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又稱破五節(jié),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 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wèi)生,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 
 那么,破五當天有什么習俗與禁忌? 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 破五習俗:崩窮 破五那天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破五習俗:恨窮 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干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后,要努力干一天活,稱“恨窮”?!捌莆濉币馕吨灰谛碌囊荒昀铮晦o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 破五習俗:大掃除 打掃衛(wèi)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里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wèi)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里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 破五習俗:吃餃子 漢族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破五禁忌 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但這一說法在不同地域有所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于此日串門,串門則不祥。在河南一些地區(qū),人們于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來源:網絡 編輯:葉明明 劉玉娟 審核:王朝輝 微信ID:zkrb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