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河圖: 一和六居北,三和八居?xùn)|, 二和七居南,四和九居西, 五和十居中。 河圖乃據(jù)五星出沒而畫成,以55數(shù)演五星之象。 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鎮(zhèn)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五星運行, 以二十八宿為區(qū)劃,由于軌道距日道不遠,古人故用以紀(jì)日。 五星運行各有出沒時節(jié),按木、火、土、金、水, 相繼出現(xiàn)于北極天空,每星各行72 天,五星運行合周天360度。 木、火、土三星軌道大而在外,恰合【乾策】216之?dāng)?shù); 金、水二星軌道小而在內(nèi),恰合【坤】策144之?dāng)?shù)。 因五星定時出沒有如下規(guī)律,故構(gòu)成了河圖圖式: 【水星】 每天一時(子時)和六時(巳時)出現(xiàn)于北方; 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廿一、廿六),日月會水星于北方; 每年十一月、六月,黃昏時見于北方, 故易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火星】 每天二時(丑時)和七時(午時)出現(xiàn)于南方; 每月初二、初七,日月會火星于南方; 每年二月、七月,黃昏時見于南方。 故易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木星】 每天三時(寅時)和八時(未時)出現(xiàn)于東方; 每月初三、初八,日月會木星于東方; 每年三月、八月,黃昏時見于東方。 故易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金星】 每天四時(卯時)和九時(申時)出現(xiàn)于西方; 每月初四、初九,日月會金星于西方; 每年四月、九月,黃昏時見于西方。 故易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土星】 每天五時(辰時)和十時(酉時)出現(xiàn)于**; 每月初五、初十,日月會土星于**; 每年五月、十月,黃昏時見于天中。 故易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二、洛書: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五居**。 洛書每行、每列與兩對角線上之三數(shù)相加皆十五。 洛書數(shù)字本太一下九宮而來,以45數(shù)演星斗之象。 古有《洛書九星圖》。根據(jù)北斗斗柄所指,從天體中找出九個方位,取明亮的之星為標(biāo)志,便于斗柄在天上辨方定位。 從圖中發(fā)現(xiàn)九星之方位和數(shù)目,即洛書的方位和數(shù)目。 中宮五星稱‘五帝座’乃北極帝星之座,為五行之首,居**而臨御四方; 下方為‘北極’一星,恒居北方,以此定位; 北極對宮南方是‘天紀(jì)’九星; 正東方是‘河北’三星; 正西面是‘七公’七星; ‘天紀(jì)’之左是‘四輔’四星; ‘天紀(jì)’之右是‘虎賁’二星; ‘北極’之左是‘華蓋’八星; ‘北極’之右是‘天廚’六星。 三、八卦 先天八卦采用了1到8,八個數(shù)字,后天八卦則是采用了1到9,九個數(shù)字(多了一個中宮5),后天八卦橫豎之和為15,其實就是洛書的數(shù)字化。如按照對角線連接,先天八卦的對角線之和為18,后天八卦對角線之和為25,這就形成了佛教尊崇的萬字符,而這種螺旋運行的方式也普遍存在于宇宙中。 -------------------------------------------------------------- 版權(quán)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chuàng)作或編輯,本轉(zhuǎn)載出于分享學(xué)**目的。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微信:xhg35786,謝謝! --------------------------------------------------------------------------------------------
更多查看請點擊閱讀原文,長按二維碼關(guān)注“星海拾貝”。 |
|
|
來自: 吟月白鴿 > 《待分類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