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所有的律師,尤其是民商事律師,內心深處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在做幾年律師以后,要不要轉去公司做法務?畢竟律師是一個看似風光,但對腦力、體力、專業(yè)技能等諸多方面有著極高需求的職業(yè)。青壯年的律師可以面對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但是當年華老去,可能便無法勝任,這時候,法務對律師來說便是一個不錯的轉向。除了這樣的因素,還有一些律師是在律所工作過以后覺得律師并不是他們心目中所向往的職業(yè),這樣他們便會想著轉職做法務。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從律師轉為法務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律師事務所的生活非常光鮮,或者至少看起來非常瀟灑:五星級酒店、時不時到一些旅游國家出差、沒有任何預算限制,這一切都源于律師的業(yè)務處于律師事務所創(chuàng)收的核心圈。但一旦進入公司法務的角色,你就等于從“創(chuàng)收隊”轉會到了“成本隊”。 某位國際公司亞洲區(qū)的法務負責人曾經笑著回憶自己對“法務”工作的初印象:“上班的第一天,按我事先提出的要求,我的辦公桌上放著這兩臺很大的顯示器,但沒有鍵盤、沒有鼠標,也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她和很多從頂級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轉行擔任公司法務工作的人一樣,將這視為兩份工作之間巨大落差的象征。以前作為律師可以利用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召集緊急會議的權利,這些律師事務所律師常用的資源通通不在了?!白鳛槁蓭?,通過接觸公司法務,我面臨的這些情況其實我早就有所了解,但有所了解和你真正開始過上這種生活,根本就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對于那些需要自組團隊的新手法務來說,掰斷鉛筆還只是小事。很多負責組建團隊的公司法務都曾提到,因為沒有像律師事務所那么龐大的律師團隊作為背后支持,有時候所在公司甚至沒有法務部、只有一位法務,公司法務常常會感到孤獨。針對這種孤獨感有一個“萬金油”:不要害怕,主動去和其他公司的法務建立聯(lián)系。 Joanne Low 是香港私募基金RRJ的法務與合規(guī)負責人,她說:“總會有人曾經和你面臨相同的問題,”我的建議就是嘗試聯(lián)系這些過來人?!?/span> 另外一位香港基金的法務負責人李可勝(Kher Sheng Lee)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即便是你在公司法務圈里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人脈,也可以打電話給朋友,讓他們幫你介紹其他公司的法務,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拿起電話、介紹自己——這不會觸犯任何一條法律或者‘行規(guī)’?!彼f自己開始入行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給同行的公司法務發(fā)發(fā)郵件、建立聯(lián)系,現(xiàn)在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圈子,他們會定期聚會、討論一些法律問題或者行業(yè)的最新發(fā)展趨勢,還會不時互相提供一些私下的工作支持。 很多資深法務都會強調,初級法務必須要從在律師事務所工作時某個具體法律領域的專家,變身為法律領域的“多面手”——至少在那些“非律師”同事的眼里你要是法律界的“百科全書”。歐司朗照明(OSRAM)的高級法律顧問Bradley Chait說這是他在自己的第一份法務工作當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霸诘聡?,如果你拿到了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人們會認為你具備了在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并找到針對某一領域法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技能。但如果你進入公司擔任法務,那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可以解決所有不同法律領域的事情,這非??膳?。” 真正的實際操作比闡述明白這個道理困難得多,特別是當你加入時公司還在“白手起家”的時候。在李可勝加入的時候,他所在的是一家剛設立的私募基金,甚至連辦公室墻上的油漆都還沒干。他發(fā)現(xiàn)他的大部分工作不是解決法律問題,而是先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爱敃r的情況有點兒像給自己做飯的情形——你做出來的飯,自己要全吃掉,放在我的工作環(huán)境下,就是我自己既作為客戶提出問題,又作為律師來回答問題。更重要的是,在對沖基金這個行業(yè)里,真正要按我給出的答案去執(zhí)行的人還是我自己?!?/span> 公司法務必須學會迅速學會積極地承擔責任——因為和律師事務所的普通律師相比,公司法務的工作需要做出更多重要的決定。也就是說從律師轉行進入法務的新人必須徹底摒棄自己內心對于風險的厭惡。當律師時候的心態(tài):“我會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向客戶提供法律意見,不過我還是會告知客戶,最后的決定你要自己去做,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在成為公司法務之后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你的那些不是律師的同事需要公司法務的“決定”。也就是說,你該抓緊時間改變自己厭惡風險的思維方式。 新手法務必須要對自己公司所在的行業(yè)形成宏觀、充分的認識,而且不僅僅是從法律的角度。這項工作越早完成越好,因為隨著工作的深入,你擁有的自由時間會越來越少。雖然這一點顯而易見,但還是有很多新手法務寧愿承認自己對公司所在的行業(yè)缺乏必要的了解,也不愿意花時間去學習。 要知道,雖然這個“上手”的學習過程可能會比較痛苦、進展會比較緩慢,但日后在面臨現(xiàn)實的商業(yè)問題時,這些知識可能會決定你提出的某項法律建議究竟是明智之舉還是一記昏招?!肮痉▌諔摱嗷ㄒ恍r間和那些真正要去實施給法律意見的團隊溝通,多聽取他們的反饋意見,”李可勝強調?!耙环莺贤褪且环葑鲬?zhàn)方案。我們都知道如果一份作戰(zhàn)方案站不住腳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所以,作為公司法務,你應該卷起袖子和業(yè)務團隊一起加入戰(zhàn)場,或者至少在前線觀戰(zhàn)。” 文章來源:《Legal 500|GC Magzine》2014年冬季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