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記得我自己上學的時候,曾經(jīng)背過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口訣,雖然大部分都記不得了,但是開頭還是能背上兩句“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 前幾天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從商到清,真正算得上以死殉國的君王只此3人(歷史干貨),這篇文章里大致整理了一下中國古代中原王朝的更替。有的讀者看完后抱怨我沒有整理南北朝和十國的歷史,這次我給大家補上。 不過這篇就不講那么細了,5分鐘嘛,所以我盡量講的簡短一些,也不講時間了,這樣好記一些。 正文分割線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朝(前21世紀—前16世紀),關于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過,現(xiàn)在尚有爭議。 后商湯又滅了夏,商朝天下500余年,傳至帝辛后為周武王所滅。 周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幽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被犬戎亡國,廢太子宜臼建立東周,是為周平王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戰(zhàn)國時期東周又分為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這兩個公國都是封國,天子還是只有一個,只不過末代周天子赧王居于“西周公國”,最后這兩周都被秦所滅。 秦滅完周和六國后,建立大統(tǒng)一國家,然而秦僅僅享國14年。 秦末,諸侯征戰(zhàn),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漢朝分為東漢,西漢和玄漢,中間夾了個“新朝”,四朝的順序是西漢→新朝→玄漢→東漢。 西漢是跨越公元前后的王朝,東西漢加起來400年,新朝僅僅16年國祚,而玄漢僅三年。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關于東漢末年的歷史詳見是什么原因導致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魏滅蜀,魏國權臣司馬炎滅魏建晉,晉滅吳,由此拉開了晉朝的序幕。 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西晉是統(tǒng)一王朝,最終由于搞分封,爆發(fā)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動搖了西晉的根基,直接導致了后來的“五胡亂華”以及五胡十六國的誕生。 五胡十六國在西晉的北方,時期大概是從西晉后期到北魏統(tǒng)一北方。 五胡在北方,西晉在南方 西晉完了是東晉,東晉時期地圖如下。 南為東晉,北為五胡 東晉被劉裕篡了位,建立了“宋”。 宋為南朝,北魏為北朝 宋建立后,五胡中的鮮卑建立的北魏也統(tǒng)一了北方。 自此宋稱為南朝,北魏稱為北朝,拉開了南北朝的序幕。 南朝分為宋、齊、梁、陳,北朝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就是北周的外戚,楊堅殺五王,逼北周靜帝禪位給他,剛當上皇帝就又殺了靜帝。 隋朝享國四五十年,關于隋煬帝之后的歷史細節(jié),我在從商到清,真正算得上以死殉國的君王只此3人(歷史干貨)有過涉及,就不多說了。 隋完了是唐朝,李唐后期挺亂的,又是安史之亂,又是黃巢起義,末代皇帝李柷最后禪讓給了朱溫,朱溫后來又把他給鴆殺了,朱溫是后梁的開國皇帝。 唐滅亡后就是五代十國,五代是中原王朝,十國是地方割據(jù)。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這五個王朝是依次下來的,沒有共存過。趙匡胤就是后周的大將。 秦篡了東周的位,隋篡了北周的位,宋篡了后周的位,看來周的天下還是很好篡的。 趙匡胤陳橋兵變篡了后周的位后,建立了宋朝。宋朝建立后相繼滅了一些十國中的國家,實現(xiàn)了南方的統(tǒng)一。 宋分為北宋和南宋,和北宋對峙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有三個,遼,西夏,和金。 宋和遼打了四十多年仗,之間的仇也是很深的,后兩者簽訂了澶淵之盟。遼還是比較文明的,咱們既然簽訂了合約,那就不打了。史書上記載的是:戴白之人,不識干戈。老頭兒一輩子都沒見過打仗,可見后來遼宋之間還是很和諧的。 不過后來北宋聯(lián)合金又滅了遼。宋滅遼其實很不明智,因為后來崛起的金比遼都猛,你滅了遼、你現(xiàn)在直接對金,那不更吃虧嘛。 果然靖康之恥,金亡北宋,這亡國亡的很丟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大恥辱。宋金之間的仇可不是一個遼能夠比的啊。 后來蒙古滅了西夏后,轉過頭就要滅金,金向南宋求援,南宋這次回答的很干脆,沒門兒。于是金被滅,離南宋滅亡也沒多遠了。 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和四大汗國,蒙古人也是比較蠻橫,遇事兒不好好商量,直接就動刀子,他們要是不爭汗位的話,恐怕全世界都要被他們占了去了。 元朝不到100年,出了11個皇帝。宋朝300多年才18個皇帝,由此可見,蒙古人爭皇位爭的的確是很猛的啊。 元完了就是明,朱元璋建立明后,搞分封,導致藩王權力太大。 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要削藩,朱棣正好起來造反,說的是清君側,結果最后自己當了皇帝。 明亡后,明朝的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南明,南明打不過清軍。末代永歷皇帝跑到緬甸還被吳三桂抓回來給絞死了,至此大明滅亡。 明亡后是清,清朝入關以來做了很多無德的事兒,殺人就不說了,還搞文字獄,當然了這主要是前期,乾隆之后就穩(wěn)定多了。 清后期的同治皇帝生不下兒子,等他死后,慈禧就立了光緒,光緒也無子,又立了宣統(tǒng)(溥儀) 宣統(tǒng)即位沒幾年,袁世凱跟著革命黨搞共和了,沒辦法只好遜位。溥儀剛開始還在紫禁城保留著尊號當皇帝。沒幾年就被馮玉祥驅逐出去了。 溥儀離京之后去了天津租界,后來又被日本人忽悠著去了東北當偽滿皇帝。45年之后,去蘇聯(lián)呆了幾年,回來后當了幾年戰(zhàn)犯,被特赦后竟然還當了委員。 溥儀于1967年逝世,逝世后他的家族先后給他上了兩個謚號——清憲宗和清恭宗,現(xiàn)在人們還是比較認憲宗這個謚號的。 但是如果結合古代那些謚號同為憲宗的皇帝來看,溥儀似乎還擔不起這個謚號。 (喜歡小編這篇文章的請點一下右上角的訂閱,同時也感謝你們看到文章的最后)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fā)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