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伙伴,歡迎來到深度慢閱讀第二季《非暴力溝通》,今天我們將看到的是第六章請求幫助。我們通過觀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知道了自己內(nèi)心的狀態(tài)。接下來把基于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變成請求,希望得到幫助。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需要越具體越好。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么?但是我們?nèi)粘5牧晳T,通常是告訴別人,不許他做什么?當別人聽到的時候,通常會反感和迷惑。所以想要改善你的生活?希望做出改變。就請?zhí)岢鼍唧w的、可以操作和執(zhí)行的請求。因為抽象的語言無法深入了解自己,它會妨礙我們自我的認知,同事也沒有辦法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流。當你表達請求他人的時候,具體的行動,其實時候代表你的動機。比如說:我們?nèi)コ酝昕觳鸵院?,請你順手把餐具,放到垃圾桶里,因為可以讓后來的人更快的就餐。這個請求是非常清晰要求,我們換一種表述方式:為了讓后面的人快點就餐,我們做點什么吧。這時候可能你同行的伙伴,就不能清晰的了解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們有了具體請求的時候,在我們的談話當中還需要有目的。有三種目的和方式:第一種不需要直接提出請求,別人就能get到你關(guān)鍵詞的。那樣的情況,通常會是在家里。比如你說:“媽我餓了!”,媽媽馬上給你做好吃的。或者你說:“媽,我渴了”,接下來水就會遞到你手上。這是屬于生活中的關(guān)愛和默契,對方對你深入的了解,真的不需要你具體的提出請求,對方也能收到你請求。第二種通常發(fā)生在人和人溝通當中。我們通常會表達一些不滿,以為你同行的伙伴知道,你想講的是什么?比如說,你去吃飯的時候需要等桌,你可能會講:“人太多了!”。在這個時候,你只是表達一個不滿。你以為伙伴會很貼心的說:“要么我們換一家?”但由于你沒有清晰地表達,你的伙伴沒有找到你的需求點,就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他甚至會說:“你自己要選這來吃,現(xiàn)在還怪要等桌?!边M一步就會產(chǎn)生矛盾和爭吵。第三種是講話的人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這種情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實是比較常見的。就是在談話的時候,沒有任何目的,純粹只是生理狀態(tài)的說話,自說自話。但這樣的情形,又放到了職場和生活的情境中。你的朋友或者同事,就會非常的迷惑,不知道你到底要干嘛?當我們提出一個請求,也明確的表達了目的以后,我們還需要就提出的請求得到反饋。溝通有四步曲。第一步信息發(fā)出,第二部信息接收,第三步信息反饋,第四步達成共識。我們在很多溝通過程中,可能只做了第一步和第二步,而忽略了請求反饋的這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們表達的意思和別人的理解的意思,完全是不同的內(nèi)容。我們有句古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其實就是沒有對溝通的內(nèi)容,達成共識。所以自然就無法確定,對方是否明白你的意思了。你作為溝通的發(fā)起者,需要整個溝通負全責。要去和對方,確定內(nèi)容并得到反饋,確保對方準確的掌握你講的內(nèi)容。如果對方表達理解了,而且他的反饋是相同的,那就達成共識。如果不是,還需要適當補充和說明。比如說你和朋友約,明天我們出去玩。對方告訴你好啊。然后,你就沒有然后,這樣的約會永遠無法實現(xiàn)。我們的信息只完成了第一,為了讓明天出去玩這件事情,能夠?qū)崿F(xiàn),還需要第二步,補充和明確信息:“明天早上10點鐘,我們在東風廣場南邊地鐵口見,然后坐地鐵去郊野公園可以嗎?”對方回答說好呀。這個時候你需要再進一步的和對方進行反饋,和對方確認時間、地點和事件,已確認對方已經(jīng)完全清楚你的意思。當我們得到信息以后,會希望從三個方面希望得到對方的反應。第一是此刻對方的感受,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受;第二是對方正在想什么,說清楚的想法,有力于得到回應或者達到溝通的目的;第三 對方是否接受了我們的請求,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內(nèi)容,以方便提出明確的請求。作為集體發(fā)言人或者主持人,你一定要清楚自己發(fā)言的目的,以及希望得到的反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表明你的期待。提前想清楚了,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現(xiàn)在企業(yè)中,開會的效率不高,其原因就是作為會議的發(fā)起者、會議的主持人。沒有清晰準確的在會前,了解自己希望通過這個會議,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或者是效果。所以造成了很多會議,當中的時間無形被浪費。很多時候我們基于自身的需要,提出一個請求。但是對方的卻沒有給你一個,你想要的一個答案。我們分析一下關(guān)于請求和命令。請求是你提一個請求給對方,對方收到了并答應了你的請求,這當然是個很好的結(jié)果。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方拒絕了你的請求,當對方拒絕你的時候,出現(xiàn)了兩種情況。第一種你可以提出,對方拒絕了。那拒絕就拒絕吧,我不是人民幣,人人都愛我。另一種情況是因為別人拒絕了,你馬上開始責罰或者是批評。這樣的話,你的請求就會變成了命令。因為你是在強迫對方,而當對方接受到這樣強迫的壓力的時候,他就不會樂于滿足你的需求。通常會服從或者反抗兩種。大家可想而知,在短期內(nèi)他會迫于壓力和害怕責罰,可能會滿足你的需求,但是如果是長期的話,肯定會出現(xiàn)沖突。非暴力溝通當中。你有權(quán)提出你的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但對方也有權(quán)利對你說:不行或者不可以。我們學習非暴力溝通的目的呢?并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自己所有的期望或者符合我們的利益。非暴力溝通真正的目的:是改變自己的行為,但他是出于愛,基于誠實和傾聽的基礎(chǔ)上,與人進行的聯(lián)系,最終達到讓生活充滿愛。所以,還要記得我們在第一天課程講到非暴力溝通。就是要聆聽自己和聆聽他人內(nèi)心的聲音嗎?今天的作業(yè)是閱讀第六章請求幫助,完成關(guān)鍵詞筆記和思維導圖筆記。麗芳老師:抓住了彩虹的尾巴象征找到感受的根源嗎?你的作品很快樂哦,布局、色彩和關(guān)鍵詞度很棒哦。麗芳老師:分支線條盡量橫著畫,方便書寫和閱讀。寫字的過程中,可以在細致和認真一些。內(nèi)容提煉準確,很好。麗芳老師:大樹龐大的根就像感受的根源一樣,在思維導圖中字要寫在線上,這樣才能引起你足夠的重視。分支線條盡量橫著畫,方便閱讀和書寫。麗芳老師:中心圖案很有意思,讓我感到感受根源從家庭開始,讓愛流動讓家庭更溫暖。思維導圖內(nèi)容清晰和準確,總體很棒。麗芳老師:很棒的作品呈現(xiàn),你的作品風格已經(jīng)開始穩(wěn)定。記得還有50字的心得體會哦,他也很關(guān)鍵。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心得:總是會想起那句話:在道德和不道德的區(qū)分之外,有片原野。我將在那里見你。感受也一樣,根源于我們自身。學習中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需要側(cè)重點是不同的,我更看重情意相通、滋養(yǎng)身體,相互依存。每天跟著老師,有思路有動力,謝謝陪伴!麗芳老師:你的小熊很快樂哦,是找到了那片原野嗎?抱團學習可以讓我們更快的成長,堅持哦。學習感悟:做生活的主人,需要認識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其中7大要素我很喜歡言行一致,自我肯定,真誠對待自己跟他人,,讓自已從情感的奴隸走到做生活的主人麗芳老師:真誠對待自己跟他人,需要一個過程,正所謂的知易行難。你的作品整體很棒,注意線與線之間要相連,不要出現(xiàn)空出的一段(黃色部分)。思緒才能有效連接。“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好像是從我身上搜集的素材,每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都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①當遇到不同的觀點時,我們常常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卻不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如:孩子玩游戲到深夜,我會生氣的指責他:看到你玩游戲我就很生氣!只表達了自己的想法?,F(xiàn)在我會這樣說:因為玩游戲熬夜,會使你睡眠不足,媽媽希望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表達了我的需要。②大多數(shù)人的成長一般會經(jīng)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第二階段“面目可憎”,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成長,一直停留在“情感的奴隸”階段,生活中讓家人開心似乎是我應盡的義務(wù)、是我應該承擔的責任!為了使家人快樂,寧愿自己受委屈、犧牲自己的快樂。通過學習醒悟到:真誠相待,比委曲求全更可貴!但愿自己能盡快走出這個階段,做“生活的主人”,很好的表達自己,同時又關(guān)心他人。麗芳老師:很好的表達自己,同時又關(guān)心他人,讓愛融入生活。我們都是在生活中不斷成長的,所以當你察覺時,就讓自己開始改變吧!聽了全職媽媽的例子,讓我更清晰明了的知道,要如何做寶貝喜歡的媽媽,大多的時候,把太多自我情感強加給予孩子,自己痛苦,孩子也不愉快,找到根源,讓我們一家人的溝通可以盡快達到非暴力溝通。麗芳老師:媽媽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有所體會就要開始行動。中心圖案可以再細膩一點和主題相關(guān)聯(lián)。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對待他人的指責、批評、評論以及分析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所以我們要深入了解他人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這樣不管對家人、朋友、同事,我們都可增進理解,發(fā)展友誼。麗芳老師:中心圖案很棒哦,《感受的根源》可以寫大一點,突出主題。作品整體很棒,記得在生活中要有意識的運用你的總結(jié)。有效的結(jié)合思維導圖的開發(fā)和應用,完善大腦使用說明書,提高人生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