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儒家先師,被后世尊為圣人。 有一天,魯國國君問他向東擴展房子是否吉利,孔子回答時就提出天下五不祥的觀點:我聽說天下有五不祥,而向東擴張房屋不包括在內(nèi)。 這五不祥就是“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權(quán),天下不祥也”。 古文拗口難懂,我們一句一句仔細研究一下: 一、損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 損人利己,會給自身招來不吉祥,也就是招來禍害。這個自古就有很多儒家學者發(fā)表過看法,比如宋代朱熹《朱子家訓》中的“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二、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不去贍養(yǎng)、照顧老人,而去寵溺孩子,是家庭的不吉祥。試問天下有多少這樣的人,放著老者不管,對孩子過分溺愛,從自身出發(fā),數(shù)十年之后,你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會照顧你嗎?幼者肯定要養(yǎng),但老者更要有所依。 三、釋賢而用不肖,國之不祥也 賢德之人被放任,不肖之人被委以重任,這是國家的不吉祥。 四、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也; 老人不教年輕人禮儀道德,年輕人也不虛心學習,向老者請教,這是風俗的不吉祥。 如果有一天,老者倚老賣老,對無知、無禮的年輕人不加以教育、管束;而幼者初生牛犢不畏虎,有恃無恐,以無知為本領,這時候,整個風俗就敗壞透了,更別談什么發(fā)展、進步了。 五、圣人伏匿,愚者擅權(quán),天下不祥也. (作者微.信:305166520 ) 圣賢都不被重用,隱居起來了,而愚蠢的人奪取了權(quán)利,這就是天下的不吉祥。 說到最后,真正能引起的不詳并非是風水,而是風氣。古話說的好“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并不是風水引導著人變得有福德,而是有福德的人改善了風水。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作為現(xiàn)代人,更應該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改善風氣,樹立自己良好的人格與品德。 本文旨在弘揚傳統(tǒng)美德,歡迎對號入座,如有巧合,不勝榮幸,勸君早日成才成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