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我們說到,觀音把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小白龍都安排妥當,一個關(guān)鍵人物就要出場了——唐僧。 說到唐僧,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唐僧肉。 《西游記》中貫穿全文的一個重要信息——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我們已經(jīng)說過了,神仙是長生不老,不是長生不死,這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不管什么蟲魚鳥獸,只有修了仙道,就立即駐顏益壽,容貌不會再變化,得到的時候是什么樣,以后就一直是什么樣。比如紅孩兒,他7歲的時候就修成了仙道,所以他一直就是個7歲小孩的模樣,但是他實際上已經(jīng)三百多歲了。 修了仙道雖然可以駐顏益壽,但是壽命卻依然是有限的,每五百年就有一劫難,要躲避劫難就必須想辦法續(xù)命。 續(xù)命的東西有三種:人參果、蟠桃和唐僧肉。 所以唐僧肉作為行走的食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十分珍貴。 也有人說,吃唐僧肉長生不老只是觀音為了激起妖怪與取經(jīng)隊伍之間的矛盾,而放出的謠言。 但是通篇來看,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肯定是真的,有一個人就吃過,就是大鵬鳥,大鵬鳥還知道唐僧肉的詳細吃法: 【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當飯。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須待天陰閑暇之時,拿他出來,整制精潔,猜枚行令,細吹細打的吃方可?!?/p> 簡單來說,就是要天陰的時候,大家放松心情,劃拳猜酒,邊吃邊嗨才能達到藥效。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讓唐僧受到驚嚇,【一嚇就肉酸不中吃了】。其實這一點是很難的,誰被吃的時候不害怕啊,要做到不害怕,就要有高度的精神覺悟,要堅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 要事先做好唐僧的思想工作,“唐長老,商量個事兒……” 很多妖怪不知道唐僧的正確吃法,抓了唐僧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搞。所以不是那些妖怪有拖延癥,而是在找食譜。 我們知道,唐僧肉之所以有這么神奇的藥效,主要是因為他是金蟬子轉(zhuǎn)世,金蟬子好好的干嘛要轉(zhuǎn)世呢? 如來說,是因為金蟬子同學上課不注意聽講,于是如來一生氣就把他弄死了投胎,然后還連死了九次。 很多人認為應該是十次,其實是九次。因為唐僧是十世修行,金蟬子是第一世,后面共有九世,除了兩頭的金蟬子和唐僧,中間還有八次轉(zhuǎn)世,到唐僧這第十世剛好是九死一生。 這里要提到的一點就是,沙僧在流沙河的時候吃了九個取經(jīng)人,很多人認為那九個取經(jīng)人都是唐僧的前世。其實不然,唐僧的前世除了金蟬子那一世,只有八世,金蟬子那一世肯定不是沙僧吃的,他沒那個本事。 更重要的一點是,金蟬子的轉(zhuǎn)世作為極其稀有的食材,是不可能讓沙僧一個人稀里糊涂的吃了九次的。 回到之前的話題,上課不聽講就給弄死了九次,這也太夸張了。其他人干了那么多罪惡滔天的惡事都沒什么卵事,為什么偏偏金蟬子同學這么倒霉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金蟬子有神奇的藥效——長生不老。 因為孫悟空五百年前攪亂了蟠桃宴,導致如來和手下一干人等少吃了一次蟠桃,沒有了蟠桃續(xù)命,五百年一次的劫難是多不過去的。 那怎么辦呢?于是如來含情脈脈的把目光鎖定了旁邊的金蟬子同學…… 那么金蟬子是怎么死的呢?肯定不是被殺的,而是如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先做好思想工作,然后才把餐桌抬上來。于是金蟬子同學本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高尚思想,被端上了餐桌。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金蟬子是得到高僧,對他做思想工作很容易,那后面投胎重生的那些金蟬子轉(zhuǎn)世們未必就有那么好說話了,怎么才能保證后面的金蟬子轉(zhuǎn)世們能夠慷慨赴死呢? 我們知道,投胎轉(zhuǎn)世之后,記憶都被刷新了,就像唐僧一樣,雖然他肉體是金蟬子轉(zhuǎn)世,但是思想上他和金蟬子已經(jīng)沒有任何毛線關(guān)系了,你要說服唐僧主動去死,是很難的,就唐僧而言,他就十分的怕死。 話說誰不怕死呢,其他的那八個金蟬子轉(zhuǎn)世們肯定也是一樣的怕死。 控制金蟬子轉(zhuǎn)世很容易,要能保證轉(zhuǎn)世之后依然能“深明大義”,都能夠懂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很難了,如來他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這一點可以從唐僧的身世中找到答案。 我們翻開《西游記》會注意到,第八回合第九回之間有一回——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這個附錄講的恰好是唐僧的身世。很奇怪,為什么這里講唐僧身世的這一回會是附錄呢? 《西游記》剛好一百回,中間為何卻多出了這一回? 這要從一開始說起,《西游記》剛出來的時候,是禁書,很多書都被銷毀了。 后來傳世的《西游記》是民間收藏的版本,主要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世德堂版,一個是朱鼎臣版,這兩本的顯著區(qū)別就是,世德堂版沒有唐僧身世的這一回,而朱鼎臣版的有這一回。這里產(chǎn)生了很大的爭論,有人認為是世德堂版的私自刪減了這一回,也有人認為是朱鼎臣版的私自增加了這一回。 附錄里跟全文的其他地方有一個明顯的矛盾,就是附錄里說唐僧是十八歲之后才出家,而全文的其他地方都說唐僧是自幼出家。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一回是后面加的。 但是這一回的全文結(jié)構(gòu)以及在承接上下文的作用上是至關(guān)重要的,劇情也都是合理的,是說得通的。而且唐僧作為取經(jīng)團隊的核心人物,他的身世是不可能不介紹的。 根據(jù)多個學者反復考證,多數(shù)學者還是認為,附錄這一回應該是出于原著的。至于唐僧出家時間的這個細節(jié),多半是因為多個版本相互拼湊產(chǎn)生的錯誤。 《西游記》這本宏偉巨著也不可能是一遍寫成的,作者本人在撰寫的時候,就會有一、二、三乃至多個版本。后來由于此書被列為禁書,作者無法對流傳于世的多個版本中的錯誤進行統(tǒng)一更正。所以在細節(jié)上難免有些許錯誤。 為什么要啰嗦這一個背景呢,這是因為附錄這一回暗含了一個驚天秘密——唐僧不是陳光蕊親生的,他的生父是水賊劉洪。 在《西游記》中,其他人物的原型都沒有定論,但是唐僧的原型是毫無爭議的,他就是歷史上的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在中國佛教發(fā)展歷史中,甚至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都非常之高。中國的文化也深受佛教影響,所以《西游記》中把唐僧的身世描寫的如此復雜,很多學者是無法接受的,很多讀者也無法接受。也正因為如此,世德堂版的《西游記》中就刪除了這一回,又拼湊出了一回。 第九回就是拼湊出來的。第九回開頭那個漁夫和樵夫倆人斗詩,啰哩吧嗦的斗了兩千多字,整整一回才五千多字,倆人斗詩就占了一半,這在《西游記》中是很不正常的。《紅樓夢》里經(jīng)常有人斗詩,《西游記》卻沒必要斗詩。即便是《紅樓夢》也沒有這么斗的,太啰嗦了,跟上下文沒有一點關(guān)系。 但是,為了解決唐僧身世的爭議,人民文學出版社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 所以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的《西游記》中,就把這一回改成附錄放在第八回和第九回中間,由讀者自己去定奪,信則有,不信則無,于是就出現(xiàn)了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 關(guān)于附錄的解讀已經(jīng)有很多了,雖然很多解讀都有些許的牽強,但是總體還是沒問題的。 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都是一致的,唐僧的生父就是水賊劉洪,而陳光蕊只是一個幌子。那么結(jié)局就是,唐僧尋親報仇,其實是殺了自己的生父,逼死了自己的生母。 那么,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問題:觀音和如來為什么要給唐僧設置一個如此悲慘的身世呢? 吳閑云老師的觀點是觀音和如來喜歡“惡人”,所以才故意給唐僧設置了一個如此悲慘的身份,讓唐僧與家屬劃清界限,讓唐僧能夠堅定不移的跟著佛走。 但是這個觀點我不敢茍同,太過于牽強。為這么簡單的理由做這么復雜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那唐僧必然是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世,知道自己殺死生父、逼死生母了。 但是根據(jù)后文來看,唐僧談起自己的身世的時候,坦然自若,全然沒有什么心情上的波動。 比如在第三十七回中,唐僧跟烏雞國王說:“你的災屯,想應天付,卻與我相類。當時我父曾被水賊傷生,我母被水賊欺占,經(jīng)三個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師救養(yǎng)成人。” 《西游記》中唐僧雖然是高僧,但是其實和普通人沒什么區(qū)別。試想,一個人如果被人蒙騙著殺死生父,逼死生母,怎么可能如此坦然自若的說出這一番話呢,更不可能還這么淡定。 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唐僧還不知道真相。他對自己殺死生父、逼死生母的事情一直都不知情。 那么觀音為唐僧量身定做的這段悲慘的身世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這個目的很大膽,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是我的觀點就是——為了吃唐僧! 試想,如果一個人一旦知道了自己殺死生父、逼死生母,還有何臉面茍活于世,還有何面目面對世人,更沒有什么顏面動不動去說道別人了,必然萬念俱滅,心如死灰。 由唐僧這一世的悲慘人生,可以推測出,前面的那八世的身世也同樣極其悲慘,也同樣因為一些悲慘的緣故,讓那些金蟬子轉(zhuǎn)世們沒有顏面繼續(xù)活著,讓那些金蟬子轉(zhuǎn)世們?nèi)f念俱滅、心如死灰、慷慨赴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長生不老”的療效。 唐僧作為金蟬子的第十世,還不知道自己全部身世的事實,他其實是一道備菜,如果佛教中還有人挨不到下次蟠桃會,那就會有人去告訴唐僧他到底干了些什么,讓他無顏面對天日,讓能夠大義凜然的去以一己之軀去拯救他人之性命,實現(xiàn)他的人生價值。 總結(jié)來看,玉帝假借孫悟空之手,克扣了如來等人一次蟠桃,如來他們?yōu)榱硕山伲坏貌徽f服金蟬子獻身,但是如來手下的一群人太多了,光羅漢就有五百人,一個金蟬子是不夠吃的,所以就得讓金蟬子不停的轉(zhuǎn)世輪著吃,到唐僧這一世剛好是第十世。 為了讓金蟬子轉(zhuǎn)世們能夠慷慨獻身,如來就給所有的金蟬子轉(zhuǎn)世們設置一個極其悲慘離奇的身世。生死輪回是在佛教手中掌管的,操作這個是很容易的。 到唐僧這一世之前,金蟬子和他的八個轉(zhuǎn)世,已經(jīng)被吃了九次了,佛教勢力內(nèi)所有的人都依賴著金蟬子躲過了一次劫難,到唐僧這一世,基本不需要吃了,但是為了留一手,還是給唐僧設置了一個同樣悲慘的身世。 唐僧雖然沒有普度眾生,但是他普度了眾僧,最后如來他們又給唐僧設置了一個取經(jīng)的任務,既向東擴展了勢力,又提拔了唐僧,而且又把唐僧這一稀缺資源重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