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茶,是一門技藝和修行。在茶葉品質大抵相同的情況下,沖泡得當?shù)模詴屓说玫礁玫钠凤嬻w驗。春節(jié)期間,為我們的親人泡杯好茶 1.日常泡茶三要素 對于日常品飲而言,所謂泡茶,無非就是采取合適的方式,將茶葉中的可溶物質,用水將其溶解成均勻的茶湯。所以,泡茶無定式,只需綜合把握好投茶量、水溫和沖泡時間這三要素。 投茶量 按照飲茶“宜淡忌濃”的原則,總體來說,茶水比一般為1:50~1:30,即3~5克茶葉150毫升水。這個投茶量基本保證了比例的協(xié)調,可根據(jù)品飲人數(shù)、口味等因素自行調整,同時調整每泡時間,加以配合。 比如1~2人時,通常3~5克;3~5人時,一般5~8克;希望多泡幾巡的可以加大投茶量,同時在開始幾泡盡量快速出水等等。 水溫 水溫影響到茶葉內含物質的浸出,茶湯溫度影響到香氣和滋味的呈現(xiàn)。通常情況下,芽葉細嫩的,水溫宜低,在85℃上下;葉子偏成熟的,水溫宜稍高;焙火類的茶,水溫宜稍高。 沖泡時間 在幾十秒至3分鐘之間,根據(jù)投茶量、茶葉的老嫩、茶葉的形狀和緊結度、茶葉的揉捻和發(fā)酵程度、以及水溫靈活掌握。比如葉子嫩的,時間短些;緊壓茶類,時間需長一些;等等。此外,第1泡、第2泡、第3泡等不同泡次的沖泡時間,可視情況適當調節(jié)。 2.常見的泡茶不“走心” 也許是因為茶對于中國人來說太常見、普通了,很多人常喝茶,卻沒有真正去體會茶,泡起茶來也很隨意。 (1)一把茶葉泡半天 很多茶友喝茶,特別是中年茶友們,經(jīng)常都是一個大茶杯,一把茶葉泡大半天甚至要泡一天。這樣品嘗不到茶的真味。很多茶,應該說絕大部分的茶葉,都會因為長時間浸泡而導致茶湯滋味偏苦澀,且香氣散失。而且長期浸泡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屬析出,不利健康。 (2)茶水不分離 為了品嘗到一杯清香醇韻的茶,茶水分離是泡茶時不可忽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在普通大眾的日常飲茶情境中,很多并不能及時做到茶水分離,比如用保溫杯、馬克杯、普通玻璃杯等來泡茶。 在沒有條件采用整套工夫茶具沖泡茶葉時,比如在多數(shù)辦公場合,可以通過采用類似飄逸杯或者快客杯之類的泡茶用具,關鍵是做到茶水分離,從而控制沖泡時間。 (3)對于茶水比完全沒有概念 很多人泡茶對茶水比完全沒有概念,放多少茶完全憑感覺,甚至根據(jù)茶葉的價格,價格貴的少放點,便宜不心疼的就多放點。茶水比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因為個人口感濃淡的喜好不一;說它重要又真的重要,因為它是影響茶湯口感很重要的因素,另外,長期喝濃茶,對健康也不好。 拿到一款茶,分辨它的種類、特征,回憶相關的泡茶要點,再用一份期待的心情開始泡茶,就已足夠。泡茶、泡好茶,并不很多人想象中的那般復雜。就像吃貨會期待和要求廚師認真對待料理食材一樣,用一份愿意靜下來享受茶的心情來泡茶,自然會有水到渠成的所得 茶道 ——我只有一杯茶,那你有沒有一首詩—— 本文整編轉載自 七茶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