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所問的問題如果在2500多年前,我們牛B的畢達哥拉斯同學都要給跪了!沒錯,就是發(fā)現勾股定理的那個神人。當然神人也會犯錯誤。從幾何直觀上講,這個斜邊必然是一個確定的值,但是沒辦法用有限小數或循環(huán)小數表示。畢達哥拉斯認為,凡是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的比(有理數,rational number,說到這個英文很多同學認為“有理”和有道理有關系,其實這個詞的詞根是ratio,意為可比的),也就可以表示為有限或循環(huán)小數。那么問題來了,邊長為1的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是多少呢?畢同學沒有答案,是他的弟子希帕索斯發(fā)現這個數并不能表示成兩個整數之比,后來這種數被稱為無理數,由此拉開了第一次數學危機的序幕。這個發(fā)現讓畢達哥拉斯學派十分緊張,他們開除了畢達哥拉斯,并且對這個問題置之不理。后來希帕索斯在流亡的一艘船上遇到了畢氏學派的門徒,他就這樣被當成異端被丟到了海里。
那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么題主問題中的斜邊不是一個有理數,假設它能表示成兩個整數的比,即p/q,p、q互質,否則可約分而達到互質。由勾股定理可知,(p/q)^2=5即p^2=5q^2;可知p中必含有因子5,否則p^2中不可能含有因子5;可設p=5n,則q^2=5n^2;可知q含有因子5,而這和p、q互質矛盾,所以斜邊不是有理數。雖然其不是一個有理數,但是這不意味著它不是一個確定的值。
無理數的公理化定義在1872年由戴德金完成,他通過對有理數域的分割,由分割點對兩個集合造成的影響而定義無理數和有理數,也就是著名的“戴德金分割”。至此,第一次數學危機才算是圓滿解決。關于戴德金分割就不展開說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這本書《數學悖論與三次數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