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363期 大約再過40億年,銀河系將不復存在,事實上我們的家園星系正在和仙女座星系碰撞并融合,目前仙女星系大約距離我們兩百萬光年,美國宇航局發(fā)現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暗物質暈已經發(fā)生了接觸。 當然了,我們并不能觀察到這兩個星系慢慢靠近,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星系似乎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愛荷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Hai Fu發(fā)現,對于宇宙中大部分星系來說,星系融合已經發(fā)生了130億年,科學家們已經觀察這些融合有一段時間了。 但是我們還不能理解的是,這些融合是怎么發(fā)生的,宇宙印象天文小組(頭條號獨家)指出,天文學家旨在通過觀察超大黑洞(質量大概是太陽10億倍)研究星系演化,這些超大黑洞是許多星系的中心存在。 天文學家認為巨大星系依靠吞噬小星系來生長,在這種情況下,兩者的黑洞彼此相互吸引,并最終融合在一起。目前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Hai Fu和他的團隊從國家科學資金委員會獲得了一項三年40.5萬美元資助,這些資金將用于發(fā)現和描述這些天文事件。 天文學家試圖去觀測合并后的星系,當兩個星系靠得很近時,他們會釋放出潮汐能,就像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潮汐力,星系間的潮汐力顯然更強烈。為了找到黑洞合并或者質量聚集的證據,天文學家需要掃描一大片夜空,因為捕捉到正在增長的黑洞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很難觀測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對大天區(qū)進行掃描觀測。 宇宙印象天文小組(頭條號獨家)認為,黑洞并不總是在增長,但他們跟人吃飯的原理一樣,饑餓的黑洞會吸積它們周圍的物質。慢慢地,它們吸積了越來越多的宇宙物質,這將使得它們與主星系的聯系更加緊密。 但是黑洞也不是總在節(jié)食,黑洞的進食行為與他們周圍的物質分布有關系,一旦某個天體靠近黑洞,那么后者就會無情將其吞噬掉。那么黑洞演化之后會出現什么,目前仍然是個謎,我們只知道黑洞是天體最后的演化階段。 至于黑洞是否會吃撐,這個問題涉及到宇宙學的根本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宇宙將何去何從。宇宙印象天文小組(頭條號獨家)認為,宇宙還沒有演化到這個階段,最年長的黑洞也不可能超過宇宙的年齡,頂多130億歲,黑洞的生命線顯然會更長,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G2型恒星全壽命都可超過100億年,如果非要進行推測,宇宙印象天文小組(頭條號獨家)認為,黑洞的結局可能是一次量子漲落,宇宙又將開啟新一輪的輪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