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深山里有一個神奇的村寨, 因一項令世人驚嘆的“零紀錄”而名揚海外: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幾近為零! 攝影/柴文的地盤 而且寨里98%的家庭都是一兒一女“二胎制”,很少有雙男雙女的現(xiàn)象, 它被稱為“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 攝影/柴文的地盤 據(jù)說那里藏有古老生育調(diào)節(jié)秘方,生男生女全靠一棵“換花草”, 成為世間唯一自發(fā)性控制人口生育的古侗寨。 它就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占里村。 攝影/柳州石 這個占里村,因處于深山老林中,世世代代與世隔絕。 在普通的中國地圖上根本就找不到,因為它實在太小太偏僻了,面積不足16平方公里。 他們不愿與外界聯(lián)通,直到2003年,政府準備修建一條簡易山路進村寨卻遭村民反對; 經(jīng)過反復(fù)的洞反復(fù)動員做思想工作,2004年終于修建了一條非常狹窄的泥路,蜿蜒伸展10公里盤旋于大山之中通入占里村。 這是一個侗族村寨,由于長期的與外界隔絕,使得這里還保存著古寨的原始模樣。 自駕去那里,一路上,村寨、梯田、牛羊、溪水、古樹、竹林........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在你的車窗外徐徐展開。 攝影/柴文的地盤 相較黔東南那些名氣在外的西江千戶苗寨,占里村顯得格外寧靜,規(guī)模不大,但清秀雋永,若一個小巧玲瓏的小飾品裝點在青山綠水中。 占里村靜臥在占里山的一條河谷中,只見一個個古樸的木屋散落在山坡上,密密麻麻,看似無序,卻別有韻味。 
 在鱗次櫛比的房屋間,有一座鼓樓鶴立雞群般地矗立著,那里就是寨子的中心。 攝影/柳州石 小河穿寨而過,貫通南北,木質(zhì)的民居旁都隔有水塘,既可養(yǎng)魚養(yǎng)鴨,更可防火,建筑智慧可見一斑。 攝影/柴文的地盤 而且從小河上的風(fēng)雨橋頭向村寨望過去,沿著河依次排列著排架式的禾晾,配搭那黑瓦木架的吊腳樓,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 攝影/柴文的地盤 禾晾 禾晾是占里村非常有特色的一道景觀,還沒進村,就可看到,一排排高聳的曬禾架矗立在房前屋后。 
 攝影/柳州石 每年金秋時節(jié),村民將數(shù)百棵沉甸甸、黃燦燦的糯禾捆成一捆,約10斤重,然后掛在禾晾上,那漫山“盡掛黃金甲”的景象何等的壯觀。 攝影/即時一拍 這是從江侗寨至今還保存較為完好的一整套傳統(tǒng)水稻收割、晾曬方式,“禾晾”是其中之一。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構(gòu)成的一幅幅豐收美麗田園畫卷,美不勝收。 
 攝影/柳州石 走近,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建在水塘上的高腳小木屋原來是糧倉,稻谷從曬禾架上取下便可就近入倉,而糧倉建于水中,既可防火,又可防牲畜,實在是高明至極吧! 
 攝影/柴文的地盤 黃發(fā)垂髫,怡然自得! 走進村里,你會感受到一派祥和的勝境,老人們悠閑地紡著線或是打草歸來,可愛的孩子們無憂地跳著皮筋。 攝影/柴文的地盤 這一切都讓人忘憂,讓人想到回歸田園生活的美好。 
 攝影/柴文的地盤 但也不得不提現(xiàn)代文明對這里的沖擊,現(xiàn)在寨子里很多年輕人也是出外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這也讓人的心隱隱作痛。 
 攝影/柳州石 
 創(chuàng)造了人口增長率的“零記錄”! 根據(jù)從江縣計生局的數(shù)據(jù),1952年開始截至2000年,整整48年里,占里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幾近為零。1952年,人口總數(shù)為729人。2000年,人口總數(shù)則有739人。這一現(xiàn)象在人口普遍大幅度增長的年代里,堪稱一大奇跡。 
 攝影/影之友 真的是“換花草”的奇效嗎? 700年不外娶不外嫁的村寨,最大秘密莫過于換花草,這種草藥用來平衡胎兒的性別,而有資格知道“換花草”的廬山面目只有一個人。 
 攝影/柳州石 建寨700多年來,代代流傳下來的寨規(guī)森嚴地寫著:不許外娶、不許外嫁,以保守換花草的秘密。 
 攝影/柳州石 聽說有很多專家和社會人士慕名前往考察占里神秘的“換花草”,但也都無功而返。 
 攝影/柳州石 如今你去那里,會在村子里看到兩個用青石作懸山頂?shù)奈菪谓ㄖ?,上面寫著:榕樹井女井和榕樹井男井?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1/1611/89383899_26' data-ratio="0.6671875" data-type="jpeg" data-w="640" style="max-width: 650px;"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不是說換花草嗎?怎么成了女井和男井? 寨子里的人會告訴你那“換花草”是要配上這不同的井水才會見效的,外人對這一傳說還是半信半疑的。 據(jù)說相關(guān)機構(gòu)曾取水檢測,發(fā)現(xiàn)相鄰幾米的兩口井微量元素含量略有差別,男井偏堿性,女井偏酸性。 原來如此,先輩控制人口增長的智慧! 據(jù)說,占里村的祖先吳公力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長,召集村名訂立寨規(guī):一對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誰多生就依寨規(guī)進行處罰,嚴重超生的,永遠逐出寨門,不得再回到這里居住。 占里人沒有“多子多福”觀念,他們說孩子一多,每個人分的就少了,人家就不愿嫁給你或娶你,所以誰也不愿多生孩子。 
 攝影/柳州石 如今行走村里,依舊能發(fā)現(xiàn)不少關(guān)于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的祖訓(xùn)。 “一棵樹上一窩雀,多一窩就挨餓”、“崽多了無田種,娶不了媳婦;女多了無銀兩,嫁不出姑娘”、“人會生崽,地不會生崽”等古歌,包含著原始樸實的生態(tài)平衡的智慧。 當然,占里村一度也流傳著“殺嬰”一說,用來平衡胎兒性別,這個暫不多說。不過整個村莊700多年來人口一直控制得這么好,不得不說是個奇跡,是個謎! 
 占里村不僅生育現(xiàn)象奇特,而且還有著奇特的婚姻制度。 據(jù)說,幾百年來,占里人一直都舉行著“集體婚禮”——在占里村,只有在正月初五和初六的日子才能舉行訂婚儀式,而婚禮則只能在農(nóng)歷二月十六日或十二月二十六日才能舉行,其他日子都不允許結(jié)婚。 離婚者,有重罰。 除了對結(jié)婚嚴格限制外,占里人對離婚者還會進行嚴厲的懲罰:如要求提出離婚者上繳“稻谷300斤、白酒50斤、肉100斤”,而這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會用來充公。之后,提出離婚者,不得繼續(xù)留在村里生活。 
 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當然這樣的婚姻制度有所改變了,但那里的婚俗,依舊保存著不少傳統(tǒng)的習(xí)俗,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春節(jié)期間,在占里村所在的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高增鄉(xiāng)一帶,每年都有至少一場侗族傳統(tǒng)韻味十足的婚禮要舉行。 人們純樸,善良,一直保持古樸的服飾與生活習(xí)俗。每年大年初三,是舉行婚禮的時間。 當日,男方家準備一百多挑禮品,主要以糖果、花糯米、蛋糕、水果為主,選吉時列隊挑到女方親家,女方則準備百多件侗衣、布鞋、繡了花的鞋墊、紅被枕等挑到男方家。 
 次日(大年初四),新郎攜兒時好友挑四、五十擔(dān)以糯米、煙酒等禮品回門。期間,雙方親家前來祝福做客,相互說吉言道喜事,一片新春祥和喜慶景象。 
 午時,新郎和新娘與兒時好友共吃長桌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