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壽司吧~ 吃貨有文化之第6集——壽司 【壽司的分類】 壽司又叫鮨( yì),按照做法可以分為握壽司、軍艦卷、卷類、押壽司、散壽司等;按照食材的種類可分為白身、光物、赤身等。 (赤身、光物、白身的由來: 赤身魚例如金槍魚,他們的肌肉主要由慢肌纖維組成,富含肌紅蛋白,可以持續(xù)大量運動,味道濃烈;白身魚例如比目魚,肉主要是由快肌纖維組成,運動量不大,多做爆發(fā)性運動,不需要大量儲備脂肪,所以顏色潔白、味道清淡;“光物”指帶皮的小型魚類。) 【吃壽司的禮儀】 吃壽司一般從清淡到濃郁的順序,依次品嘗。先從清淡的白身魚開始,再到味道濃厚并且有光澤的魚類,然后是赤身魚、三文魚、魚子,最后再品嘗口味最重的各種貝類、牡蠣、鮑魚、甘甜的鰻魚、甜蝦、魚籽、海膽,最后如果沒吃飽可以再吃些玉子(雞蛋壽司)、河童卷(黃瓜壽司)。 點壽司時分為: 1、單點 (適合日文水平比較高的食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隨便點) 2、套餐(有點是花費可控,缺點是每次都包含不可口的款式>,<> 3、主廚推薦 (主廚常把價格感人的“絕活兒”推薦給食客,讓廚師來推薦的人通常都是土豪們) 面對種類繁多的壽司,新食客們往往一頭霧水,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壽司到底是些什么魚: 注:上圖來自「數(shù)寄屋橋次郎本店」官網(wǎng)(紀錄片《壽司之神》里的小野二郎的壽司店,與「鮨齊藤」、「鮨水谷」、「鮨吉武」并稱日本四大頂級壽司店) 【壽司和魚類知識】 1、真鯛(diāo) 鯛魚在日本廣受青睞,被稱為“魚之王樣”,因為名字吉利,發(fā)音同“めでたい(可喜可賀)諧音;顏色喜慶,所以是節(jié)日、喜宴時不可缺少的食物。 常見的鯛魚: 2、甘鯛(diāo) 方頭魚在海底的泥沙底上掘洞筑窩,吃底生動物。其肉味道較淡,但做成醬腌或魚干很好吃。 3、鰈(dié) 臉長在右邊的比目魚稱為鰈,記住“左鲆 & 右鰈”就可以啦~ 4、鮃(píng) 臉長在左邊的比目魚稱為鲆,巧記“左鲆 & 右鰈”就可以啦,尾部并不明顯的稱為鰨的比目魚以后再講啦 5、縁側(cè) “緣側(cè)”本指環(huán)繞在日式房屋外圍走廊,漁夫?qū)⑺复饶眶~的鰭邊肉。 6、鮟肝 鮟鱇魚深受關東人的喜愛,素有“關西河豚,關東鮟鱇”的說法,冬季鮟鱇魚最為肥美。 7、鰆(chūn) 俗話說“山有鷓鴣獐,海里馬鮫鯧”,北方鲅魚餃子,閩南“土魠魚羹”,潮汕打魚丸和煮魚粥都是它啦 8、飛魚 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飛魚襲船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2008年日本NHK電視臺職員拍攝到飛魚飛行時間長達45秒鐘! 9、鯡(fēi) 18世紀開始北前船與關西和四國之間鯡魚貿(mào)易繁榮起來,北海道自此發(fā)展,當時的大漁家修建的豪宅“鯡魚御殿”保存到現(xiàn)在。 納尼?臭臭的鯡魚罐頭?沒錯,就是它啦 10、海膽 海膽鮮甜細滑,讓很多人甘之如飴,還記得《櫻桃小丸子》里友藏爺爺?shù)摹百骄洹眴醻“海膽的美味 / 怎會不心心念念 / 卻只落得醋鯖伴” 11、河豚 河豚肉脂肪含量極低,富含動物明膠,質(zhì)感極為Q彈,河豚的時令是冬季,有“秋の彼岸から春の彼岸まで”之說。 12、縞鯵(gǎo shēn) 過去極為珍貴被稱為“幻之魚”,二十世紀人工養(yǎng)殖成功后價格遂降低,體長一般40cm左右,超過1米的大型個體被釣魚迷稱作“大神(オオカミ)” 13、鰹(jiān) 戰(zhàn)國時代,鰹開始受到盛行,因為營養(yǎng)豐富、攜帶方便(紅肉比白肉耐腐壞)、有好意頭(發(fā)音和“勝利”一詞諧音),成為給武士的補給品和獎勵品,到了江戶時代1條的價格漲到1名下級武士全年的年收入,于是有了“女房質(zhì)に入れても初鰹(抵押了老婆買初鰹)”的說法。 14、鮪(wěi) 很多人知道“大トロ(金槍魚肚子)”是最肥價最高的部位,但實際上1871年日本“肉食解禁”后金槍魚才進入日本餐桌,“大トロ”的流行更是二戰(zhàn)以后的事了 鮪就指金槍魚,關于它: (上圖是小編整整一晚研究出來的 >.<> 應該可以碾壓眾生了,十分建議收藏?。?/p> 15、鮎(nián)並 2013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nèi)捕撈的大瀧六線魚體內(nèi)檢測出放生物超標7400倍的新聞大家一定記憶猶新吧~ 16、鱸(lú) 通常棲息在淡海水交匯處,為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品嘗最佳季節(jié)是盛夏,肉內(nèi)開始蓄積脂肪,口味變得鮮美。 17、鰻 烤鰻魚時,關西派通常從于腹部把魚剖開直接火烤;關東派則更為講究,從魚背部切開,先烤再蒸最后再烤。 18、穴子 星鰻在關東主要是煮來吃,關西則是烤著吃,而曬干的星鰻是德川家康的老家三河(現(xiàn)屬愛知縣)的特產(chǎn)之一 19、鱧(lǐ) はむ這個名字的詞源是牙齒(強如帝王蟹也只是大海鰻的盤中餐),遍布全身、細密柔韌的小刺讓很多初食者不適。 20、浪人鯵(shēn) 想必每個海釣手都有牛港情結(jié)吧,鲹科中最大的食肉魚種,強壯力大,是路亞釣手海釣中最為偏愛的魚種之一 21、目梶(wěi)木 最大體長可達4.5米,體重650公斤,海洋中的速度之王,體內(nèi)易于富集甲基汞,多食無益。 22、真梶(wěi)木 大西洋藍槍魚體長可達6米,體重超800公斤,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里寫的就是它啦~ 23、秋刀魚 秋刀魚的滋味 貓跟你都想了解~~ 日本人有在當季之初食“初物”嘗鮮的喜好,每年“初秋刀魚”價格會被炒到很高,平時還是親民魚類啦~ 24、鮭(guī) 國人熟知的常常做刺身的魚類,例如懷柔養(yǎng)殖的遍布北京日料店、餐館、超市的“三文魚(淡水虹鱒)”價格便宜量又足。注意生食有寄生蟲的危險噢~ 25、鰯(ruò) 每年5月到7月間,數(shù)十億沙丁魚就從非洲最南的厄加勒斯淺灘出發(fā),沿東岸向北進行史詩般的遷徙。 26、鯖(qīng) 鯖魚十分容易腐?。ㄐ⌒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發(fā)生氧化;代謝快讓消化酶活性強,死后自溶作用強),所以日語中有“鯖の生き腐れ(活著就開始腐?。钡恼f法。 27、太刀魚 紅燒或油炸帶魚是無數(shù)國人童年的記憶的,在中國至今都是海洋捕撈魚類中產(chǎn)量最高的,沒有辜負任何一個時代。 28、蛸(xiāo) 日本人喜食章魚,自古以來就有用罐來捕章魚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每年消費15萬噸,占世界捕撈量的二分之一。 29、鱚(xǐ) 又稱沙腸仔,喜歡在泥沙里鉆洞,秋季產(chǎn)卵期前的少鱗鱚口感最佳,肉質(zhì)細膩,清爽鮮美,適合捏成握壽司。 30、鮑(bào) 鮑魚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少有的“夏眠”動物,腹足的吸附力很大,現(xiàn)在已大規(guī)模養(yǎng)殖進入尋常百姓家。 31、北寄貝 其名稱源自北海道方言發(fā)音,斧足十分發(fā)達可以鉆入很深的泥沙中,捕撈不易,需要高壓水管沖刷海床。 32、赤貝 俗稱焦邊毛蚶,千葉縣代表性海產(chǎn),貝殼大而堅厚,有棕色絨毛狀殼皮,體型比毛蚶和血蚶大很多。 33、帆立貝 貝柱(閉殼?。┪兜雷顬轷r美,扇貝殼盛裝海鮮和蔬菜,燒烤烹制最后淋上蛋汁就是著名的“貝燒味增”。 34、鮎(nián) 剛釣上來的香魚會有清雅宜人的香氣,被描述為 “西瓜味”或“青瓜味”,香魚是“清流的女王”,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極高,水質(zhì)稍有污染便會死亡。 35、鱵(zhēn) 針魚下頜的尖端通常呈鮮紅色,這是判斷是否新鮮的一個便捷方法。 肌肉組織透明的小魚一般都有烏黑的腹膜(防止為消化的植物在腹中繼續(xù)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氣體,比如鳑鲏)。 36、小鰭(qí) 又稱“新子(shinko)”,被當成春天的象征,是握壽司中的橫綱,制作十分耗費心力,鰶魚壽司常常是衡量一個壽司職人技藝的標桿。 37、鱪(shǔ) 又名鬼頭刀,常常躲在海面漂浮物下伏擊路過的飛魚,活著時顏色十分艷麗浮夸,深受妹子釣手們喜愛。 38、鯵(shēn) 竹莢魚在日語里之所以讀作“あじ(aji)”,其語源就是因為“味がいい(好吃)”,地位相當于鯽魚在中國,兩者大小也相似。 在日本,春天的真鯛,夏天的竹莢魚,秋天的鮐,冬天的鰤魚是大眾最常吃的魚類~ 【擴展閱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