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華文化】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老沔城人 2017-02-15









【中華文化】

 
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三寶(梵文:triratna;藏文:dKon-mchog-gsum
 

 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圣壇上的中央供物,代表著一切佛的身、語、意。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佛教教義中的“三學(xué)”[1]、“三篋”[2]和“三皈依”[3]。從概念上來看,它們代表著得道者凈化后的行為(身)、言語(語)和思想(意)。


    佛像或圓滿大師像放在圣壇中央,代表著佛陀的圓滿之身。經(jīng)書放在佛像左側(cè),代表佛陀的經(jīng)論和教義,是獲得圓滿之語或佛法的具象之物。佛塔放在佛像右側(cè),代表僧眾或僧團的頓悟之心。作為佛陀的話語和教義,在傳統(tǒng)上,要將經(jīng)書放在圣壇的最高處。作為佛陀身相的表現(xiàn)形式,佛像要放在中央。佛塔代表僧眾,放在佛像下面。在舉行皈依儀式
[4]時,要用這些三皈依物品迅速地碰觸弟子的頭。在初級密宗院里,信徒也要皈依大師、本尊神[5]和空行母[6]這“三根本”[7]。三顆一組的寶石也代表“三寶”。

 

 三勝獸(藏文:Mi-thun-g·yul-rgyal-gsum
 

 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三只雜交獸都是傳統(tǒng)意義上互為對手的獸類結(jié)合而生。最初,可能是作為裝飾性圖案出現(xiàn)在早期印度佛教的勝利幢上。早期的勝利幢是用三色絲綢圍成的三層帷帳制成,每塊絲綢上都可能畫有一直雜交獸。它們的形象也出現(xiàn)在唐卡、家具、星相圖和占卜圖、吉祥供物和勝利幢上,特別出現(xiàn)在西藏的風馬旗上。三只雜交獸分別是:1)八足雄獅[8];2)長毛或長皮的魚[9];3)海龍或水怪[10]


    八肢翼大鵬或金翅鳥雄獅是獅子與其傳統(tǒng)天敵金翅鳥的后代。八個肢翼由長在獅子足底的四肢爪掌和從金翅鳥膝部長出的四只利爪組成,但一般只畫出四個爪掌。由于金翅鳥是天界之主,獅子是地間之王,因此,金翅鳥雄獅能成功地使天地合一。八足雄獅長有獅子的身體、肢干、鬃毛和尾巴,卻長著帶角金翅鳥的頭翅膀和利爪。人們很容易將這只雜交獸比作西方神話中的格里芬
[11]。格里芬長有獅身、鷹頭、鷹翅和尖利的鷹爪。早期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12]曾寫到格里芬生活在印度的高山之中,在那里用利爪刨挖黃金。


    “長毛的魚”是魚和其傳統(tǒng)天敵水獺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長有水獺的身體和四肢,但卻長著魚的頭、腮,有時還有魚尾。與水獺一樣,長毛的魚的身體上長滿了棕色、灰色或黑色的毛。魚頸部的鱗片藏在水獺皮下無法看到,或有可能在魚獺前腿上形成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水怪”或“摩羯”蝸是摩羯和其傳統(tǒng)天敵海螺結(jié)合生成的。摩羯蝸可能出自寄居蟹,寄居蟹把螺殼或軟體動物當作它的寄居之地。在整個喜馬拉雅地區(qū),在溪流和湖泊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寄居蟹。摩羯被畫成常見的形狀,長有鱗片、角、獠牙、鬃毛、上翹的鼻子。它的雙足經(jīng)常從白色的螺殼中伸出。摩羯常令人難以置信地將其尾從螺殼的頂尖部旋出。

 

 和氣四瑞(藏文:mThun-po-spun-bzhi
 

 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藏族吉祥主題中的和氣四瑞是由大象、猴子、野兔和鷓鴣組成。在樹下,它們一起疊摞成一個雜技般的金字塔狀。和氣四瑞源于有關(guān)佛陀往世故事之一的《本生經(jīng)》[13],但在寓言中只提到大象、猴子和鷓鴣這三種動物。這個有關(guān)道德的寓言說明了對長者的尊重應(yīng)超過對學(xué)識、優(yōu)越地位和高貴出身的尊重。


    該寓言講述佛陀最年長的弟子之一舍利弗
[14]的故事。一次,他在吠舍離[15]未能找到落腳之處,而一些年輕弟子跑在他的前面很自私地為自己找到棲身之地。第二天清晨,佛陀得知了舍利弗獨自一人在大樹下棲身過夜。針對年輕僧人中盛行的自顧自的態(tài)度,佛陀講述了《本生經(jīng)》中“尊老”的寓言。


    “一次,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一棵印度榕樹
[16]下住著鷓鴣、猴子和大象三個朋友。它們之間互不尊重。為了明確誰是長者,它們開始討論它們棲居的這棵大榕樹的年齡。大象首先發(fā)言,說當它還是個幼象的時候,這棵榕樹僅是一個小樹叢。猴子接著發(fā)話,聲稱在其幼年時,這棵樹只不過是一株幼苗。鷓鴣說它曾經(jīng)吞食過最早的樹種,這棵強壯的大樹實際上是從自己的糞便中長出來的。于是,鷓鴣被尊為長者,排在猴子和大象之前。動物王國從此和諧寧靜起來?!?/span>


    佛陀宣布,從今往后,僧眾中的長者一切優(yōu)先。他解釋說,在其前世期間,他的弟子目犍連
[17]就是大象,長者舍利弗就是猴子,而佛陀本人就是鷓鴣。后來,野兔也加入到這個傳說中,它就是佛陀最年長的弟子阿難陀[18]。野兔在年幼長老順序中排行第二,因為當樹發(fā)芽時,野兔最先看到它。


    這四個非食肉動物代表著天(鷓鴣)、樹(猴子)、大地(大象)和地下(野兔)四種大地的生長環(huán)境。有時,鷓鴣被看做松雞,榕樹通常被畫成一棵果樹。在另一個寓言中,它們一個站在一個的背上以便能夠到樹上的果實,這暗含著相互合作的道理內(nèi)涵。有時,這四只動物被分畫在大樹兩側(cè)。在一側(cè),它們被分割在各自的生長環(huán)境里,而在另一側(cè),它們被畫在一起,和諧合作。據(jù)說,某些印度樹種只有經(jīng)過鳥的腸道才能發(fā)芽,這同樣象征著互相依存、相互合作的主題。和氣四瑞的主題經(jīng)常畫在民居或僧房的墻壁、大門、家具和家用瓷器上。


    德國城市不來海
[19]也選用《本生經(jīng)》傳說中動物相互合作的圖案作為城防衛(wèi)兵外衣上的徽記。相同的圖案也出現(xiàn)在格林[20]兄弟的“不來海的鄉(xiāng)村音樂家”的傳說故事中,但在這個傳說中,四只動物分別是驢、狗、貓和小公雞。
 

 

 六長壽(藏文:Tshe-ring-drug-skor
 

 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六長壽的象征物源于中國內(nèi)陸。在藏族藝術(shù)中,它常以世俗主題而不是宗教主題出現(xiàn),經(jīng)??淘谀捐偘搴图揖呱匣蚶L制在瓷器上,作為壁畫和裝飾性圖案。六長壽分別是:1)壽星老;2)樹;3)巖石;4)河流;5)禽鳥;6)長壽鹿。


    中國的壽星老相當于南船星座
[21]中最明亮的老人星[22]。三、四月份在較低的南部地平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因此,壽星老逐漸代表春分、萬物復(fù)蘇、和平和長壽。兩大星神福星和財神星經(jīng)常隨在他的左右。梨、石榴和香櫞[23]也象征著漢地吉祥的福、祿、壽三神。據(jù)說,壽星老從梨里出生。在漢地藝術(shù)中,梨樹的枝干有時被畫成纏繞形狀的漢字“壽”字,表示長壽。壽星老兒常被畫成一個知足常樂的老人,額頭大而凸出,白發(fā)蒼蒼,白眉白胡苒長。在藏族傳說中,這個眉慈目善的老人代表著深思熟慮的圣賢,表現(xiàn)出無量壽佛(長壽菩薩)[24]的特質(zhì)。


    壽星老端坐在一棵長壽樹下,樹常被畫成漢地眾神的梨樹,枝丫果實累累。梨樹可以結(jié)出長生果來。中醫(yī)藥學(xué)對梨樹的藥物成分極為重視。梨核常被雕刻成長壽護身符。松柏也是中國長壽的象征,與竹、李一起構(gòu)成“東歲三友”。在傳統(tǒng)上,常青的松柏也與鹿、鶴畫在一起,成為長壽三象征。


    亙古不變的長壽石是形狀吉祥的巖石。人們認為,巖石的地質(zhì)特征對人類大有裨益。巖石通常呈海螺狀,巖面縫隙和條紋天然右旋。人們認為,與加持過的巖石形狀極為相似的地區(qū)是修造寺院、廟宇、佛塔、靜修洞和隱居地最吉祥的地方。


    長壽水具有八大吉祥特征: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凈、六不臭、七飲時不傷喉、八飲時不傷腹。長壽水從海螺殼狀的巖縫中流出,仿佛是從無量壽佛的長壽瓶中流出的甘露。在漢地藝術(shù)中,吉祥巖及瀑布般落下的水都叫做“玉泉”。


    長壽鶴是漢地藝術(shù)中常見的主題。據(jù)說,鶴,特別是黑鶴壽命很長。黑鶴因能獨自在水面上生活而享有美名。鶴同樣也是長壽的象征。與鶴一樣,人們認為鶴也是終生只有一個伴侶。據(jù)說,鶴可以把亡者的靈魂馱送到“西天”。這種說法與西方民間故事中鶴可以背馱新生嬰兒身體的說法如出一轍。十八世紀以后,由于從漢地藝術(shù)中吸收了一些文化主題,因此,鹿、鶴和松柏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藏族藝術(shù)中。單鶴象征著隱修者的永恒滿足。雙鶴或雙鸛象征著幸福、忠誠和長壽。


    鹿是壽星老的坐騎,在傳統(tǒng)上,壽星老被畫成騎坐在鹿角的成熟的雄鹿身上。鹿因是能夠確定“靈芝”位置的唯一動物而備受尊崇。長壽鹿被畫成口銜靈芝的樣子。漢地傳說描述“仙境位于東?!?。仙人們在仙境吃的是靈芝仙果,飲的是玉泉流出的長生水。在佛教中,鹿是和平、和諧、非暴力,尤其是團圓的象征,因為與無家可歸的托缽僧一樣,人們認為鹿也是每晚居無定所。

 

 三大菩薩
 

 認識藏文化之藏傳佛教——五個象征物

 

  人們認為,蓮花、經(jīng)書、從湖中升起的寶劍及側(cè)伴它們的雙頭鴨和雙頭鸚鵡最早是由薩迦派[25]大師薩迦班智達[26]畫在桑耶寺[27]的一面墻上的。另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個主題最初是以隱晦圖形出現(xiàn)在信奉苯教的贊普(王)朗達瑪[28]在位的第六年(在位期836842年)。朗達瑪鎮(zhèn)壓佛教,摧毀了眾多寺院并禁止佛像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這個隱晦的主題既是三大菩薩的標識,也是佛教教義最初傳入西藏才標志。


    作為三大菩薩的標識,蓮花上的經(jīng)書和智慧寶劍代表文殊菩薩;橘紅色和粉色的雙頭鴨代表觀音菩薩
[29];綠色雙頭鸚鵡則代表金剛手菩薩。三大菩薩分別代表著佛陀的智慧、慈悲和權(quán)力,統(tǒng)稱為“三怙主”。文殊菩薩的如來部斷滅“癡”,觀音菩薩的蓮花部斷滅“欲”,而金剛手菩薩的金剛部斷滅“嗔”。


    該圖案中畫有公元八世紀西藏寧瑪派
[30]最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中的五位,成為佛教首次傳入西藏的標志。生長出蓮花的湖代表印度佛教大師寂護[31],他是應(yīng)赤松德贊[32]贊普之邀入藏的。蓮花代表印度密宗大師蓮花生,在寂護的舉薦下,他也應(yīng)赤松德贊之邀入藏。經(jīng)書和噴焰智慧劍代表西藏大法王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期754
790年),他被視為文殊菩薩的化身。雙頭鴨代表來自克什米爾的印度大師譯師無垢友[33],他也是應(yīng)赤松德贊之邀入藏的。雙頭鸚鵡代表藏族譯師、蓮花生的弟子毗盧遮那[34]。鳥兒面面相對,其雙眼和喙象征著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也象征著佛教教義從梵文譯成藏文。

 

 

    【注釋】

    [1] 梵文:trishiksha,三學(xué),亦稱“三事”。三學(xué),佛教修行者必須修習的三種最基本的學(xué)問,即:1)戒學(xué);2)定學(xué);3)慧學(xué)。戒時抑止邪惡,積習善行。定是使身心安靜下來,止息種種念慮,使精神能集中,慧是如理思維,照見真實。

    [2] 三篋,即:1)經(jīng);2)律;3)論。

    [3] 三皈依,即:1)皈依佛;2)皈依法;3)皈依僧。

    [4] 皈依儀式,一個人正式成為佛教徒時所舉行的宗教儀式。

    [5] 梵文:Yidam;藏文:Yi-dam,本尊,密乘四部的每一部有各自的精神宇宙模式,即壇城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由一密乘主神與一些眷屬神靈組成。壇城中的主神就是佛家所稱的本尊神。

    [6] 梵文:dakimi,空行母,藏傳佛教中代表智慧與力量的飛行女神。

    [7] 藏文:rTsa-ba-gsum,三根本,1)加被根本依上師或喇嘛;2)成就根本依本尊;3)除障根本依空行母。

    [8] 藏文:Seng-ge-rkang-pa-brgyad-pa,八足雄獅。

    [9] 藏文:Nya-spu-rgyas-pa,長毛的魚。

    [10] 梵文:makara;藏文:Chu-sring,摩羯,水怪。

    [11] 原文:griffin,格里芬,一種神話中的野獸,典型形狀為類似鷹的頭、前腿和翼,通常有明顯地豎立的雙耳,前腿像鷹爪,而身體、后退與尾則像獅。

    [12] 原文:Herodotus,希羅多德,約前484約前425年,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在西方史學(xué)中有“歷史之父”之稱,其著作有《希臘波斯戰(zhàn)爭史》。

    [13] 梵文:Tittira Jakata,本生經(jīng),亦稱“本生話”。釋迦前世作菩薩時救度眾生的故事。在巴利圣典中,有五百四十七個類似的故事。

    [14] 梵文:Shariputra,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善講佛法,故稱“智慧第一”。

    [15] 梵文:Vaisali,吠舍離,古印度國名。相傳釋迦牟尼逝世后約一百年,為解決戒律疑難問題,七百比丘在此結(jié)集,是謂第二次結(jié)集。

    [16] 梵文:banyan,印度榕樹。

    [17] 梵文:,andgalyayana,目犍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據(jù)傳神通廣大,能飛上兜奉天,故稱“神通第一”。

    [18] 梵文:Ananda,阿難陀,意譯“歡喜”、“慶喜”等、釋迦牟尼叔父斜飯王之子,釋迦牟尼的堂弟。釋迦回鄉(xiāng)時跟從出家,侍從釋迦二十五年,為“十大弟子”之一。傳說佛教第一次結(jié)集,由他誦出經(jīng)藏。

    [19] 原文:Brema,不來海,德國地名。

    [20] 原文:Grimm,格林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都是德國語言學(xué)家、童話作家。們共同搜集德國民間故事、傳說和童話,合編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很廣。

    [21] 原文:Argo,南船星座,分為船底座、船尾座、船帆座和羅盤座四個星座。

    [22] 原文:Canopus,老人星,與太陽相距一百八十光年。

    [23] 原文:citron,香櫞,一種柑橘果,在外表和桔梗上類似檸檬,但比檸檬更大和沒有頂乳頭。

    [24] 梵文:Amituyas,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密教稱“甘露王”。凈土宗的主要信仰對象,稱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凈土”,故又稱“接引佛”,共有十三個名號。

    [25] 藏文:Sa-skya-pa,薩迦派,藏傳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薩班·貢噶堅贊(1182~1261年)是這一派的著名高僧。薩迦派不禁娶妻,以“道果”教授為主要修法。

    [26] 藏文:Sa-pan-kun-dgav-rgyal-mtshan,薩班·貢噶堅贊,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祖師,亦是一位學(xué)識淵博的學(xué)者,故世人尊稱其為“薩迦班智達”,簡稱“薩班”(意為薩迦派的大學(xué)者),為薩迦派五祖之一。其著述頗多,后人輯之為《薩班全集》。

    [27] 藏文:bSam-yas,桑耶寺,位于西藏雅魯藏布江北岸。約在八世紀赤松德贊時期修建。因修剪時仿照印度的飛行寺,又融合了藏漢建筑特點,故又有“三樣寺”之稱。該寺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

    [28] 藏文:gLang-dar-ma,朗達瑪,吐蕃末代贊普。唐開成三年(838年)為反佛貴族大臣杰刀熱等擁立,下令禁止佛教,封閉寺院,強迫僧眾還俗,焚毀佛教經(jīng)典。唐會昌二年(842年)被佛教僧人拉隆貝多吉暗殺。在他死后,吐蕃統(tǒng)治集團分裂,奴隸、屬民起義,吐蕃王朝政權(quán)滅亡。

    [29] 梵文:Avalokitesvara;藏文:sPyan-ras-gzigs,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三圣”之一。佛教把他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在漢地寺院中的塑像常作女相。

    [30] 藏文:rNying-ma-pa,寧瑪派,藏傳佛教最古老的宗派。源自前弘期來藏傳教的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師,以修習密法為主?!按髨A滿法”是寧瑪派的主要法門,主張“空明覺了”、“諸法性空”。從十二世紀開始,寧瑪派發(fā)掘了不少伏藏。

    [31] 梵文:Shantarakshita,寂護,藏譯名為“喜瓦錯”。印度僧人,大乘佛教中觀學(xué)派衍化出現(xiàn)的瑜伽中觀派創(chuàng)始人。受赤松德贊迎請,兩次入藏傳播佛教,建桑耶寺,任該寺第一任堪布,并剃度第一批西藏貴族青年出家為僧。

    [32] 藏文:Khri-srong-lde-btsan,赤松德贊,吐蕃著名贊普。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即位。在位期間,大力扶植佛教,宣布苯教為非法,迎請漢地僧人摩訶衍和印度僧人寂護、蓮花生至吐蕃傳布佛教,并設(shè)新制,定民法,任用僧人為卻論(僧相),開吐蕃僧人干預(yù)政事之先例。與松贊干布、赤祖德贊合稱“三法王”。

    [33] 梵文:Vimalamitra;藏文:Dri-med-bshes-gnyen,無垢友,古印度一佛學(xué)家名。八世紀末,赤松德贊延請來藏,傳布舊密《大圓滿心點》等法要。

    [34] 原文:Vairocana,毗盧遮那,亦稱“遍照護”、“大光明”,僧名。西藏早期佛經(jīng)譯者。前藏尼木人。桑耶寺建成后,贊普赤松德贊第一次命藏人出家的七僧人之一。后被派往印度學(xué)密法,迎請印僧無垢友、法稱到桑耶寺傳法、譯經(jīng)。

    [35] 梵文:saptanga,藏文:Yan-lag-bdun-pa,七支,修學(xué)佛法時加行七法:1)敬禮支;2)供養(yǎng)支;3)懺悔支;4)隨喜支;5)請轉(zhuǎn)法輪支;6)請住世支(請不涅槃);7)回向支(回向一切善事)。

    [36] 梵文:damaru;藏文:Da-ma-ru,達瑪茹,手鼓。打擊樂器,俗稱“撥浪鼓”,兩面鼓,體形較小,系束皮繩、彩帶等飾物。寺院中作為法器,外體多涂棕黃色,鼓面多涂綠色。演奏時用中指、無名指、小指擊鼓。

    [37] 八大供養(yǎng)天女有多種說法,另外的說法為:1)供水天女;2)濯足天女;3)供花天女;4)熏香天女;5)掌燈天女;6)涂香天女;7)供食天女;8)音樂天女?;?/span>1)蹈踴天女;2)花蔓天女;3)歌詠天女;4)舞蹈天女;5)供花天女;6)熏香天女;7)掌燈天女;8)涂香天女。

    [38] 藏文:Chu-gtor-chos,朵瑪盤架,祭祀施食所用的特種器具。


    注:本文選自英國藝術(shù)家羅伯特.比爾所著的《藏傳佛象征符號與教器物圖解》,向紅笳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