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 文:鳳城杜哥 讀史(dushi818)專欄作家 西方的殖民擴張,清廷并不是沒有察覺。 康熙皇帝在位時,朝廷就有湯若望、南懷仁、白晉、張誠等西洋傳教士。這些改成漢人名字的西洋傳教士,一面做著大清的官,一面?zhèn)髦餮蟮慕?,日子過得還蠻滋潤。 康熙皇帝本人對西洋科學知識抱有濃厚興趣,花大量的時間研究西洋數學和天文學知識。聰明的康熙皇帝當然知道西洋科學知識的先進之處,也正是他知道這一點,所以才對它保持著足夠的警惕。 西方先進科技,一旦被漢人掌握,那對滿清政權的統(tǒng)治將是一場災難。滿洲八旗入主中原,他們時刻防備的是漢人的反抗。立國之初,確保滿洲政權在中國的統(tǒng)治,是最根本的政治路線。西洋科技如此先進,如果漢人學習了這些科技手段,用這些先進的科技,制造先進的火器對付滿人,這將如何是好? 于是,康熙一面自己研究和學習西洋科學知識,一方面又對所有八旗要求,必須堅持訓練騎射技藝。 他說,騎射乃滿洲之根本。 對,騎射就是滿洲的根本,因為那幫子粗人,除了騎射,啥也不會啊。讓他們放棄騎射,改學西洋科技,改用西洋槍炮,那就真是為難他們了。這些粗人能將自己的名字寫全乎了,基本就可以成的上是知識分子了。但是漢人不一樣,他們聰明好學,一旦掌握了西洋科技,玩起了洋槍洋炮,滿洲騎兵還有神馬優(yōu)勢可言? 聰明的康熙皇帝就只能一方面限制西洋科學知識的傳播,一方面對滿人強調騎射的重要性。如此,才能維持滿清對漢人統(tǒng)治的優(yōu)勢。 即便如此,康熙也對此種潛在威脅耿耿于懷。在他晚年,就曾憂心忡忡地說,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后,中國恐受其累。 這種擔心,即是對西方強大的擔心,也是對西洋文化影響漢人,進而危及滿清統(tǒng)治的擔心。 其后,雍正皇帝一直對天主教不感冒,詔令全國驅逐西方傳教士。 乾隆皇帝時,宮廷倒是有幾個傳教士。但乾隆皇帝對西洋科學毫無興趣,只是癡迷于西方的物件。這些傳教士就被乾隆皇帝當成宮廷畫師給養(yǎng)起來了。他們除了給皇帝畫油畫之外,在科學知識上,沒給皇帝帶來神馬影響。這個自詡“十全老人”的盛世天子,遠沒有他祖父對西洋認識的清楚,也沒有他祖父的憂心忡忡。所以,他對洋人的態(tài)度就傲慢得多。 康熙、雍正、乾隆對海防十分重視,這是在西方擴張之下,滿清本能的抵制反應。他們應對的方法就是加強海禁,閉關自守。我不招惹你,你也別招惹我,怎么相安無事吧。至于通商,可以,就廣州一個地方吧。 嘉慶皇帝,守成天子一個。祖宗之法不可變,就按曾祖、祖父、父親的法子辦吧,封疆禁海,一口通商。至于這樣做到根本原因,嘉慶皇帝心里估計也不是十分明白。 說明:本系列文章摘自鳳城杜哥所創(chuàng)作的《酸爽晚清》,有出版意向的朋友可加微信:lishibuluo 本系列完整連載可關注讀史閱世(dushi828)查看 |
|
|
來自: 【點石成金】 > 《讀史文史砍柴讀史閱世時拾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