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干因(1936.2—)湖南漣源人。擅長中國畫。1959年畢業(yè)于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先后在湖北省戲曲學校、湖北省戲曲研究所、湖北省楚劇團從事戲曲美術的實踐、教學與研究工作。1979年調(diào)中國美協(xié)湖北分會工作,湖北美術家協(xié)會秘書長。1989年調(diào)湖北省美術院任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
說到臉譜,哪怕是不喜歡京劇的年輕人也都會哼唱兩句“藍臉的竇爾墩,盜玉馬;紅臉的關公,戰(zhàn)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首京劇歌曲,聲音高亢,唱得人蕩氣回腸。藍臉性格剛直,桀驁不馴;紅臉忠義之人;黃臉勇猛暴躁;白臉奸詐多疑,不是好人;黑臉除了張飛、李逵還有包青天,京劇臉譜直接反應了戲曲人物的性格。 據(jù)說,京劇臉譜的起源來源于唐代的一出歌舞《蘭陵王入陣曲》,因為北齊蘭陵王是美男子,相貌俊美,上陣殺敵時,缺乏威懾力,因此他領兵打仗多戴猙獰的面具。扮演蘭陵王的演員也就帶上面具,后來,面具慢慢演變成花臉,也就有了后來各種式樣的臉譜。 若按臉譜化妝,秀美的可以變得威武,忠厚的可以變得奸詐,年輕人長出長胡子來,小眼睛會變成大眼睛,方臉也可以變成猴臉,臉譜依然是面具,對應了戲劇里的人物性格,卻也掩蓋了演員的本來面目,去年見劉聞千先生刻一人物印紐,取名臉譜,雕刻的是一個老者哭喪著臉,而正要戴上的面具卻是笑臉,令人心酸感慨。 在明月女士送我的這本《京行美韻——當代戲曲人物畫十家作品展》書中,聶干因先生排在第三位,可惜聶先生沒有在書上簽名。初看聶干因先生的戲畫臉譜,給我的感覺是線條縱橫交叉,胡亂涂抹,色彩濃重,斑駁陸離,沒有章法,可是當我靜下心來的時候,我卻看到這一層臉譜背后的一雙眼睛,黑窟窿一般,透著或是真誠或是恐懼或是無奈或是憤怒的情感時,我心動了,仿佛看到京劇演員,哪怕名氣如梅蘭芳、程硯秋者,他們也是艱辛苦難的,唱花臉的方榮翔先生扮演廉頗、項羽、包拯、姜維、周處等等,扮演一等一的英雄,臺上臺下,也肯定有著不一樣的心理落差,如果現(xiàn)實生活中,方先生路遇不平,遭遇不公,會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呢?臉譜掩蓋下的眼神是什么樣子的呢?谷雨甚至從聶干因的“重彩臉譜”中看到了他的眼神。變形夸張的臉譜,扭曲雜亂的色彩,放大了戲曲人物的內(nèi)心思想,他的臉譜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水墨畫,而充滿油畫的質(zhì)感,他是重神不重形,是抽象的,幾乎無法指出來他筆下的臉譜是對應哪位戲曲人物的,然而,這不影響欣賞,看聶干因臉譜,心情是激動地,看到色彩黑紅的,似乎都聽的見包拯高亢激昂、嫉惡如仇地唱:“開鍘——”。 “重彩臉譜”是聶干因先生戲畫的重頭戲,像特寫。而聶干因畫的全身戲曲人物,則面目模糊,他不像韓羽,阿彬等刻畫戲曲人物的表情上是突出眼神的,而聶干因的戲畫人物,眼睛都是模糊不清的,所看到的只是一個舞動的影子。相比他的戲曲人物,我更喜歡他的臉譜,雖然有時候,“鬼畫符”一樣濃抹重彩,看不太懂,同樣這并不妨礙對他的欣賞,好比聽戲,唱的戲詞,咿咿呀呀或鏗鏗鏘鏘,有時也聽不懂,但鑼鼓一響,我就按耐不住的喜歡?。?017年2月1日谷雨于拙書堂)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