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高二適紀念館2017-02-10閱讀原文 古琴 秋江夜泊 心聞妙香 葛勇 00:00/05:38
此帖是高二適先生1955年在南京書肆購得的宋刻石印本,從先生的題跋來看,他曾多次臨習。再從題跋字的不拘大小,字體的正、草及墨色的濃枯來看,先生的手批書法是多次隨感而發(fā),沒有絲毫的做作與安排,完全是心跡的真實流淌,是孤寂的喃喃自語。當時正值“文革”期間,他做夢也想不到會日后出版,成為今人臨摹賞析的傳世佳帖,成為書家十分器重的“稿書”。 從手批書法的風格來看,由緊斂到狂放,由工整到奇崛。其中不論是精致的、略帶行意的小楷,還是粗率的、濃枯相間的大字行草,都骨力剛挺,神采飛揚。有的端莊安詳、有的激越跳蕩;其結(jié)體亦不論是抑揚向背,還是欹正夾雜,均自然多變而又精妙絕倫。先生的手批書作雖寥寥數(shù)行,卻也精湛,值得我們臨習。 跋孫過庭《書譜》之一 高先生的手批內(nèi)容大致可分以下幾類: 一、對孫過庭書法的評價。如“草法典重無過過庭,此帖是也”、“此數(shù)行最為飛動有神”、“形體硬直,字字可掬”、“篇中有‘薄解草書,粗傳隸法’語,今《書譜》中草法均本于隸,反之,如不識草隸(即章草),即不解草書也。”其中也有數(shù)則是對孫過庭提出批評和指謬的。如“‘類’、‘類’字都不佳?!贝伺局蟠_有兩個“類”字,一個左大右小,其勢不圓,另一個左右板滯,離而不合。高老對孫過庭書法肯定的同時也發(fā)出了“過庭此作何以未及右軍草書”的感慨。 跋孫過庭《書譜》之二 二、高老是位滿腹經(jīng)綸的學者,他對《書譜》中的用典了如指掌,故能指出其不足和錯字。如《書譜》中有:“豈惟駐想流波,將貽啴喛之奏,馳神睢渙,方思藻繪之文”,高二適先生即在旁手批:“《禮·樂記》:‘其心樂者,其聲啴以緩’,此‘喛’字乃‘緩’字之誤?!绷硗庥謱Α邦o”“藻繪”之出典作出詳細的批注:“《曹丕與曹洪書》‘睢水之上多文章’”、“《杜詩》‘衣冠迷適越,藻繪憶游睢’”、“《陳琳書》‘游睢渙者學藻繪之采’”、“《陳留風俗傳》‘襄邑縣南有睢水渙水,睢渙之水出文章,以奉宗廟御服焉’”。在《書譜》“是知伯子之息流波”旁,他先在上方批曰:“‘伯子息流波’此似誤引《莊子·應(yīng)帝王》,因以為第(亦作茅)靡因以為波流,此壺子之事,不知何以作伯子也,息即太息意?!焙髞戆l(fā)現(xiàn)有誤,于是又刪去,重新再下面批了一段:“‘伯子息流波之雅引’,伯子即伯牙,流波即鐘子期所云高山流水之意,‘流水’而為‘流波’,此換字平仄之合也。”表現(xiàn)出有錯即糾的精神。 跋孫過庭《書譜》之三 三、高先生還對《書譜》中一些草字的流變及筆誤都一一標出,并加以說明。如“麗”字的草寫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導(dǎo)”字怎么在“道”下是“木”而非“寸”;“英”字是如何由章草簡省而成的。先生還對帖中的筆誤加以說明,如“勁”字左上橫上不該有豎橫的連筆,高老即在旁注明“追勁”兩字“帶下故也”,并在兩字中間以虛線表明,此豎乃連筆帶下所造成的誤筆,而我在臨此帖時誤以為“勁”字有這樣的草寫法,這是不知源流,照本宣科,以訛傳訛的結(jié)果。還有“識”字,“更”、“怡”字的誤筆均一一加以更正。 跋孫過庭《書譜》之四 四、二適先生不僅糾正原帖中的錯誤,還對帖后的每一頁小楷釋文的錯誤都加以更正。如“窮”字誤釋為“窺”,“此是‘窮’字而各本均釋為‘窺’,誤?!薄啊Q’字如此作,與‘窮’迥別矣”;“‘椊’正字通即‘枿’字”。高先生不僅對釋文加以訂正,甚至對帖中影印的原帖序跋,也進行了批改,如對成親王的詩句題曰:“成親詩句無味之至。”后面的一則跋文,高老大筆一揮,批上“不通之至”并在上面刪字、倒裝,使其通順。高老的眼中是揉不得半點沙子的,他有糾錯改作文的職業(yè)病,這些都是高老夫子極可愛之處。 跋孫過庭《書譜》之五 此外,高老如對《書譜》中的某些觀點認可的話,也會加以說明或發(fā)些感慨。如原帖中有“伯英不真而點畫狼藉,元常不草使轉(zhuǎn)縱橫”。高先生在書眉處批曰:“即作草也須點畫分明,真書亦須使轉(zhuǎn)愜當?!睂μ械摹拔骞浴?、“五合”,先生批曰:“作書應(yīng)重此處乖合之說。” 綜上所述,我們能看到一位大學問家是如何對待書道末技的,從一本小小的碑帖的批注中,我們強烈感覺到高先生的偉大人格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先生對小事絕不馬虎,對細節(jié)絕不輕易放過,所以遇“蘭亭論辨”時他才會挺身而出,堅持原則,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絕不趨炎附勢的文人,這是老一輩學者的可貴精神,是中華文化的脊梁,也是我們每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的后輩認真學習的榜樣。 作者:莊希祖 整理編輯:泰州高二適紀念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