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6年,朱元璋開始在南京建造自己的吳王(朱元璋稱帝前稱吳王)宮殿,一年建成,但是規(guī)模很小,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應天府(南京),這里沒有龐大的宮殿建筑為皇家代言,于是擴建吳王新宮,修建皇宮就開始了,前后歷時20余年,建成了占地面積101萬平方米的宮殿建筑群,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后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 南京故宮分皇城和宮城,合稱皇宮,成凸字行,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1公里,周長共9公里,以中軸線為對稱修建。 皇城由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門至外五龍橋之間的御道兩側,是明朝中央官署區(qū)。御道西側是高級軍事指揮機構,包括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錦衣衛(wèi)、旗手衛(wèi)、欽天監(jiān)等;御道東側是中央高級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以及翰書院、詹事府、太醫(yī)院等。在承天門與端門之間的御道兩側是廟社區(qū),東邊設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廟,西邊則是祭祀神靈的社稷壇,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門。 明南京故宮奉天殿復原圖 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稱“內五龍橋”,橋下為內御河。過了橋就是奉天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華蓋和謹身三大殿。三大殿的東側有文華殿和文樓,西邊有武英殿和武樓,統(tǒng)稱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鑾殿,是朱元璋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后來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與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處在中軸線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左有柔儀殿(東宮),右有春和殿(西宮),兩殿相對。東北角為東六宮,西北角為西六宮。在春和殿西側還有御花園?!扒俺迸c“后廷”相結合,組成“朝廷”。 1880年拍攝明故宮午門奉天門 1421年,北京故宮建成,朱棣遷都北京,但是北京故宮的規(guī)模和防御工事等都不及南京故宮宏偉,1425年朱高熾繼位,一度想遷都會南京,但是只可惜命不長,當了10個月的皇帝就沒了,到他死時南京故宮的維修也沒有結束,一直到次年,這也是明故宮在還健在是的最后一次維修,此后的兩百多年在沒有維修,經歷風吹、日曬、雨淋、雷擊,到崇禎年間,南京故宮大部分都以坍塌,損毀嚴重。后朱由崧在南京故宮繼位建立南明有過簡單的維修。到清康熙年間“宮闕無一存者”。 1888年拍攝明南京故宮午門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為建造新宮,大量拆除明故宮的磚石瓦片,湘軍為剿滅太平軍火燒南京,明故宮遭到了徹底的破壞,只剩下在埋在土里面的地基構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