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子 陪伴植物們安全過冬,是我的責任。我?guī)ьI它們中的大部分成功穿越了2016年酷熱的夏天,油然滋生出幾分成就感。生活在蓬蓬勃勃的綠色中間,草木同心,我是愉悅的,喜不自禁的。 一些植物枯萎了,我前赴后繼地再搬一些回來,彌補家中缺失了綠意的地方。后來,隨著養(yǎng)護知識的豐富和經(jīng)驗的增加,成活率逐漸提高。 寒冬對植物是一種嚴竣的考驗。有的不到冬天,就枯萎了,比如蘆薈。在家里活潑潑地抽新葉長新芽的有兩年光景,有一次下雨時,我突發(fā)奇想地讓它吸收些雨水,結果下了一天雨,天黑時又忘了收回來,第二天豐厚碧綠的葉片就開始發(fā)黑,不幾天就蔫不拉嘰地腐爛了。我心里悔得不行,這才深切體會到蘆薈不喜濕,甚至忌水,抗旱不抗?jié)车慕逃?。雖然一盆蘆薈不過三十元左右,但是,這哪是錢能估量的,兩年的光陰流轉,寒來暑往,點點滴滴時間的積累,都是案頭這樣的一叢綠色相隨。在我疏忽它的時候,它一定在那一片致命的汪洋里呼喊我,甚至抱怨我吧…… 也有不少植物是喜濕的,尤其是綠蘿和吊蘭,土培之外,可以水培。下雨時,我不遺余力地把它們搬到雨中,讓它們痛痛快快地吸收大自然的甘霖。平時總是用自來水澆灌它們,想想我都不落忍。因此,只要天開始下雨,或者天氣預報說快要下雨的日子,我都對老天平添幾分感激和期待。綠蘿的葉片在雨中尤顯肥厚寬大,那份愜意和舒展,和我的心情無比契合。我盡可能讓所有植物都有機會享受雨水滋潤,植株高大、移動比較困難的,我就用臉盆收集雨水澆灌它們。 平時的澆水也是大有講究的。一開始時,我過于殷勤,三天兩頭地澆水,很快多數(shù)植物就爛了根。曾經(jīng),因為記不住植物們的特性,比如澆水周期的不同,一度讓我大傷腦筋,后來,經(jīng)驗不斷摸索出來了,現(xiàn)在,只要用手摸一摸盆土,看看葉子的狀態(tài),我就可以判斷出干濕程度和是否缺水。澆水必須用花灑,不能圖省事——用盆或瓢,因為那樣一潑上去,泥土容易板結,根的繁衍生長需要泥土間隙里的空氣,必須細細柔柔地“潤物細無聲”呢。養(yǎng)護植物就像養(yǎng)育孩子,不能溺愛,不能放任,該呵護的時候再呵護,還要采用正確的呵護方式,否則害了它們。 天漸漸冷時,我把植物們都搬回了陽光房里。白蘭花、梔子花、玫瑰、富貴子、橡皮樹、發(fā)財樹、鐵樹、青蘋果、開門紅、百合、銅錢草、豬籠草、常春藤、紅掌……休息時,我就和它們呆在一起,剪剪枯葉,松松泥土,清清雜草,在我和植物的凝視之間,在惺惺相惜相伴中,大半天就過去了。 去年冬天,搬回來一株蠟梅,嬌嫩的花朵,讓我看一眼就醉了。蠟梅不懼嚴寒,天越冷,越是怒放出嬌妍。因為蠟梅的緣故,我和它一起,迫切地期待一場雪。那樣的一場雪啊,是生命的成全。當雪花來臨時,她捧出內(nèi)心全部的清香,蒼勁的虬枝上,一枚枚黃燦燦的花骨朵兒,每一朵里都有一個春天的秘密。 |
|
|
來自: 好的哩 > 《美麗鄉(xiāng)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