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在人間(ID:zrjblog)仁增旺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為什么我們首先要愛自己? 文:仁增旺姆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一部令人不忍卒讀的辛酸故事,我沒有落淚,卻任由酸楚和哀傷陪伴了自己一個下午,一網(wǎng)友的影評很好,濃縮成一句話: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但首先要學會愛自己。 松子從小得不到愛和關懷,小小的孩子為了取悅父親,學會做鬼臉扮演小丑來博得父親一個笑臉。從此以后不可收拾,為了得到一點點愛,學會把自己壓縮和貶低至最卑微,為了取得一點點關懷和溫暖,她徹底喪失了自我——永遠在討好、犧牲、奉獻,永遠小心翼翼。然而,她永遠在遭受男人的侮辱、輕蔑和責難。她偶爾的叛逆又成了她一生都無法釋懷的愧疚,而事實上,那些令她愧疚的人的命運和她沒有關系。她冰冷、黑暗和荒蕪的人生實在無法支撐時,她最后寫下一句——生而為人,對不起。然后死去。 有觀眾發(fā)出叩問,松子如此善良,又美麗又有才華,她對每個愛的人都傾其所有,圣經(jīng)中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松子都做到了,卻為何,她活在地獄中?最終命運的歸途也是地獄? 我回答他,菩薩和天使的無我的愛,出自于空性智慧,那種愛是飽滿的喜悅的平和的,連革命烈士那種悲壯的情懷也沒有。我雖然遠未到達這個境界,但卻有幸看見了這樣境界的菩薩們,所以,我可以試著描述出來。凡夫常常把喪失自我這種最低級的意識形態(tài),誤解成最高的無我境界,實在是悲劇的源泉,這是修行人的誤區(qū)。我們理當首先愛自己,因為自他本來不二啊。 曾經(jīng)看到過一位心理學老師的文章,當中提到她看過的一個訪談節(jié)目,嘉賓是周星馳。 他回憶小時候的一件事,說那時候家里很窮,有一次媽媽帶他和其他兄弟姐妹上街,經(jīng)過路邊一個小攤,幾乎沒擁有什么玩具的他看到一個小玩意兒,非常非常喜歡,就央求媽媽跟她買,可是媽媽不同意,他繼續(xù)央求甚至哭了起來,結(jié)果媽媽在大街上把小小的周星馳打了一頓,拖著他離開了那個小攤。 周星馳在講這段故事的時候,表情非常嚴肅。在故事結(jié)束后,他蹙著眉頭看著主持人的眼睛,說,他們不給我買就算了,為什么還要打我? 問這個問題時的周星馳已經(jīng)快五十歲了,即使他已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和擁有了巨大的成就,他依然無法釋懷這件事。
我想說什么呢?可能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這樣的。他們所以會如此,因為代代相傳的一個概念深深地內(nèi)化進了自己的潛意識,就是,我們的需要有罪過。 當我們不尊重自己的需要時,自然就無法尊重他人的需要。不是嗎? 周星馳父母的反應,是那個時代為人父母極其常見的反應,而且即使到了現(xiàn)在,這種情況也沒有改善多少。 因為父母們從來都沒有學會直面自己的需要。 真正讓人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沒有達成,而是被評判為“錯誤的,不講道理的我不值得愛”。 這就是周星馳已經(jīng)年近半百,卻依然沒有從童年的那個故事里釋懷的原因吧,因為那帶來一種深深的,感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感覺。 周星馳的女友們一致受不了他的花心,他把向他深切示愛的行為斥為有病。你知道唐璜情節(jié)嗎?就是以情欲的泛濫和處處留情來掩飾潛意識中被深刻內(nèi)化的“你不值得愛”的恐懼。這是一種多么輝煌的寂寞?周星馳和松子患的同一種病根,盡管病情迥然不同。 如果你心中有恨,是因為心中沒有建立一個有尊嚴的真自我,因而不敢正視自我的需求,也因此不懂愛自己。 對我們凡夫而言,不懂愛自己,真的有能力愛他人嗎? 敢于直面和承認自己的需要,并為此負責,并且推己及人,同時能夠理解并尊重他人的需要。這就是愛自己。 但明明有需要,卻用各種理由為自己的需要辯解,否認它,粉飾它,甚至抨擊別人的需要,貶低他人需要的合理性。這就是自私。 這就是自愛和自私最大的區(qū)別。 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說:恨是愛而不能。 我從小愛看電影,許多導演在我看來都如同圣哲和先知一般,對人性和生命的真相有著不可思議的洞悉力。 當我們還未到達無我的境界時,尊重內(nèi)在的自我是第一位的,因為我們首先應該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一旦你越過那個珠穆朗瑪峰,那虛幻的自我,你就可以如無私的菩薩一般。別人可以任意進入你的生命,就如我上篇文章所言:如同大地母親一般承載和如如。
但在此之前,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這就是仁慈,對自己的仁慈,也是對法界的仁慈。 最后我想將一位比丘的修行體驗的禪詩供養(yǎng)給大家。愿在歷經(jīng)千山萬水的修行途中,先停留下來好好地看一看,我們是否懂得真愛?是否懂得愛自己和愛他人一樣重要。 愧對三寶 曾經(jīng)您不經(jīng)意間提到的這四個字 仿佛一記重錘 砸在我的心上 淚水奪眶而出 面對這個混沌的世間 一種巨大的無力感把我淹沒 您還跟我說過 如果不能利益別人 活著有什麼意義 您的話我牢記在心 但是我對它的理解有了變化 我知道了 我不需要向別人交待什麼 生命的意義 不僅僅是去利益別人 那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已 面對痛苦孤獨悲傷與愛 都是生命中不可忽視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莊嚴地 做你自己 活出豐沛的歡欣 輕賤任何一個獨特的生命(包括自己) 都是最大的羞愧 后注:文章部分內(nèi)容采用和借鑒了心理咨詢師周梵的見解,特此感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