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于點電荷的說法,正確的是(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將不帶電的導(dǎo)體A與帶負(fù)電荷的導(dǎo)體B接觸,導(dǎo)體A中的質(zhì)子數(shù)將( )
關(guān)于摩擦起電與感應(yīng)起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已知存在以下幾種使物體帶電的辦法:①摩擦起電;②接觸起電;③靜電感應(yīng);④電介質(zhì)的極化其中前三種方式是同學(xué)們熟悉的,對第④種方式的簡介如下:一些電介質(zhì)(絕緣體)的分子在受到外電場的作用時,在跟外電場垂直的兩個表面上會出現(xiàn)等量的正、負(fù)電荷,這種電荷不能離開電介質(zhì),也不能在電介質(zhì)內(nèi)部自由移動,叫做束縛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紙屑,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及其分析,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
已知真空中存在電荷量為{{Q}_{1}}、{{Q}_{2}}的兩個點電荷,它們兩之間的庫倫力為F,則引入第三個點電荷{{Q}_{3}},則此時{{Q}_{1}}、{{Q}_{2}}之間的庫侖力為( )
A、B、C是三個完全相同的導(dǎo)體小球,A、B的帶電情況相同,固定放置后其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庫侖斥力為F,今將不帶電的小球C先后與A、B小球接觸后移去,則A、B間的庫侖力的大小將變成多少?
半徑為R的絕緣球殼上均勻地帶有電量為+Q的電荷,另一電量為+q的點電荷放在球心O上,由于對稱性,點電荷受力為零.現(xiàn)在球殼上挖去半徑為r(r的一個小圓孔,則此時置于球心的點電荷所受力的大小為 ,(已知靜電力常量為k)方向為 .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兩個帶相同電性的點電荷,質(zhì)量{{m}_{1}}=2{{m}_{2}},電量{{q}_{1}}=2{{q}_{2}},當(dāng)它們從靜止開始運(yùn)動,{{m}_{1}}的速度為v時,{{m}_{2}}的速度為 ;{{m}_{1}}的加速度為a時,{{m}_{2}}的加速度為 ,當(dāng){{q}_{1}}、{{q}_{2}}相距為r時,{{m}_{1}}的加速度為a,則當(dāng)相距2r時,{{m}_{1}}的加速度{{a}_{1}}為 .
如圖所示,某點O處固定一點電荷+Q,一電荷量為-{ q }_{ 1 }的點電荷以O為圓心做勻速圓周運(yùn)動,另一電荷量為-{ q }_{ 2 }的點電荷以O為焦點沿橢圓軌道運(yùn)動,兩軌道相切于{P}點.兩個運(yùn)動電荷的質(zhì)量相等,它們之間的靜電引力和萬有引力均忽略不計,且{ q }_{ 1 }>{ q }_{ 2 }.當(dāng)-{ q }_{ 1 }、-{ q }_{ 2 }經(jīng)過{P}點時速度大小分別為{ v }_{ 1 }、{ v }_{ 2 },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a }_{ 1 }、{ a }_{ 2 },下列關(guān)系式正確的是( )
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A和B帶等量異種電荷,中間連接著一個輕質(zhì)彈簧(絕緣),放在光滑絕緣水平面上,平衡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_{0}}.現(xiàn)將不帶電的與A、B完全相同的金屬 球C與A接觸一下,然后拿走,重新平衡后彈簧的壓縮量為x,則( ) ![]()
兩個質(zhì)量分別是{{m}_{1}}、{{m}_{2}}的小球,各用長為L的絲線懸掛在同一點,當(dāng)兩球分別帶同種電荷,且電荷量分別為{{q}_{1}}、{{q}_{2}}時,兩絲線張開一定的角度{{\theta }_{1}}、{{\theta}_{2}},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在“探究兩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一同學(xué)猜想可能與兩電荷的間離和帶電量有關(guān).他選用帶正電的小球A和B,A球放在可移動的絕座上,B球用絕緣絲線懸掛于玻璃棒C點,如圖所示. 實驗時,先保持兩電荷量不變,使A球從遠(yuǎn)處逐漸向B球靠近,觀察到兩球距離越小,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再保持兩球的距離不變,改變小球所帶的電荷量,觀察到電荷量越大,B球懸線的偏角越大. 實驗表明:兩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其距離的 而增大,隨其所帶電荷量 而增大. 此同學(xué)在探究中應(yīng)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選填:“累積法”、“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或演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