的第一場勝仗。楚莊王平亂、滅庸后,統(tǒng)治趨于穩(wěn)定,產(chǎn)生北上圖霸之志。 前608年,鄭以晉無信,伐齊、伐宋,皆因受齊、宋賂,半途而廢,于是叛晉而“受盟于楚”。 同年陳共公卒,楚莊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結(jié)盟。楚莊王見時機已到,立即親率大軍攻陳,接著又攻宋。晉趙盾率軍會宋、陳、衛(wèi)、曹諸國軍隊于棐林,攻鄭以救陳、宋。同年冬,晉為擺脫被動局面,從趙穿計,攻打秦之盟國崇,想迫使秦來救,然后便于向秦求成,不料秦國并不理會。晉又攻鄭,以報北林之戰(zhàn)。 前607年春,鄭受楚命攻宋,以打擊晉國。 前606年春,楚莊王親領(lǐng)大軍北上,以“勤王”名義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后被晉國滅),至于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觀兵于周疆”。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熾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一方面以“楚國折釣之喙,足以為九鼎”表示蔑視;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取代周王室條件還不成熟,便退兵了。 前605年,楚莊王以若敖氏為相。他們怕朝野大臣向楚莊王進讒言,害怕自己被誅連,反而攻打莊王,楚莊王一舉擊擊滅若敖氏全族。 前601年,楚莊王大軍滅舒國。 前599年,晉楚爆發(fā)穎北之戰(zhàn),楚莊王伐邲之戰(zhàn)形勢鄭,晉國士會率領(lǐng)晉軍救鄭,擊敗了楚莊王率領(lǐng)的楚軍。 前598年,楚莊王以陳國大臣夏徵舒為亂為名伐陳,誅殺夏徵舒。破陳之后,以陳國故地設(shè)置縣。群臣都向楚莊王道賀,申叔時出使齊國歸來,唯獨他不道賀。楚莊王問他,他回答:王上因為陳國內(nèi)亂而率諸侯討伐,本來是義舉如今卻占據(jù)其地,以后何以稱霸天下。于是楚莊王恢復陳國朝廷。 前597年開春,楚莊王親統(tǒng)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shù)北伐鄭國。經(jīng)過長達三個月的激戰(zhàn),楚軍占領(lǐng)鄭國,鄭襄公袒胸露臂向楚軍請罪以求和。楚莊王同意鄭國媾和,楚、鄭結(jié)盟,楚軍后退三十里。 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展開爭奪(邲之戰(zhàn),又稱“兩棠之役”),在作戰(zhàn)中,楚軍利用晉軍內(nèi)部分歧、指揮無力等弱點,又顧忌秦軍從背后偷襲,適時出擊,戰(zhàn)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zhàn)中失敗的恥辱,在中原爭霸斗爭中暫時占了上風。楚莊王也由于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前595年,楚莊王遣申舟使齊而沒有借道,遭到宋文公及右?guī)熑A元等人的反感。宋國人一不做二不休,殺死申舟,楚莊王為之大怒,盡起三軍,攻打宋都睢陽。與宋國相持了整整九月。天下諸侯為之震驚不已。又是畏懼,又是敬佩,又是不滿。所畏懼者,楚國國力之強,遠遠超出眾諸侯的意料。楚國居然能長達九月供應著千里之外的三軍,國家綜合實力由此可見??v然諸侯各國有堅固的城池,楚國亦不足持。面對楚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宋文公帶領(lǐng)臣民堅守城池長達半年,城內(nèi)已是易子相食,饑寒交迫。 前594年開春,宋文公派遣樂嬰齊往晉國,向晉景公求救。晉景公詢問眾卿,大夫伯宗反對出兵,認為此時楚軍國勢鼎盛,有上天眷戀,難與爭鋒。晉景公納其言,派遣解揚告知宋國人晉援將至,并鼓勵宋國人堅持抗戰(zhàn)。事實上,晉還沒有從邲之戰(zhàn)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敢再輕易向楚軍宣戰(zhàn)。至同年五月,攻守雙方都不能再堅持。宋右?guī)熑A元突圍,趁夜?jié)撊氤I,登上子反的床。子反不備,為華元劫持。華元對子反將宋國國情據(jù)實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訴華元:“楚軍的糧草只剩幾日之用”,無奈之下,子反與華元私下盟誓。后子反將事情經(jīng)過一五一十告知楚莊王。莊王知道圍破宋都已成妄想,擔心軍卒久在國外,國內(nèi)田地無人耕種,勢必荒蕪,釀成來年糧災。最后以宋國與楚結(jié)盟,楚國退兵為結(jié)束。自此長達九個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堅戰(zhàn),雖以楚國無功而返而告終,但也讓中原諸侯談楚色變。 公元前590年,子重任令尹,申公巫臣奉命出使齊國,乘機帶夏姬逃往晉國。被晉國任為邢(今河南溫縣東北)大夫。司馬子反建議楚共王給晉國送禮,讓晉不重用巫臣,楚共王沒有答應。子重即與司馬子反(公子側(cè))合謀,殺害了巫臣的族人和清尹弗忌、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并奪取了他們的家財。 公元前584年,巫臣為報滅門之仇,征得晉景公許可,出使吳國(都城在今江蘇蘇州市),,使晉與吳結(jié)好,一致對付楚國,并使其子狐庸在吳任行人之官,教吳車戰(zhàn),連續(xù)攻楚。使子反、子重一年七次疲于奔命,原來屬于楚國的蠻夷小國,都被吳國占領(lǐng),吳國實力大增,成為楚國勁敵。 公元前580年,因為宋國的華元和令尹子重、晉國正卿欒書的私人關(guān)系好,所以達成了晉楚第一次弭兵之會。 公元前577年,鄭國攻打許國,攻入了許都外城,許國被迫割地媾和。許國作為楚國的附庸,鄭國的行動自然要引起楚國的干涉。第二年,楚國便發(fā)兵攻打鄭國,迫使鄭國屈服于己。鄭國叛晉后,仗恃有楚國作后盾,興師進攻許國。鄭國的所作所為,直接違反了諸侯的盟約,且為楚國勢力的北上提供便利條件。對此晉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于是下決心討伐鄭國。 公元前575年,晉國以欒書為中軍主帥,并聯(lián)合齊、魯、衛(wèi)等國一道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共王于是派兵援救鄭國。楚軍與晉軍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南)交戰(zhàn),晉軍打敗楚軍,晉將魏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共王被射傷眼睛后,羞怒交加,命令養(yǎng)由基將魏锜殺死。給了他兩枝箭,養(yǎng)由基果然不辱使命,將射傷楚共王之人射死,便把另一枝箭交還給楚共王。到了晚上司馬子反想整頓再戰(zhàn),但晉軍放楚國俘虜回來,瓦解了軍心。楚共王聽到晉軍中的情況,要召見子反謀劃對策,便傳喚司馬子反。子反貪酒,恰逢侍從豎陽谷捧上酒來,子反喝的大醉,呼之不應,扶之不起。楚共王說:'這是上天要讓楚國失敗了,我不能在這里等待了'。就在夜里率軍逃走了。 公元前560年秋天,楚共王去世,熊招繼位,是為楚康王。吳國趁楚國大喪、楚康王新立之機,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將領(lǐng)養(yǎng)由基迅速奔向吳軍,令尹子庚率軍跟隨。養(yǎng)由基說:“吳國乘我國有喪事,認為我們不會出兵,必然輕視我們而不存戒備之心。您設(shè)置三處伏兵來等我,我去引誘他們?!弊痈爮酿B(yǎng)由基的建議。吳、楚兩軍在庸浦作戰(zhàn),楚軍大敗吳軍,俘虜吳軍將領(lǐng)公子黨。 公元前559年秋天,楚康王由于庸浦之戰(zhàn)的緣故,派子囊在棠地出兵攻打吳國。吳軍不出戰(zhàn),楚軍于是返回。子囊殿后,認為吳國無能因而不加警戒。吳軍從皋舟的險道上攔腰截擊楚軍,楚軍不能彼此救應,吳軍打敗他們,俘虜楚國的公子宜谷。 公元前558年,楚康王任命公子午為令尹,公子罷戎為右尹,蒍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guī)煘橛宜抉R,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公子追舒為箴尹,屈蕩為連尹,養(yǎng)由基為宮廄尹,以此安定國內(nèi)百姓。 公元前555年,楚軍進攻鄭國,駐扎在魚陵。右翼部隊在上棘筑城,徒步渡過潁水,駐扎在旃然水邊。蒍子馮、公子格率領(lǐng)精銳部隊攻打費滑、胥靡、獻于、雍梁,向右繞過梅山,入侵鄭國東北部,到達蟲牢然后回去。子庚進攻純門,在城下居住兩晚然后回去。軍隊渡過魚齒山下的滍水,遇到大雨,楚軍士兵大多被凍傷,服雜役的人幾乎死光。 公元前552年夏天,子庚去世。楚康王任命薳子馮擔任令尹,薳子馮與申叔豫商議,申叔豫認為楚康王年輕,而且寵臣很多,國事難辦。于是薳子馮就以有病為由推辭不干,楚康王便改派子南擔任令尹。 公元前548年,秋天,舒鳩因離吳國太近,實在難以抵擋吳國的攻伐之苦,就乘楚國令尹蒍子馮去逝之機,咬著牙,迫不得已的歸服了吳國。楚康王怒火中燒,命令新上任的令尹子木率大軍前往攻討。楚軍一路勢如破竹,輕取舒鳩戰(zhàn)略重鎮(zhèn)離城(今安徽省舒城縣西)。舒鳩難擋楚軍鐵蹄,求救于新主,吳國為保護新入盟的小兄弟,自然領(lǐng)兵來救。楚吳兩軍在戰(zhàn)場上相持不下,僵持了七天七夜。 大將子疆認為久居敵方區(qū)域不利,應速戰(zhàn),令尹子木接受其“私卒誘之,精兵會之”的建議,派其帶領(lǐng)一隊人馬向吳國挑戰(zhàn),將吳兵引入伏擊圈,將吳軍打的鬼哭狼嚎,抱頭鼠竄。一舉滅掉了叛服無常的舒鳩。滅鳩設(shè)縣強有力的打擊了吳國對楚國的挑戰(zhàn)行為,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楚國在康王之時仍在對吳作戰(zhàn)中具有主動地位。楚國在東面與吳國的爭霸戰(zhàn),不僅威服了吳國,也為楚國在中原與晉國爭霸起了配合作用。為晉楚弭兵作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前546年,晉、楚訂立了罷戰(zhàn)息兵,平分霸權(quán)的盟約。 公元前542年,楚郟敖任命叔父公子圍為令尹,主管軍事。 公元前541年,公子圍出使鄭國,半路上聽說楚郟敖生病就返回楚國。同年十二月己酉日,公子圍進王宮探視楚郟敖病情,用帽帶子勒死楚郟敖,并殺死楚郟敖的兒子莫和平夏,公子比逃到晉國。 公元前537年,楚靈王大會諸侯,派人去各國,請他們來楚國的申地會合,可是,靈王卻并沒有利用好這次會盟的機會,魯國和衛(wèi)國沒來參加,宋國更是只派了一個代表。這使靈王很不愉快,尤其對于晉國沒有參加,更使靈王惱怒不已。 公元前533年,楚靈王派棄疾率軍滅亡陳國。 公元前531年,楚靈王召來蔡國國君蔡靈侯,將他灌醉后殺死。并命棄疾平定蔡國,讓他擔任陳、蔡的地方長官。 公元前530年,楚靈王率軍駐扎在乾溪,準備討伐徐國。當初,楚靈王在申地與諸侯會師時,侮辱越國大夫常壽過,殺死蔡國大夫觀起。 公元前529年春天,楚靈王貪戀乾溪,不愿離開。當時觀起之子觀從逃到吳國后,勸說吳王討伐楚國,挑撥越國大夫常壽過作亂,作為吳國的間諜。偽造棄疾的命令召回在晉國的子比。然后到蔡國,與吳國、越國的軍隊想襲擊蔡國。讓子比會見棄疾,并在鄧邑訂立盟約。于是進入郢都殺死楚靈王的太子祿,擁立子比為王,是為楚初王。子晰為令尹,棄疾為司馬。而后觀從率軍到乾溪,告訴楚軍說:“楚國已有新王,先回去的人,恢復原有爵位封邑田地房屋。后回去的一律流放他們。”楚軍都潰散,離開楚靈王回到國都。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15,費無忌對平王說太子建可以成家了。平王為太子建聘秦女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fā)現(xiàn)孟嬴貌美,當孟嬴到郢都后,費無極勸平王自娶。平王好色,不管兒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孟嬴為夫人,由此,平王對費無極就格外寵信了。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納費無忌的建議,派太子建去鎮(zhèn)守城父,名義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內(nèi)。次年費無忌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fā)動叛亂。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把伍奢關(guān)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死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太子建逃到宋國去了。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與華氏由相惡而相攻,宋元公以齊、晉、衛(wèi)3國為外援,華氏的外援只有一個吳國,宋元公令華氏諸大夫及其同黨逃到楚國。 公元前519年,吳伐楚,公子光為元帥,楚令尹子瑕抱病偕司馬蒍越出征,子瑕死于途中,至雞父(今河南固始縣東南),楚師尚未列陣即行潰退,楚國損兵折將,失地丟人。 公元前518年,吳楚發(fā)生邊民糾紛,吳國邊邑卑梁(今安徽天長縣西北)與楚國邊邑鐘離(今安徽鳳臺縣東北)毗連,都種桑育蠶,一吳女與一楚女因爭桑樹而扭打。事態(tài)越鬧越大,楚女家人殺死吳女家人,卑梁大夫征發(fā)邑兵進攻鐘離。恰巧,楚國擴建了舟師,平王自將東巡,聞變,當即攻破梁。平王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轉(zhuǎn)悠了一圈,以為達到了威懾吳人的目的,就奏凱回國了。楚師剛撤離吳國就攻占了鐘離和巢邑。 公元前514年(楚昭王二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楚國國內(nèi)局勢動蕩之機,派兵攻打楚國。 公元前512年(楚昭王四年),吳王闔閭要求徐國引渡公子掩余,要求鐘吾引渡公子燭庸,二公子無奈,向楚國請求避難。楚昭王令監(jiān)馬尹大公迎接二公子,把他們安置在養(yǎng)邑(今河南沈丘縣),為二公子筑城,并以城父和胡邑割田,擴大二公子的封邑。吳王闔閭因徐國和鐘吾縱容二公子逃奔楚國,一舉攻滅了二國。接著命伍子胥為行人,詢問攻打楚國計策,伍子胥建議三分吳軍,輪流騷擾楚國。不久,伍子胥就受命執(zhí)政,位同上卿。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伯嚭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舒邑,誅殺公子掩余和公子燭庸。 公元前511年(楚昭王五年),吳又侵擾楚國,攻伐到夷,并向潛、六進逼。楚沈尹戌帥師救潛,吳師便歸。接著,吳師又圍攻楚的弦,左司馬戍、右司馬稽帥師救弦,到達豫章,吳師又歸。 公元前509年秋天,楚國派子常、囊瓦攻打吳國,吳軍在豫章大敗楚軍,接著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 公元前506年吳軍乘舟溯淮水而上,然后舍舟而行,通過漢東之隘道,直向楚都進逼。楚國聞吳師來犯,也發(fā)兵渡過漢水,在小別山至大別山與吳進行了三戰(zhàn),楚師皆不利。接著,吳、楚二軍相峙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先以其部下五千人擊楚子常之卒,楚師亂,吳大軍出而追擊,一直追到清發(fā)水(今水,在湖北安陸縣)。在楚師一半已渡過河水時夫概出擊,楚師沒有斗心,又大敗而逃。楚師在路上饑餓難忍,準備炊事而食。吳軍奮力撲擊,楚師棄食奔逃。吳軍在雍再一次擊敗楚師。在孫武、伍員的直接指揮下,經(jīng)過五次大戰(zhàn),只用了十幾天工夫,就攻入了楚都郢。楚昭王逃往隨國。 楚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援,昭王長庶兄子西建樹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組織抗戰(zhàn)。 公元前505年,這場戰(zhàn)爭把另外幾個國家也或深或淺地牽址進去了。周天子見楚國為吳師所破,自顧不暇,派刺客到楚國,殺死了王子朝。蔡國因負責吳師的補給而缺糧,向魯國求助,魯國送了些粟給蔡國。越王允常見吳師主力久出不歸,乘隙襲擾吳國。秦師500乘,以子蒲、子虎為帥,出武關(guān),過申縣,敗夫概王于沂邑。與此同時,散而復聚的楚師敗吳師于軍祥(今湖北隨州市西南)。秦師縱橫于方城內(nèi)外,楚師出沒于漢水南北,楚人則支援秦師和楚師而阻擾吳師,吳師窮于應付。是年秋,楚秦合兵擊滅為虎作倀的唐國。闔閭見前方大勢已去,后方大患日亟,當即命全軍撤回吳國。 公元前504年四月十五日,吳國的太子終累打敗楚國的水軍,俘虜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個大夫。楚國大為恐懼,害怕滅亡。子期又帶著陸軍在繁揚被戰(zhàn)敗。令尹子西高興地說:“現(xiàn)在可以治理了?!睆倪@時開始把郢都遷到鄀地,改革政治,來安定楚國。遷都后新都仍稱之為郢,以示不忘其舊。 從昭王十一年冬起作為首都的郢,稱為“載郢”。 公元前496年二月,楚國滅亡了頓國。 前495年二月,楚國滅亡胡國,俘虜了胡子豹。 前494年春天,楚昭王聯(lián)合陳、隨、許發(fā)兵包圍蔡國國都。蔡國人把男女奴隸分別排列捆綁作為禮物出降。楚昭王讓蔡國遷移到長江、汝水之間就回去了。 前491年夏季,楚國攻下夷虎,開始策劃向北方擴張。
公元前487年,子西將楚平王之子太子建(楚惠王伯父)的兒子勝(白公勝)從吳國召回楚國,任命他為巢邑大夫,稱為白公。白公勝喜歡用兵而能禮賢下士,總想為父親報仇。 公元前483年,白公勝向令尹子西請求出兵討伐鄭國。當初,白公勝的父親太子建逃到鄭國,鄭國人殺死他,白公勝于是逃到吳國,子西又讓他回到楚國,因此白公勝怨恨鄭國,才想討伐鄭國。子西答應他,但是沒有發(fā)兵。 公元前481年,晉國討伐鄭國,鄭國向楚國告急,楚國派子西救援鄭國,子西救援鄭國后接受鄭國賄賂而回。白公勝很生氣,于是就和敢死的勇士石乞等人在朝堂上突襲殺死令尹子西、子綦,趁機劫持楚惠王,把他囚禁在高府,想殺死他。楚惠王的隨從屈固背著楚惠王逃到楚惠王母親越姬(越王勾踐之女)的宮里。白公勝自立為楚王。一個月后,葉公沈諸梁在蔡(州來,今安徽鳳臺)聽聞白公勝謀反,征發(fā)楚國方城之外軍隊前來鎮(zhèn)壓。葉公沈諸梁由都城北門而入,得到箴尹固和楚國國人的協(xié)助,打敗白公勝,白公勝因走投無路,于是自縊身亡,楚惠王恢復王位。 公元前480年夏天,楚惠王派子西、子期攻打吳國。 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因白公勝之亂時,陳國侵襲楚國,便派子西之子公孫朝率軍奪取陳國的麥子。陳國人抵抗戰(zhàn)敗,公孫朝于是包圍陳國。同年七月初八日,公孫朝之軍殺死陳國國君陳湣公,滅亡陳國,并以陳地設(shè)置為縣。 公元前477年,巴人攻打楚國,包圍楚國的鄾地。同年三月,楚國將領(lǐng)公孫寧、吳由于、薳固在鄾地擊敗巴軍。 公元前476年春天,越國為迷惑吳國,而出兵攻打楚國。同年夏天,楚惠王派公子慶、公孫寬率軍追擊越軍,追至冥地時沒有趕上越軍,于是退兵回師。同年秋天,楚惠王為報復越國,派葉公沈諸梁率軍攻打東夷,三夷百姓(今浙江寧波、臺州、溫州一帶)與楚國在敖地(東夷之地,今浙江濱海處)結(jié)盟,楚國的勢力發(fā)展到東海,之后楚國不斷向淮海一帶擴張。當時吳國逐漸強大起來,欺辱齊國、晉國,攻打楚國。 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派兵攻滅蔡國,蔡國國君蔡侯齊逃亡他國。 公元前445年,楚惠王滅亡杞國(今山東安丘東北)。[20自越國滅亡吳國后,越國無力統(tǒng)治江淮、淮北地區(qū),楚國趁機擴張到泗水一帶,并借機攻打宋國。 公元前439年,楚惠王命魯國人公輸般制造云梯,準備向宋國進攻。后為墨子所阻止。 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出兵北伐,滅亡莒國(今山東莒縣),以莒為邑。 公元前413年,楚簡王派兵攻打魏國,攻至上洛(今陜西洛南)。 前402年,楚聲王被“盜”所殺,其子熊疑繼位,是為楚悼王。 公元前400年,三晉聯(lián)軍敗楚師于乘丘(今山東巨野縣西南)。 公元前393年,楚國攻打韓國,奪取了負黍(今河南登封縣西南)。 公元前391年,三晉聯(lián)軍又來報復,大敗楚師于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榆關(guān)(今河南新鄭東北)。楚國不僅丟失了這兩處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連楚國侵占鄭國的大梁等地也被魏國奪去,弄得楚國無法招架,只得“厚賂于秦”,請求秦國援助,秦國于是出兵攻占韓國的六邑,三晉便轉(zhuǎn)而對付秦國,這樣才減輕了楚國的壓力。 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命吳起統(tǒng)大軍救趙。吳起分析了當時的戰(zhàn)局,如果直接赴趙,一是路途較遠,楚軍需要長途跋涉;二是魏軍的主力都到了趙地,而自己國內(nèi)空虛,不如直接攻魏,攻魏薄弱的地方,這樣,既可解趙之圍,又可迅速取得戰(zhàn)果。這一著果然十分靈驗,楚軍攻勢凌厲,前線的魏軍只得趕緊撤回,在州西被楚軍打得大敗。楚軍所向披靡,橫掃中原,一直打到黃河邊;而趙軍也趁勢反擊,占領(lǐng)魏的棘蒲等地。魏軍成了縮頭烏龜,齊軍則跑回老家了。這一仗打出了楚軍的威風,不僅收復了北方原陳、蔡被三晉占去的土地,并又新拓衛(wèi)一些土地。而且,從戰(zhàn)略意義來看,楚、趙從此修好,趙不再參與魏、韓伐楚,從此也就瓦解了三晉聯(lián)盟,實際是楚在魏的后方找到了一個牽制魏的力量。這樣,魏已再不是楚最可怕的勁敵了。正當楚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捷報不斷向郢都都傳來的時候,悼王可能太興奮、太激動了,突然病逝。吳起只得從前線趕回都城,進宮料理悼王的后事。然而,舊貴族屈宜臼、陽城君等人不甘心失敗,認為復仇的時機已經(jīng)到了,他們糾集在一起,借到王宮對悼王進行悼念之機,喪心病狂地向吳起發(fā)起突然襲擊。吳起情知自己性命難保,急中生智,臨死臥伏王尸,并大喊“群臣亂王”,這些瘋狂的貴族,仍未停息,繼續(xù)射殺吳起。亂箭射中吳起,同時也射中王尸。他們將吳起射死猶不解恨,還把吳起的尸體拿出去肢解了,可見他們對吳起的痛恨程度。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剛死,舊貴族射殺楚悼王生前寵信的大臣吳起。于是,無處躲藏的吳起跑入靈堂,伏在楚悼王的尸體上,并大喊“群臣亂王”,但那些瘋狂的貴族并沒有因此而停息,繼續(xù)射殺吳起。亂箭射中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體。楚肅王繼位后,以傷害悼王尸體罪,收捕作亂貴族七十余家,并處以三族之刑。而這些正是在吳起料想之中的,故《呂氏春秋·貴卒》的作者認為,這是“吳起之智”。 公元前377年,蜀伐楚,取茲方(今湖北松滋),楚被迫筑扦關(guān)(今湖北宜昌市西),進行防御。 公元前375年,魏攻楚,戰(zhàn)于榆關(guān)(今河南中牟西南),韓國乘機而攻滅鄭國,并遷都至鄭(今河南新鄭)。 前363年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 前358年楚伐魏,決河水以攻長垣。 前353年 楚使景舍伐魏。魏拔邯鄲,楚取魏睢濊間地。 前344年景舍西伐蔡,厄以淮水填以巫山,克高蔡俘蔡圣侯,滅蔡。 前340年,宣王卒,子威王熊商立。 公元前337年,楚國與韓國、趙國奉行“聯(lián)秦制魏”的方針。楚威王與韓昭侯、趙肅侯都派使者前往秦國,向秦惠文王致賀。與此同時,蜀王使者亦前往秦國向秦惠文王致賀。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因齊國僭越稱王,同時齊國孟嘗君的父親田嬰欺騙楚國,于是親率大軍伐齊,在徐州大敗齊軍,并要挾齊國必須驅(qū)逐田嬰。 公元前328年熊槐繼承王位,史稱楚懷王。同年,魏趁楚喪,伐楚取徑山,楚未有反擊。 公元前323年,楚國打著送魏公子高返回魏國的旗號,派大司馬昭陽帶兵攻入魏國,在襄陵大破魏國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奪取了魏國的八座城池,一血徑山之恥。 公元前319年,在公孫衍的穿梭下,楚、齊、趙、魏、韓、燕、義渠很快就形成了七國合縱攻伐秦國的局面。 公元前318年,韓趙魏燕等國公推楚懷王為縱長,從東西兩個方向攻秦。楚懷王聲名大噪,儼然成為魏惠王之后的又一位霸主。但由于列國各有異心,合縱為秦所破。這時的天下形成了齊、楚、秦三大勢力,而齊、楚間形成了聯(lián)盟。 公元前313年,齊楚聯(lián)軍攻取秦的曲沃,斬斷了秦東出的觸角。 公元前312年,秦國張儀欺騙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里商于之地,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后只得六里地。懷王惱怒不已,發(fā)兵進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懷王再召集全國的部隊,發(fā)動進攻,再慘敗于藍田。 前311年秦國攻取召陵,三戰(zhàn)皆敗,韓魏趁機進攻楚國在中原的領(lǐng)土,楚國大國地位瓦解,從此走向沒落。 公元前306年,楚國乘越內(nèi)亂的時候,聯(lián)合齊國進攻越國,占領(lǐng)越國位于原吳國故地的國都,殺死越王無疆,把原來吳國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并設(shè)江東為郡。越國因此分崩離析,殘部逃往越國故地,各族子弟們競爭權(quán)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 公元前301年,齊聯(lián)合韓魏大敗楚軍于垂沙,與此同時,秦也出兵大敗楚國。楚國進一步沉淪。 公元前29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約懷王在武關(guān)會面。懷王不聽昭睢、屈原勸告,決定前往武關(guān),結(jié)果被秦國扣留。秦王逼迫他割地保命,被仍肩負國家責任感的楚懷王嚴詞拒絕。秦無法達成挾持楚懷王輕松拿到楚國領(lǐng)地的夙愿,無奈下只能一直囚禁楚懷王。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楚頃襄王。 公元前297年,楚懷王逃走,秦人封鎖通往楚地的道路。懷王逃到趙境,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國追兵捉回。 公元前296年,楚懷王憂郁成疾,命喪咸陽。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亦在同年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楚襄王六年,秦國以白起為將攻韓伊闕(又名龍門,在今河南洛陽市南),斬殺韓軍24萬。秦昭王并寫信給楚王,要率領(lǐng)諸侯與楚'爭一旦之命'。楚襄王只得同秦講和,并從秦國娶秦女為婦。以后的十四年、十五年襄王都與秦昭王相會,表示服于秦。楚襄王十八年,楚國有一位善用弱弓射雁的人,楚王聽說后覺得稀奇,就召來詢問。此人卻是一位主張合縱的縱橫家,他用楚國過去的光榮歷史和今天的恥辱激勵楚王。 楚襄王也有向秦報仇之志,經(jīng)他這一激,于是派使臣往諸侯國,進行合縱伐秦的活動。秦國聽到這一消息,當然是不滿的,于是決心給楚國更大的打擊。 十九年,秦起兵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講和。 二十年,秦將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東南)、西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北)。 二十一年,白起攻占楚國都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焚燒了楚王的墳墓夷陵(今湖北宜昌縣西南)。楚軍潰不成軍,于是退到陳(今河南淮陽),將陳作為都城,仍稱作郢。 同年,秦攻占楚國巫郡、黔中郡。 楚王遷都到陳后,聚集楚東地的武裝,僅得10余萬人,向西雖然奪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個邑設(shè)郡,但已不能同秦抗衡。 公元前272年,楚頃襄王與秦國講和,派太子熊完到秦國作人質(zhì),同時派左徒黃歇前往秦國侍奉熊完。 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患病,熊完逃回楚國。同年秋天,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黃歇擔任令尹,將淮北十二縣封給他,號春申君。同年,楚考烈王由陳國故都陳郢(今河南淮陽)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楚、趙結(jié)盟,楚考烈王令春申君以八萬大軍,奔赴趙國。 公元前262年,秦國對楚國發(fā)起進攻,以試探楚國態(tài)度。黃歇為奉行其“親秦附秦”路線,割讓州陵(今湖北咸寧西北)給秦國,楚國勢力更加衰弱,而秦國則對楚國繼續(xù)維持“善楚”政策。接著,秦國執(zhí)行“遠交近攻”策略,兵鋒集中指向三晉。 前235年,秦國繼攻趙國之后,命大將辛梧率四郡兵馬,聯(lián)合魏國,對楚國發(fā)起攻擊,后無功而退。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熊猶繼位,是為楚哀王。楚哀王在位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客殺死,其母王太后李嫣嫣也被殺,舅舅李園家滿門抄斬。負芻自立為楚王。 公元前226年,秦國派兵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楚國丟失十幾座城池。楚王負芻向秦國提出,擬獻青陽(今湖南長沙)以西土地來求和。但秦國仍派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的平輿(今河南平輿北)、寢(今安徽臨泉)和陳城(今河南淮陽)等地。楚軍趁秦軍不備,進行反擊,大敗秦軍,殺死秦軍七位都尉,收回失地。 公元前224年,楚王負芻因不愿獻出青陽以西土地,并派兵襲擊原楚國都城郢都所在地的秦國南郡(今湖北武漢以西至四川巫山以東,郡治設(shè)在今湖北江陵東北郢城,后遷至江陵)。同年,秦國派出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秦軍將領(lǐng)王翦在蘄地打敗楚軍。 公元前223年,秦軍將領(lǐng)王翦、蒙武率軍攻進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秦國取消楚國名號,將楚地設(shè)置為郡。 楚國滅亡后,楚國的將軍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于淮南繼續(xù)反秦。定都蘭陵,以長江作為屏障,占據(jù)吳越之地。后來,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楚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