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論文不僅僅是搬運自己的研究成果,更是一個整理自己的思想認識,并使之科學化的表達過程。這既需要學術的專業(yè)訓練,又需要寫作的應用訓練。只是,關于寫作的教育,進入大學以后就失蹤了,全靠個人去琢磨。下筆無文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包括不少粉筆匠。 對于以實踐操作為主要業(yè)務的中小學教師來說,寫論文也是一種提升自己的方式。前面的《中小學教師論文“寫什么”》討論了如何選材的話題,這里接著討論如何把已收集的材料和做過的事情提煉進文章。 一、把研究化為具體的問題 不少老師,把課題報告、工作總結當作論文投稿。誠然,這些文字對于個人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對于別人對于社會卻不一定有價值。 論文是要“論”的,是要論出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換句話說,論文需要的是精華,是自己能夠證明的創(chuàng)見。即使中小學普通教師,也可以在某個小點上摸索出別人沒想過沒用到的舉措。 1. 提取實踐中反響最好的或進展最難的東西,自問好在哪里或難在哪里;從而分析原因,尋找理論的闡釋,實驗改進,證明措施的有效,反思后續(xù)的推進。這適合討論自己參與的工作。 2. 對比實踐中關于同一話題的不同的處理,分析各自的思路和特色,區(qū)別長短,找出疏漏,或者推出新策略,或者整合優(yōu)化。如教材的多種版本、題目的多樣解法等,不妨這樣闡述。 3. 捕捉新現(xiàn)象,努力揭示來龍去脈,尋找合理的處置方案;學習新理論,主動地嘗試和實驗,提出實施的策略方法。 總之,任何東西的出現(xiàn),或好或壞,或難或易,或?qū)蝈e,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寫論文就是要去問為什么,然后給出自己的解答,并且證明這個解答。 二、把理論知識化為理論引領 中小學教師的研究,大多是面向?qū)嵺`的應用,要想做得深入,往往需要理論觀念作為指導。因此,做課題也好,寫論文也好,有些教師喜歡羅列研究的理論基礎,甚至獨立為一個部分,以此顯示自己所做所寫的有依據(jù),有見識。 比如,相當多的文章羅列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生本理論等,每個理論寫一小段介紹,僅此而已。至于各個理論與自己研究的問題有什么具體的關系,從哪個角度哪一點啟示了自己,卻惜墨如金,或者不著一筆,或者寥寥幾句,說不清道不明。 事實上,對于那些指導自己構建思路或框架的理論,也就是對自己的研究有根本性作用的理論,不能滿足于常識性的介紹,而要充分地闡釋它的獨特之處,闡釋它對自己的啟發(fā),闡釋自己對它形成了什么特別的見解。 只有把那些理論知識化成自己獨到的思考,使之由靜態(tài)的知識變成思想的引領,作者所提出的思路、搭出的架構才有研究的質(zhì)量,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不會人云亦云。 示例:
這篇寫以葉圣陶教育思想建構初中語文展評課堂的文章,第二部分專寫實踐的理論基石,這是其中第(二)點開頭的一段話。這里不是抄書般介紹葉圣陶的話語和觀點,而是有評有述地寫出自己理解的葉圣陶這方面的思想。 第一句先提煉葉圣陶思想的核心;第二句評論葉圣陶的視角;第三引入葉圣陶的話語;第四句解釋葉圣陶的話語;第五句把葉圣陶的觀點延展到教學過程。后文再順著兒童本位的思想確定展評課堂的要素。這里就把葉圣陶的思想為自己所用了,使其成為自己所建房屋的承重梁柱——那個鋼筋混凝土結構。 三、把文獻化為自己的研究背景 開展研究,必須了解相關問題研究到了什么程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摸得更高,望得更遠。文獻的梳理奠定了研究的起點,反映了研究者的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能力。閉門造車,往往會流于膚淺。 好比課題報告中有一項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要求填寫,論文作為研究成果的體現(xiàn),同樣需要引入相關的文獻支撐和佐證自己的論述。但是,引入要避免為了文獻而文獻,避免用文獻的帽子唬人。 1. 不能抄襲文獻,而要超越文獻。文獻只能是墊腳石,是為自己的研究服務的,不能反過來,自己找材料去說明別人的觀點。引入文獻,是要在它的基礎之上往前邁出一步。 示例:
第一句是對文獻的概括引入,交代運用概念圖構建學生的物理認知結構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二句就以上句的文獻總結為基礎,具體探討怎樣利用這種構建幫助學困生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把一般的應用細化到針對學困生的應用上來,由此再引出后文自己的研究所得。 2. 不能堆砌文獻,而要點到即止。文獻是用來支撐自己的觀點的,不是用來代替自己的觀點。大量引用文獻,炫耀自己的廣博,反而會遮蔽自己的思考,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嚴謹?shù)厥褂梦墨I,才能發(fā)揮支撐作用。 3. 不能羅列文獻,而要分析文獻。使用文獻是為了說明問題,引入文獻后要發(fā)揮它的價值,把文獻的內(nèi)容與自己的問題結合起來闡釋,僅僅靜態(tài)地陳列沒有意義。這與把理論知識化為理論引領是一個道理,且不贅述。 |
|
|
來自: 水鄉(xiāng)麗人007 >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