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詩詞之美:含蓄婉約與灑脫曠達(dá) ○含蓄婉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結(jié)構(gòu)深細(xì)縝密,音律婉轉(zhuǎn)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秦觀《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dá)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下片寫他們的離別?!皟汕槿羰蔷瞄L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jīng)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dāng)中的千古絕唱。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全詞哀樂交織,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優(yōu)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jié)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真摯、細(xì)膩、純潔、堅貞的愛情。全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設(shè)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領(lǐng)起全篇。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qū)懺~人從晝到夜一天內(nèi)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縈繞在詞人心頭。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承上啟下,詞意不斷。“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卑颜鎿吹母星橛赏饴掇D(zhuǎn)向內(nèi)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dá)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里行間,感人至深。 ○曠達(dá)灑脫 疏狂不羈,通脫豁達(dá),瀟灑飄逸,高潔特立。 蘇軾《江城子》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詞表達(dá)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豪興勃發(fā),氣勢恢宏,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后轉(zhuǎn)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下片敘述獵后的開懷暢飲,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dān)衛(wèi)國守邊的重任。結(jié)尾直抒胸臆,抒發(fā)殺敵報國的豪情。全詞表現(xiàn)了作者的胸襟見識,姿態(tài)橫生,“狂”態(tài)畢露?!袄戏蛄陌l(fā)少年狂”、“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表現(xiàn)了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堅持不茍合隨俗,又隨緣自適;既盡人事,又知天命的曠達(dá)特征。此詞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久彌珍的名篇。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chǔ),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fù)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上闋才以不能“乘風(fēng)歸去”為憾,馬上又以“何似在人間”自解;下闋才以“人有悲歡離合”為憾,馬上又以“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自解,從而從大自然中得到慰藉與啟迪,擺脫了人生苦惱。把人生景象與自然景象、人生哲理與自然規(guī)律等量齊觀,泯滅了時空物我的界限。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范之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