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過年,是越發(fā)的感覺沒有年的味道了。我也有同感,為什么越來越?jīng)]有年的味道了?是因為過年過的麻木了?還是因為風景變了?規(guī)則變了?心境也變了? 在我的小時侯過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沒有什么比過年更讓人興奮和期盼的了。過年的時侯天氣非常寒冷,人們走門串港真誠的相互拜年,讓寒冷早就拋在腦后。當年穿的也不是很暖和,但是媽媽總會為我們添上一些新衣服,雖然也沒吃過什么象樣的食物,但是過年的一頓餃子是從年三十上午就開始準備了,家里的人忙碌,更是增加了心中對過年美好的期盼,喜歡那樣的場景和感覺而已。特別是大年三十的一家人團聚守夜,守夜讓人感覺神秘,好像能守出一個什么禮物來似的。每年的守夜,我總是因為太困而早早的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被母親叫醒,這是大年初一,小孩子是不能睡懶覺的,否則要懶一年的。所以天剛亮就趕緊的起床,等著母親端來熱氣騰騰的餃子。吃好早飯就去拜年,先鄰居家后親戚家。各家各戶門上貼對聯(lián),門頭上貼的是門繚子、窗戶上的窗花,家俱和鍋臺上也貼上“?!弊?,甚至門前的樹上也貼上了“出門見喜”,讓人感覺過年真好。 過年還有很多過年的規(guī)矩,例如:大年初一早上是不能掃地的,吃餃子要先敬老天等等。過年給人的感覺是溫馨又神秘,喜氣洋洋又諸多禁忌。在心中總是揮之不去,雖然年過后很久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期待著下一個年的早日到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過年沒什么年味了,我時常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是不是人長大了,心中的期盼沒有了;或是吃的東西多了,過不過年和平時沒什么兩樣了;還是過年過的麻木了。其實都不是,還是社會的變遷帶來的影響,大環(huán)境影響了人們過年的心情,使“年”在人們心中的渴望越來越遠了... 人們生存的壓力和工作的忙碌,有的單位大年三十還加班加點,從心情上就沒有準備過年,哪還有過年那份閑情雅致。同樣是忙碌,不是為了過年而忙碌,過年的氣氛怎么能營造出來呢?只是在過年時大喊“我過年了”,那還有過年的味道嗎? 人際關(guān)系的淡漠。現(xiàn)在的拜年可以說是一種形式,早已沒有了以前的那份真誠。鄰里關(guān)系到了冰點,直至老死都不相往來,手機里的通信錄有幾百個號碼,可是卻沒有一個是鄰居的。寧愿和搖來的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和身邊的同事說說心里話。 網(wǎng)上說的是真話,生活中說的是假話。過年了,最需要親人朋友的探望和祝福,需要鄰居間的相互走訪和看望,這會讓人感到溫暖有加,有句老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爆F(xiàn)在卻不敢走訪了,鄰居身在咫尺,卻似相隔萬里。 過去的拜年問候,道出真情實意,可是現(xiàn)在一個短信群發(fā)就算完成了任務(wù),禮節(jié)性的應(yīng)付一下,這樣的過年于人于已都早已不是那回事了。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年”卻不知道過法和要求,甚至對禁忌一點都不知道,連過年的日子也不是很清楚,感覺中國年沒什么過的,就是吃頓飯看個晚會再睡幾個懶覺罷了。年輕人沒有過年的期盼,可能家長也更沒有什么過年的沖動了,這個年還能過的有味道嗎?也有人說,過年吃的東西,平時都在吃,所以過年沒年味了,難倒中國人過年就是吃嗎?即便是吃的東西不希奇了,過年的時候吃和平時吃感覺還是不一樣的,現(xiàn)在的可能唯有年夜飯應(yīng)該還是保留了點“年”的感覺的。至于鞭炮能不放就別放了,污染環(huán)境、危害社會、制造噪音、輔張浪費。 新年永遠是我們的新年,回家“過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里永遠的基因,是對家永恒的愛的主題,也是家對游子愛的呼喚,更是兒女對家無比的眷戀和依賴。過年是中華民族的生活大事。過年需要有新的內(nèi)容和形式,年還是要過,只是我們不必過于在乎它,年味不品也罷!只要快樂就好!
|
|
|
來自: 書香人生zbs > 《現(xiàn)實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