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多么強大,也很難完全滿足我們的拍攝需求。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自己決定對焦點的位置。 對焦點位置的選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同對焦點的選擇,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照片效果。 不同的對焦位置,產生完全不同的照片效果 如何選擇最恰當?shù)?,最適合我們需求的對焦位置,是一個值得好好考慮的問題。 今天要為您講述的,就是在一些特定場合、特定題材中選擇最恰當對焦位置的基本原則,千萬不要錯過哦~ 當照片中同時存在清晰和模糊的部分時,觀眾的視線肯定會優(yōu)先將視線集中在清晰的部分上。這也是區(qū)分畫面主次,表達不同主題的常用手法。 左圖突出人物的快樂,右圖突出小蟹的奇趣 左圖的黃花充當背景,右圖用橙花充當框架 當你沒有什么很明確的特殊需求,或者干脆“不知道對焦哪兒好”的時候,那就對焦主體吧。 無論如何,即使你的整個畫面都在景深范圍內,讓主體處于最清晰的位置總不會有錯。 風光攝影可并不是“小光圈+三腳架+低 ISO”那么簡單,對焦位置的選擇也是需要講究的。 而“三分之一原則”,就是風光攝影中一個久經實踐考驗,廣受影民群眾好評的一個對焦方案:當沒有明確主體時,對焦景深三分之一處。 注意,這里的三分之一指的是景深的三分之一,而不是畫面的三分之一,不要弄錯啦! 據(jù)說,這樣對焦會使前景中景十分清晰,而背景略微模糊,符合人眼的視覺習慣,畫面自然而富有縱深感。 當然,如果你的畫面有明確的主體,還是優(yōu)先對焦主體吧。 當然是對焦城堡啦~ 除了三分之一法則,拍大風光時還可以嘗試另一種對焦方案:對焦無窮遠。 對焦無窮遠,也被稱為泛焦技術,或超焦距對焦,在拍大風光時也十分常用,配合小光圈使用,可以使整個畫面都位于清晰范圍內。 具體操作也簡單,擰對焦環(huán),擰到無窮遠檔就行。 雖說無窮遠檔一般是最后一檔,但并不一定是“擰到底”,有的鏡頭無窮遠檔會在底部往回一點的位置,拍攝前務必確認你是否擰對了位置。 紅圈處的“橫8”即為無窮遠檔 值得一提的是,“泛焦”之所以叫泛焦,就是因為它的清晰度不如精確合焦點處的清晰度。所謂“整體清晰”,實際上只是“人眼可以接受的模糊程度”。 用肉眼一眼看過去好像看不到畫面上有什么模糊的地方,但如果您將泛焦區(qū)和精確合焦區(qū)景物放大對比,會發(fā)現(xiàn)前者的銳度要遠遠小于后者。 但不管怎么說,泛焦畢竟能獲得最大的清晰范圍,拍攝下圖這種“超大尺度”風光時還是很有用的。 對焦無窮遠,能獲得最大的清晰范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對焦無窮遠時,并不是整個畫面都處于清晰范圍內。真正的清晰范圍,是從近處的一個泛焦點到無窮遠處。 泛焦點距離和焦距成正比,計算公式比較復雜我們不用去記,只需要記住,短焦距鏡頭的泛焦點一般在1米左右。 也就是說,對焦無窮遠時極近處的前景清晰度可能會降低,在拍攝時請多加留心。 極近處的草,清晰度明顯降低 這一方法適合焦距較短的鏡頭使用,因為焦距越長,泛焦點數(shù)值越大,近處景物清晰度減低的范圍也會隨之擴大。 如果中長焦頭對焦無窮遠,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得近處大片景物清晰度降低。 長曝光最常見的拍攝主題是流水和車流光軌,能拍出物體的運動軌跡,使畫面具有動感。 而在這類題材中,為了進一步突出動感,往往要在畫面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靜止物體,創(chuàng)造動靜對比。 對焦這些靜止物體,自然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只有靜物才會需要清晰度。 對焦近處的欄桿 對焦左側的黑色石頭 拍夜景的時候,時常會出現(xiàn)“拉風箱”,鏡頭一前一后地挪半天對不上焦。在低對比環(huán)境,這種現(xiàn)象是很正常的。 所以,尋找光源強度最高的亮處進行對焦吧。這樣不僅比較容易對焦成功,也符合我們的拍攝需求——夜景,實際上就是拍燈嘛,黑乎乎的一片誰要看?。?/p> 
 毫不猶豫,對焦最亮的那貨吧 對了,選擇亮處對焦時,對焦點不要對著光源的中心,而最好對準光源的邊緣,明暗交界處。 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還是采用對比檢測來進行自動對焦計算,選擇對比度高的邊緣,比選擇光源的中心更容易合焦。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最能表達人物情感的區(qū)域,也是人像中最能引起關注度的部分。所以,當然要對焦眼睛啦! 不過,也別那么死板,如果拍全身像,眼睛的比例很小,那么對焦臉部就行了。 畢竟,眼睛自古以來就是臉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嘛~ 
 拍全身、半身照,對焦臉部 拍攝特寫,臉部的畫面比例較大,需要對焦雙眼,使雙眼更有神。 
 拍特寫,對焦雙眼 這個技巧不光適用于拍人,在拍攝動物時也能派上用場。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