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佛教解釋)三根,分別有兩種意思,一是指眾生的三種根性;二是指三無漏根。 眾生的三種根性:即上根、中根、下根三者,又稱利根、中根、鈍根。上根指根性優(yōu)良,速發(fā)智解,堪忍難行,能忍妙果者;中根次于上根;下根為最劣者。 《法華玄論》卷九云(大正34·441b)︰ ‘能化之佛有三世益物,所化眾生有于三根。(中略)就三世分者,若過去久習無所得觀,觀強而煩惱弱者,于過去值釋迦得了悟名為上根。二者于過去習無所得觀,觀弱而煩惱小強,故值惡知識流浪五趣,乃至漸習善根,今日釋迦出世從初出至聞說法華,皆得領悟,名為中根也。若過去習善弱而煩惱強,亦流浪五趣,然后稍習善根感釋迦出世,從初生乃至法華,歷聞諸教不悟,至涅盤唱滅方得悟解,如此之人名為下根也?!?/p> 就聲聞、緣覺、菩薩三者之優(yōu)劣而言,聲聞是下根,緣覺為中根,菩薩是上根。 三無漏根:即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屬于二十二根。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八云(大正30·436b)︰ 復有三根︰ (一) 未知欲知根, (二) 已知根, (三) 具知根。 云何建立如是三根?謂于諸諦未現(xiàn)觀者,加行勤修諸諦現(xiàn)觀,依此建立未知欲知根;若于諸諦已得現(xiàn)觀而居有學,依此建立已知根;若阿羅漢明帝作已辦住無學位,依此建立具知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