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黍離 《詩經(jīng)·王風》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離離:繁盛的樣子。 靡靡:步行緩慢。 搖搖:心神不安,憂傷難止。 何求:尋找什么東西。 此何人哉:這是怎樣的人生呢? 醉:形容哀痛之深。 知我者:理解我心情的人。 【賞析】 全詩三章,二十四句,中間只換了六個字,卻把詩人長年累月的內(nèi)心憂傷、無限哀怨而不能明言的痛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在抒發(fā)對西周滅亡的沉痛時,首先出現(xiàn)的是生長茂盛的農(nóng)作物,而莊稼生長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廟公室。這種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自然使詩人陷人悲哀之中,行進的腳步變得遲緩。三章反復(fù)出現(xiàn)“行邁靡靡”的詩句,用腳步的遲緩引出心情的沉痛。 這首詩采用的是遞進式的寫景抒情筆法。出現(xiàn)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實”,農(nóng)作物的部位暗合農(nóng)作物的生長過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顆粒。作者抒發(fā)沉痛之情時,依次是“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變得越來越強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憂國憂民,傷時憫亂,最后向天發(fā)問:這種歷史悲劇是誰造成的,由誰來承擔西周滅亡的歷史責任,詩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問題的答案明確說出,而是采用質(zhì)問的方式,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更加強烈,并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 語文教育 |
|
|
來自: 江山攜手 > 《詩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