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兩周,青欖家長地帶將于每周六、周日舉辦青欖家長訓練營,由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廣東省名班主任劉寧老師,為大家講授風靡全球的《P·E·T·父母效能訓練》。劉寧老師將結合父母最關心的五大常見問題,分五次為大家講授,每次課程約10分鐘,助您成為高效能父母。 孩子不愿和你溝通,怎么辦? 作為一名教師和心理咨詢師,經(jīng)常有家長問我各種難題:我兒子學習不專心,怎么辦?我女兒做作業(yè)拖拉,怎么辦?我兒子沉迷電子游戲,怎么辦?我女兒早戀了,怎么辦?我兒子太不聽話,怎么辦?我女兒太聽話,怎么辦?等等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我總是很為難。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點,處理起來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于是,我只好跟這些苦惱的家長說:去上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吧,它既適合嬰幼兒父母,也適合青少年父母;既能解決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又能解決孩子生活中的問題。對父母來說,它簡直就是一把萬能鑰匙。 “父母效能訓練”課程,英文名叫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簡稱P.E.T。 1962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開發(fā)了這項課程,并在加州的一家咖啡館給14位父母講授。到今天,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年有500多萬父母學習這項課程。半個世紀的實踐證明,P.E.T“父母效能訓練”,不但簡單,而且有效。 怎樣才能快速、輕松掌握P.E.T的核心技巧,做個高效能父母呢? 從今天起,我將結合父母最關心的五大常見問題,分五次,給大家講授 P.E.T“父母效能訓練”。每次課程約10分鐘,5次課程共計1個小時左右。 今天的主題是《孩子不愿和你溝通,怎么辦?——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溝通,是親子教育的起點。父母只有通過有效溝通,才能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孩子。
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和難過的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根本不愿意和父母溝通,拒絕和父母分享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他們有話會跟同學說、跟網(wǎng)友說,甚至跟一個陌生人說,卻唯獨不愿意跟父母說。孩子們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墻,把父母擋在自己心靈的門外。
這是為什么呢?說千條,道萬條,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和父母溝通“有苦頭、沒甜頭”。孩子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父母時不時指出他這里不妥、那里有毛病,說不到一塊兒去,久而久之,就懶得說了。 我有個朋友,做了爸爸以后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文章說,他小時候,媽媽在和他溝通時,總是采取打擊、嘲笑、批評、貶損之類很負面的語言。比如“你看隔壁的那誰誰巴拉巴拉,你怎么做不到巴拉巴拉”,“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老師怎么不批評別人,單單批評你?”“我打你、罵你,不都是為了你好?”“不是為你好,怎么不打隔壁那誰誰”……等等,諸如此類。這篇文章在網(wǎng)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很多人留言說,咱們的遭遇太相似了。這說明,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和父母溝通時吃盡了苦頭。 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讓孩子感到跟你說話“有甜頭、沒苦頭”。 我曾經(jīng)教過一個學生,姓徐。讓我感到吃驚的是,這個學生的家長對學校里的事情了如指掌。語文課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數(shù)學課哪幾個同學學得特別好,家長一清二楚,甚至比班主任還要了解。為什么這個學生什么都愿意跟父母說呢? 有一次家長會,他的爸爸分享了經(jīng)驗。徐爸爸在家里和媽媽約定:“只要女兒講學校的趣事,不管它是否好笑,哪怕一丁點都不好笑,我們一定要哈哈大笑,甚至笑得前俯后仰、人仰馬翻;只要女兒講個人的事情,一定要聚精會神地聽,非常認真地聽?!边@樣就形成了一個溝通的激勵機制。
徐同學回到家后,常常會講今天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這個時候,她的爸媽就會說:“哎喲,女兒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我都不知道?!迸畠壕陀X得很有成就感,說話就有動力了。
有時,徐媽媽為了讓女兒學到更多知識,會跟她說:“寶寶啊,你知道這個知識點后面的知識點是什么嗎?我來跟你講一講吧?!边@時,徐爸爸就會阻止媽媽講下去。為什么不能講?徐爸爸說:“這樣講的話,女兒就沒勁了嘛。表面上看,媽媽是為了讓女兒掌握更多知識,扒開層層表象,本質上是一種知識炫耀。在女兒面前有什么好炫耀的呢?” 正確的做法,是對孩子說:“寶寶啊,這個知識點后面的知識點是什么呢?能不能也給我們講一講?”這樣,女兒在學下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就會主動去學,就會學得特別認真。 從徐爸爸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種非常有效的溝通方法——談話邀請法。邀請和鼓勵孩子開口說話,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心情和想法。 談話邀請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你在孩子說話時常用以下這幾個短語:
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要多聽、少說,盡量避免任何評判。這一點非常重要。要把話語權交給孩子,而不是掌控在父母手里。這么做,孩子就能感受到被接納、被尊重,覺得和父母溝通有甜頭、沒苦頭,就會打開話匣子,敞開心扉。 在親子溝通中,家長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說得多,聽得少。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這里我要給大家講一個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里的核心理念——問題歸屬原則。這個原則,是學習P.E.T的起點和入口。它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什么叫做“問題歸屬原則”呢?簡單地講,就是在親子關系中,究竟是孩子碰到了問題,還是父母碰到了問題? 舉個例子。比如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這個時候,問題歸屬于誰呢? 假如是因為作業(yè)太多、太難,而沒有完成作業(yè),那么問題就歸屬于孩子,孩子會因此感到焦慮、緊張。這時父母應該做的,是聽——傾聽孩子的感受,體諒他的難處,然后鼓勵孩子挑戰(zhàn)和克服困難。父母這么做,孩子就能常到“甜頭”。 假如是因為孩子偷懶、貪玩而沒有完成作業(yè),那么問題就歸屬于父母,因為父母會為此操心,感到失望。這時父母應該做的,是說——說服孩子端正學習態(tài)度,努力提高做功課的效率。 也就是說,只有區(qū)分清楚了問題的歸屬,父母才能采取合適的應對方法,才知道是該聽還是該說。 很多父母根本沒有搞清楚問題的歸屬,只要出現(xiàn)問題,一上來就對孩進行一通說教,“你要認真做作業(yè)??!”“你不能光顧著玩??!”,等等,在該“聽”的時候“說”太多,搞得孩子“有苦頭、沒甜頭”。久而久之,碰到了問題,孩子就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交流了。 好了,我們來復習一下:孩子不愿和你溝通,怎么辦?要多聽、少說,讓孩子和你說話“有甜頭、沒苦頭”。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下一次課程,我將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孩子學習不用功,怎么辦?——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敬請期待! 從2月6日起,青欖教育推出了兒童教育大型公益節(jié)目——《帶上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 節(jié)目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每天用五分鐘 學一首唐詩 讀一段歷史故事 游一處風景名勝 讓孩子足不出戶 即可輕松學會唐詩三百首 了解上下五千年 游遍中國好山水 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