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春、初陽、太簇、孟陬(念 zōu)……這些優(yōu)美古雅的名字,是農(nóng)歷一月的“小名”。古往今來,人們察覺到季節(jié)變遷、日月移動、植物的生長和走獸的行蹤,不僅根據(jù)這些井井有條地安排各個季節(jié)的工作和娛樂,還由此賦予每個月份很多動聽的別名。因為有了這些動聽的名字,月份便不再是歷法上枯燥無聊的數(shù)字,而變成了展現(xiàn)自然和生活風(fēng)貌的栩栩如生的圖畫。 一月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公元前三百多年,元月開初,楚國一個貴族家庭誕生了一位男孩,聰靈俊慧,父親為他取名為屈原。多年之后,屈原在《離騷》里寫道:“攝提貞于孟陬兮”,意思是說自己在元月出生,孟陬(念 鄒),即是一年之端第一個月的別稱。無獨有偶,《紅樓夢》里賈家大小姐,也是出生于農(nóng)歷一月,于是取名“元春”,元春,是一月的另一種叫法。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古人以一月為一年之始,農(nóng)歷一月一即為春節(jié)。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月份總是帶給人們春的生機和希望。在經(jīng)歷一個嚴冬之后,人們期待的是冰雪消融,萬物回春。每年元旦人們祭拜天地祖先,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并在一月就開始一年的農(nóng)桑耕植,嫁接樹木、耕種、播種。端春、初春、早春、上春,這些一月的別稱寄予了農(nóng)人一年的期待。 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都會掛起紅燈籠歡慶佳節(jié)。圖片來自:q 一月如此重要,甚至在這個月份里,可以占卜一年的運勢。古人以元月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日”,三日為“豕日”,四日為“羊日”,五日為“牛日”,六日為“馬日”,七日為“人日”,并且由當(dāng)天的天氣物候來占卜,如果那天“日色晴明”,則相對應(yīng)的雞、犬之屬在一年里平平安安。所以,一月又稱為春陽、首陽、孟陽,一月里陽光普照,是一年的好兆頭。 在一片冰雪之中,并不是沒有春的影子,有些花草也會在雪下探頭。攝影:唐志遠 馬王堆出土的律管,為防止腐爛被保存在特殊的液體中。 關(guān)于一月最有意思的說法,大概是“初陽”和“太簇”。唐太宗有“灰律動初陽”的詩句,之所以把一月稱為初陽,是因為一月寒氣漸退,給樂器校音的律管積聚的灰塵都因氣溫轉(zhuǎn)暖而隨空氣流動上揚,在尚不能確定月份從何開始的上古,就通過這種詩意的方法來判斷一月的到來。 律管(復(fù)原圖) 而那根律管,正是十二音律中的“太簇”之音。“孟春之月,律中太簇”,聰明的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個月相配,就此把音樂和歷法聯(lián)系起來。 在漢代之前,朝代更迭時改變的還有歷法。夏朝所用的夏歷中的十二月,在商朝就改成了一月,周朝又把夏歷的十一月作為一月。直到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確定歷法,夏歷的十月被定為一年之始,稱為“正月”,即改正的意思,并且因避自己的名諱(嬴政),讀成“征月”。之后歷法數(shù)度更迭,但正月的說法延續(xù)至今,現(xiàn)在還有“正月正,鬧花燈”的說法。 光記住上面這些一月的別名還不夠 農(nóng)歷一月還可以叫做: 端月 孟月 初月 嘉月 三微月 開歲 發(fā)歲 獻歲 芳歲 華歲 春王 新正 夏正 三之日 三陽 始春 首春 元陽 正陽 寅月 泰月 如果你下次看到一些詩句中有這些詞,它們指代的大都是一個意思——農(nóng)歷一月。比如: 《代春日行》鮑照 獻歲發(fā)。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隨堂考 撰文 | 魏申申 微信編輯 | 小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