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司令”與“石頭姐”風頭正盛
繁星下起舞
記者 何晶
獲得14項奧斯卡提名的《愛樂之城》自情人節(jié)上映以來,國內(nèi)累計票房約1.15億元,成績不算搶眼,但相比2013年內(nèi)陸公映的歌舞片《悲慘世界》首周票房僅2475萬元,《愛樂之城》算開了個好頭?!稅蹣分恰纷屩袊^眾重新認識和走近歌舞片,但該片引發(fā)的口碑爭議也不小,喜歡的觀眾奉它為經(jīng)典,不喜歡的觀眾認為它被嚴重過譽?!稅蹣分恰返降资遣皇且徊亢秒娪埃?/p>
爭議一:愛情故事太套路不新鮮?
《愛樂之城》被詬病最多的是愛情故事充滿套路。從男女主角相遇、相識、相愛,再到吵架、分手、重逢,全都在觀眾的預(yù)料之中。就連最后導致兩人分手的理由,也顯得小兒科。為了追尋各自的夢想,還不成熟的雙方不得不分開,可分開的理由非常牽強,說服不了觀眾。此外,隨著故事推進,男主角“高司令”的姐姐隱退了,女主角“石頭姐”的室友們也不見了,原本可以讓故事更為豐滿的支線全都消失。因此,不少觀眾認為整個故事太單薄,全片只見男女主角在正反打鏡頭中你一言我一語,兩個人用平庸的臺詞撐起兩個小時,最終只是個俗套的愛情故事。
而喜歡這部影片的觀眾認為這是一個充滿遺憾但讓人感動的愛情故事。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你遇上一個人,你們相互鼓勵,共同成長,有美好,有痛苦,也有遺憾,這不僅是電影中的愛情,也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實寫照。不少觀眾在影片尾聲處落淚——當男女主角在幾年后重逢,一段平行蒙太奇展現(xiàn)了這段愛情的另一種可能,他們沒有分手,成為幸福的一對。蒙太奇結(jié)束,回到現(xiàn)實,“高司令”和“石頭姐”相視一笑,正是這遺憾的笑容戳中很多人的淚點,它讓觀眾產(chǎn)生共鳴:“如果當時我們沒有分手,今天又會是怎樣?”
客觀來說,《愛樂之城》確實沒有呈現(xiàn)多么新鮮的愛情故事。但是否會被故事打動,歸根結(jié)底還是非常私人和主觀的。
爭議二:勵志故事像成功學讀本?
除了愛情,《愛樂之城》另一個重要的線索是追夢。男女主角各有目標,“高司令”想要有自己的爵士俱樂部,“石頭姐”想成為耀眼的明星,兩人最終實現(xiàn)了各自的夢想。聽起來也很套路?但對勵志故事的批評之聲并不在套路,而在三觀。
前美國職業(yè)籃球運動員卡里姆·阿卜杜爾-賈巴爾近日在《好萊塢報道者》撰文批評《愛樂之城》,他認為影片可能會誤導觀眾在夢想和愛情之間做權(quán)衡,甚至讓人覺得可以為夢想犧牲愛情。影評人開寅認為這是一部“好萊塢成功學”的銀幕讀本,影片的主人公是以藝術(shù)的名義追逐個人成功,為達到目的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是寶貴的愛情,“他們想要擺脫在酒吧因為彈小調(diào)被人解雇的羞恥和在咖啡店打工因為心不在焉而遭白眼的窘迫。一步步向上站到高位俯視蕓蕓眾生,獲得為所欲為的權(quán)利和不被別人頤指氣使的身份地位,這才是他們的夢想?!?/p>
這種批評聲音本身也遭到了很多批評。有人說那么多人在為夢想拼搏,努力終歸是有意義的。也有人說,“造夢”的電影之所以受歡迎,正因為生活給不了的,電影可以給你,“正因為錯過,才需要做夢。正因為對生活無能為力,才更需要電影給你補償?!?/p>
爭議三:視聽語言是否空有形式?
已經(jīng)有太多文章介紹《愛樂之城》致敬了眾多經(jīng)典歌舞片,有影迷還找出了片中82個“致敬梗”。那么問題來了,這種致敬是不是空有形式?屬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自身的視聽語言在哪里?從創(chuàng)造性而言,《愛樂之城》是優(yōu)秀的嗎?
好萊塢最早的歌舞片演員都是從小就上臺的舞者,而“高司令”和“石頭姐”雖有一定的歌舞底子,但畢竟不是專業(yè)選手,好在導演聰明,他用配樂、服裝、剪輯、攝影機運位等外界元素,彌補了主角歌舞專業(yè)性不足的短板。歌舞片的難度還在于故事和歌舞的均衡,他將男主角設(shè)置為心懷爵士夢的青年,女主角設(shè)定為想要當演員的年輕人,人物設(shè)置本身就取巧地實現(xiàn)了一箭雙雕,同時也成功地將歌舞融入了故事。
如果說《愛樂之城》的故事還招來了不少非議,達米恩·查澤雷在這部電影中所呈現(xiàn)的技術(shù)水準基本沒人否認:流暢的長鏡頭,好聽的音樂,利落的剪輯……但它最為人稱道之處,不是嫻熟的歌舞片技術(shù),而是對歌舞片的致敬并沒有淪為形式。有觀點認為:“它對古典好萊塢的致敬,沒有輕易淪為生硬、花哨卻意義不大的形式主義噱頭。在這種致敬中,對愛情電影中的種種經(jīng)典套路以及‘皆大歡喜’的定式結(jié)局,進行了反思、瓦解,最終重新定義?!?/p>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wèi)·波德維爾認為《愛樂之城》在因襲傳統(tǒng)的同時,也有顛覆和創(chuàng)新。他談到有些影迷朋友不喜歡《愛樂之城》,認為電影風格轉(zhuǎn)換過快,從制片廠歌舞片轉(zhuǎn)換到法國導演雅克·德米風格,但同時又不遵從這兩種模式。大衛(wèi)·波德維爾恰恰對此感興趣,他好奇影片如何結(jié)合了制作廠歌舞片和雅克·德米的手法,同時和百老匯秀這第三種歌舞片傳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