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伙伴:歡迎大家來到深度慢閱讀,第二季《非暴力溝通》。今天我們將進入的是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通過前三天的學習,我看到小伙伴們給我回復,說開始會關注自己,學會在有情緒的時候安靜下來,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遇到困惑或者遇到憤怒的時候,會慢慢來察覺這個憤怒,是基于事實,還是基于我內心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當你有了這樣的感受以后,會發(fā)現非暴力溝通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自己。因為我們首先學會聆聽自己,然后才可能學會去聆聽別人內心的聲音。當我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以后,也才能感受到別人真正的需求。今天我們要進入《非暴力溝通》的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成熟的人具有非常敏銳的感受能力,就像你聽交響樂的時候,能夠很容易分辨出節(jié)奏的起伏,熱情的旋律,或者柔和的曲調。但很多時候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像軍號一樣單調,禁不住問,我們遇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情況?為什么我們會有人生的交響樂變成了軍號?原因是因為我們被壓抑了的心靈,從小到大可能我們接受到的教育都沒有涉及到關于人生的感受的教育,關鍵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久而久之,我們習慣服從了權威,而非自己。在家里你習慣聽爸爸,或者媽媽的安排。去到單位上,你對領導或者上級所有的命令不加思索,完全去完成。包括一群人去闖紅燈,你也沒有辦法去判斷,這是對?還是錯?你感受當中沒有自己的評判標準。這就是長久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按照別人期待的方式來活著。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自己的感受,更無從來表達。闖紅燈的那個故事,在全國這樣一個現象都存在,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一個現象。在我的經歷當中,有過一群小伙伴一塊去闖紅燈的經歷。而到后來,當我有所察覺闖紅燈這個事情不對,我應該需要去等待紅燈。當等待紅燈的時候,后面要闖紅燈的人會覺得你擋著他的路了。原來我會讓他過去,現在有人從我身邊過去想闖紅燈的時候,我會再多一句話,說:“要注意安全哦,你很非常值錢的,世界上只有唯一一個你。我們的成長經歷中有太多從壓抑感受,到解放的過程。我相信還會有很多案例或者很多故事帶給你這樣的感受,學會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很重要,如果你感受不到,肯定也就沒有辦法說出來。我們有很多職業(yè),因為職業(yè)的特性很可能讓他更為的忽視自己的感受,或者更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像律師、工程師、警察…,當然還有很多職業(yè),如果你身邊,剛好有從事這樣一些職業(yè)的親人,或者是朋友?請多給他們一些耐心,多傾聽一下他們心里的聲音和需要。當你學會了如何表達內心,你也可能促進親情或者改善工作的關系?哪怕到你失落的時候,也可以有助于解決問題或者是解決沖突,這個關鍵就是要去學會區(qū)分感受和想法。我們進一步,把感受做了一個細分。因為可能沒有細分的話,我們會把感受和想法也會混為一談。我們做個舉例,以彈吉它為例。在表達感受的時候,會說我覺得,我彈吉他彈得不好。分析一下,這是基于客觀的實際得到的一個有標準,可衡量的結論。吉他彈得不好,那肯定是有一個好的標準。參照標準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想法。接下來看感受,“作為吉他手,我很失落。”同樣是基于一個客觀的事件,我是吉他手的身份。分析以后,他得到的一個心理的體會:我很失落。如果要追問他為什么失落?可能他的吉他彈的沒有小李好!或者在舞臺上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或者想練習一個新的曲子,但是總是學不會。關于失落是一種表達,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一個判斷,也沒有很明確的一個解釋。我們看一下關于表達不滿的詞語:被拋棄,被拒絕,得不到支持,被利用。用剛在講到的方法分析一下,里面有沒有清晰、明確和準確的標準?當你會用以上詞語來形容自己的時候,你需要引起高度注意,仔細觀察自己遇到了什么樣的事實,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你背后是有什么樣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然后用清晰、準確、誠實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請求?作為一個對于自己的期望,需要清楚地表達出來,需要通過豐富的詞匯,這個詞匯是實際的現狀或具體的語言。需要得到了滿足,可以用:興奮、甜蜜、感動、樂觀、開心來表示。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可以用:害怕、擔心、焦慮、失望和難過來表示,因為發(fā)現這一些豐富的詞語,就像一個個信號,給到和你交流的對方,對方必須從你準確的表達當中,他才能判斷你到底怎么了?他才能根據你的感受,需求和請求滿足你提出的需求。所以建立一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很重要,很多伙伴在日常表達中,總覺得自己很缺乏詞語,無法形容自己感受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多熟悉一下這些詞語,因為這些詞語的話能夠幫你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你的一個感受。對這些詞語熟悉以后,在實際生活的對話當中,你也能把你的信息傳遞快速、準去的傳遞出去。千萬不要到臨時去抓腦袋想,要表達自己的得到了滿足,該用哪個詞更恰當。且通常越具體越好,我們常說,你有多開心?我開心的就像小孩第一次拿到棒棒糖一樣。你有多失望?我失望的就像穿了一雙新皮鞋,出門的時候突然下雨了一樣。有沒有發(fā)現,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非常有畫面感的。我們回顧一下今天講到的內容,重點就是需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目的就是讓我們的表達更為清晰,溝通更為流暢。在我們表達感受的時候,哪怕是示弱,其實也可以有助于解決我們的沖突。關于非暴力溝通的詞語,我們是有嚴格的區(qū)分的,它包括詞語陳述的想法,評論和觀點。如果小伙伴期望獲得一個非暴力溝通的方式,首先需要掌握非暴力溝通的語言或者是詞匯。希望伙伴去揣摩運用的方式。今天的作業(yè),閱讀第四章體會和表達感受,畫出思維導圖以及50個字的心得體會。歡迎你在公眾號下面回復留言,我會盡可能給到大家回復,當你看到其他伙伴的留言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在學習非暴力溝通的路上,很多小伙伴一起前行。麗芳老師:當我們放下自己的評判時,就會讓自己的觀察更敏銳、更清晰的,看到事情本來的面貌,作品整體很棒哦。麗芳老師:活在當下,每一天都是最好的自己。最高的智慧是指觀察,不評價。答案和真相會自動浮現。作品中心圖案簡潔,旦有力。很棒哦。麗芳老師:作品整體很簡潔,需要加強的是關鍵詞的提煉,注意一條線上只寫一個詞語,每個詞語不超過4個字。麗芳老師:總體很棒,內容也很清晰,記得還有50字的心得體會,這是學習輸出的一部分。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是觀察,平日我們觀察一個人或一件事總喜歡用自己的評論代替觀察,例如他是個好人,他工作時間太長了,他對家人非常霸道。能夠不帶評論的描述觀察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所以作者把它稱為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我們把評論和觀察混在一起討論,通??赡軙赃^其實,導致傾聽者產生逆反心理,針對你的言論排斥和反駁,反而無益于基礎事實的改善。那么如何區(qū)分評論和觀察呢?通過作者的舉例,我們應該盡量把語文思維轉化為數字思維,“他工作時間太長了”轉化為“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他是個好人”轉化為“他每年都會向慈善機構捐贈10%的收入”,陳述事實而不是你的評論和推測。區(qū)分觀察和評論并不是說要完全客觀的不作任何評論,而是說評論要在特定的時間和環(huán)境下不帶評判,不帶指責,不帶打分的進行。與此同時,我們應該深刻反問自己,是否輕易的給人貼標簽??了,負面標簽使人消極,而正面標簽同樣可能使人妨礙。綜上,做到評論和觀察還需要多練習練習才能避免不愉快的聊天吖麗芳老師:數字思維和內向思維很棒哦,是一種自我學習的方式,基于作者的描述進行的總結和提煉。一定要找到主題和中心圖案內在的聯系,整體很棒。從來沒有這么清醒的認識觀察與評論!這樣說,我自己每天說出的話多數都帶有評論性質,極豐富的個人色彩!如你經常不陪伴孩子,你經常晚上不在家……太多了!真是太幸運,與思維導圖相遇,與老師們相遇,與非暴力溝通相遇,提供給我一個學習機會,成長平臺,反省自己,不斷練習,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拒絕暴力溝通,提倡不帶評論的觀察,熱愛生活!接下來,在生活中多實踐,溝通時,觀察,思考10秒,再描述結果!麗芳老師:非暴力溝通像一顆種子,在你的精心澆灌下,開出美麗的花。思維導圖的分支建議3個以上會更好,建議可以再加上一個分支,寫出你的心得體會和感受。作品整體完整,有序很棒哦。NVC第3天,聽老師領讀,看書,提煉中心詞到畫出導圖,似乎線條越來越流暢,讀起書來也越來越高效并且印象深刻,區(qū)分哪個是我的標準我的看法我的評論或者評判,能更容易看到對方表面行為之下的需求,原來特不可接受的作也只是在索愛而已,憤怒少了很多,心疼多了一些…… 麗芳老師:心疼自己、心疼身邊的人。當有了非暴力溝通的概念時,是乎更能理解別人的需求和請求。同時遵從于內心的需要,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的請求。作品可以參考其他伙伴的作品在豐富一些哦。學習感悟: 學習了第三章,觀察和評論,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我們都缺乏觀察,而直接給予評論,造成生活中復雜關系和很多問題,學習了觀察,清楚地描述其結果.今天嘗試自己組合中心圖畫畫及其分支,在畫中全身心投入,把學到的東西串一起,一點點進步麗芳老師:以往我們會把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一次性概括。通過學習以后,細分環(huán)節(jié),仔細思考能讓你表達得更為清晰和準確。作品盡量白天拍,整體效果會更好噢。沒有實踐就沒有發(fā)言權,細致深入地觀察才能下結論。我們總是浮躁,總是想表達自己,反而適得其反。學會傾聽,才能有真正的評論,讓自己快樂幸福,不要妄下評論!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做到,我們必須靜心,用心去看才能找到真實的自己麗芳老師:靜下心來,才能考到自己和他人;才能進一步聽到別人內心的需要。閱讀加上思考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的分支建議大于三個,整體很好。 @沐沐媽 經過三天學習,對非暴力溝通有了初步認識,特別是學完第三章,更加理解了為什么作者將觀察作為非暴力溝通的首要要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發(fā)表各種評論,這些隨意性較強、不夠客觀的結論往往片面、傷人,極大的阻礙了愛在我們和家人、朋友之間的流動。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在我的帶動下,7歲的女兒也一起聆聽麗芳老師的帶讀音頻,我明顯感到我們母女之間溝通要順暢了許多,這也成為我堅持學習的動力。只是作為繪畫和導圖的雙料小白,目前還處于臨摹階段,需繼續(xù)努力! 麗芳老師:親子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和孩子交流在其中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會怎么做。作品整體很棒哦。有效的結合思維導圖的開發(fā)和應用,完善大腦使用說明書,提高人生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