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迅公學英語的同時,我中學的時候還從書店買了很多《瘋狂英語》的教材來大聲跟讀。坦誠地說,李陽提出來的大聲讀英文,對于英語學習的推動還是起了積極的作用?!动偪裼⒄Z》的教材中很多演講的名篇。我睡覺前通常會選出一盤磁帶,跟著讀,聽著睡,久而久之,里面絕大多數(shù)文章也就爛熟于胸了。 那個時候,我為了聽他的現(xiàn)場演講,專門在學校里請假,坐車去貴陽聽,聽的意猶未盡,又在周末去追了另外一場。現(xiàn)在拿出來講也無妨,當眾人離他而去之時,我也不必落井下石,只是就事論事,講講他的方法論。 首先要提及的,李陽當時倡導的價值觀是把英語學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It helps you identify yourself from the crowd. 這樣的價值觀對于語言學習極為重要,至少樹立了一種盲目的自信,對于困難的不畏懼,對于特立獨行的渴望。在我的中學時代,循規(guī)蹈矩才是好學生的標準像,而循規(guī)蹈矩對于語言學習算是好壞參半,因為語言本身就是一種表達,如果都沒有表達的欲望,或者這個欲望被壓制,那么學習的動機自然就無從談起。 我對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擔憂遠遠大于李陽部分極度不正確的價值觀。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造就了一群“有什么了不起”人群。學習好?有什么了不起;會表達?有什么了不起;…… 最令人可悲的是,當他被問及,那你如何?他會表現(xiàn)出一種完全無所謂的態(tài)度。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無法獲得回報,或者是這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才是很酷的。 讓我更為震驚的一件事,是我發(fā)現(xiàn)中國的高收入群體家庭中的孩子,即便是同樣成長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他們恰好利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更好的去吸收知識和跨界交流,他們絲毫沒有那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異常精進勇猛。難道就在短短經(jīng)歷了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階級差別就如此明顯?這不是收入的差別,而是心理的差別,不可逆轉(zhuǎn)。 當有了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什么學習都學不好。 說回我自己的經(jīng)歷,那個時候我學英文,絲毫不是為了學校的考試,因為學校的試卷滿分只有100分,100分的上線不足以測出我自己的水平,也不足以拉開我和其他的同學的絕對差距,加上試卷里還有些神經(jīng)病考題,所以也無法取得滿分,所以我對于考試還有分數(shù)這些事情看得很淡。加上我初中的英語老師很不待見我,經(jīng)常請我家長去學校,當面叱責。在當年我生活的廠礦子弟學校,那就是莫大的恥辱,最后我也就聽之任之了。 我作為一個小孩,當時的心智成熟的可怕,因為我大致計算了一下:1. 我從小是和迅公學英語,迅公比我初中老師不知道強多少倍,即便我資質(zhì)差些,比同班同學仍舊有優(yōu)勢;2. 我讀的英文是英文報刊,學校里學的是韓梅梅,即便我學得不是那么認真,還是有優(yōu)勢。計算之后,加上李陽瘋狂英語給的一口真氣,我也就豁出去了:用最囂張的姿勢,挑戰(zhàn)一切不服。試卷如果無法體現(xiàn)我的水平,那我就把學英語的時間拿出來去學別的學科吧,這就是一個全能學霸養(yǎng)成的秘密。因為試卷的分數(shù)滿分只有100分,所以看不出我的絕對實力,那么就去考大學四、六級吧。高一的時候沒有任何的準備和復習,直接高分通過,雖然這個成績和現(xiàn)在的小孩比,簡直汗顏。 以上,其實是我為了較勁去提升自己英語的方式。很多時候,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真的挺有用。千萬不能無所謂,有了無所謂作為護身符,一切努力和收獲都將和你絕緣。誠然,這樣特立獨行的方式也有很多的弊端,比如睚眥必報。我在英語學習這個領(lǐng)域,算是小有所成,但是在終身人格方面,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我有時在想,如果讓我用現(xiàn)在的英語能力去換一個更加健全的人格,我會不會同意? 答案是肯定的,我一定會換。因為英語能力只要方法正確,遇到了好老師,自己能堅持,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相反在性格層面,一旦缺失,即便日后摔了無數(shù)跟頭,仍舊無法抽身而出。 因此不必羨慕那些英語能力好的人,他們只不過付出了努力,每個人都能做到。 羨慕那些性格好的人吧,因為他們選擇了善良與慈悲,這不是每一個人能做到。 昨日文章:我的英語學習小傳(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