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發(fā)表于: 01-06
, 來自:加拿大
鳥蟲體,興起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后來漸漸失傳了。臺灣一位105歲老人,重新恢復了這一書法,并讓人們視為書法中的珍寶。 老人叫趙慕鶴,一個很狹義空靈的名字。1912年大清滅亡那一年,他出生于山東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8歲考上山東曲阜師范學院,畢業(yè)后做了一名中學老師。經(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戰(zhàn),于1951年40歲時從金門偷渡到臺灣。他一直在臺灣高雄女子師范學院任教,直到66歲退休。 直到66歲退休,趙慕鶴都平平常常。他離開大陸時,沒有帶妻女,妻女都在大陸。因為母親告誡已有妻兒,不可相忘,于是他在臺灣沒有再婚娶。他一個人住在高雄師范的教室宿舍4樓,風風雨雨一下就是40年! 趙老雄起,是在74歲的時候,他覺得生活無聊,突然要學年輕人做背包族,去歐洲窮游。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又老,又沒錢,還去歐洲旅游,還不跟團,這么找死嗎?但是趙老就把自己當做個年輕人,開啟第二春,獨自一人跨上行囊,去歐洲旅游了。他和其他年輕人一樣,住青年旅社,有時在電話亭過夜,為了節(jié)約一晚住宿費,就專門買夜班的汽車、火車票。就這樣,他居然在歐洲窮游了五個月,回到臺灣還神采奕奕。 看到老友們臉上大寫的“服”字,從此趙老就越活躍年輕了。 他把大陸的孫子接到了臺灣,孫子要參加臺灣高考,沒有信心。已經(jīng)86歲的趙老,為了鼓勵孫子的士氣,居然和孫子一起報名高考。第一年雖然和孫子名落孫山,第二年再復考,居然考上了空中大學。 92歲時,趙龍從空中大學畢業(yè),拿到了學士學位。然后去醫(yī)院做了兩年義工。97歲又攻讀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為了讀這個碩士,他吃盡了苦頭。因為他住在高雄,學校在嘉義,為此他不得不每天5點起床,騎自行車去火車站,再坐火車去學校,每天往返就四五個小時。即便如此,老人只有一次遲到,因為騎自行車出了車禍。 98歲,他成功拿下碩士學位。到了2015年,已經(jīng)104歲的趙老,又去臺灣清華大學旁聽,打算再讀博士。只要還沒有去世,他就想把博士讀下來。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 趙老多年練習鳥蟲體書法,自己的碩士、博士也研究的是鳥蟲體,他希望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鳥蟲體書法,重新發(fā)揚光大。鳥蟲體,分為鳥書和蟲書,說簡單點,就是文字一筆一劃寫得像鳥兒一樣是鳥書,一筆一劃像蟲兒是蟲書。 趙老的許多作品,現(xiàn)在被人們所收藏。大英圖書館還收藏了他一副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