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績效工資施行以來,就一直是廣大教師們討論的焦點。一位基層教師是這么形容績效工資的分配的:“種田”的做給“穿鞋”的人吃,“穿鞋”的做給“做辦公室”的人吃。或許,這句話就能完美的解釋為什么教師績效工資會引起軒然大波吧。
| 自績效工資施行以來,就一直是廣大教師們討論的焦點。一位基層教師是這么形容績效工資的分配的:“種田”的做給“穿鞋”的人吃,“穿鞋”的做給“做辦公室”的人吃。或許,這句話就能完美的解釋為什么教師績效工資會引起軒然大波吧。 每當發(fā)放績效工資時,都是往教師們頭上潑涼水,績效工資也就成了“譏笑”工資。30%的績效工資實際上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教師們用自己的工資來實行再分配??冃ЧべY誕生的初衷,是為了體現(xiàn)了勞者多得不勞不得的分配方式,是國家對個人能力和貢獻分配福利形式的一種思維更新。然而在真正實行過程中,在績效工資再分配的過程中,似乎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并不是實行績效工資的標準。而是自然而然的像去權力者傾斜,大權者居上,小權者居第二,無權者則最少了。通俗點來講,就是“多勞者少得,少勞者多得,不勞者獲更多?!?/p> 對于奮斗在廣大一線的基層教師和班主任們,他們可以說每天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工作量,該管的絕對管,不該管的也操碎了心去管,滿額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一個沒有任何違規(guī)的教師,績效工資盡然領不到自己的份額。績效工資已經(jīng)嚴重的有駁于“多勞多得”的原則,基層教師間矛盾越來越大,工作積極性、主動性越來越弱! 那么,除去績效工資,教師工資高低必須用職稱衡量嗎?學校里,中教一級乃至高級,比大多數(shù)教師每月多400到800元不等,而工作量和教學成績和一般教師沒什么兩樣,也就是說,在同等勞動量甚至是少勞動量的情況下,卻拿到了較多的工資。 工資按職稱績效發(fā),職稱高的拿得多,而大多在一線教書做事的教師確是評不上職稱的。一個民族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少年強則國強,教育乃國之根本,教師乃教育的基石,所以,非??冃ЧべY,提高教師待遇刻不容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