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講 我演《紅娘》 《紅娘》是我的老師荀慧生的代表作。是青島的才子陳水鐘先生根據王實甫的《西廂記》改編的。首演于1934年。新中國成立后,荀老師又與袁韻宜進行了修改。取消了紅娘要做妾的內容,增加了'琴心'一場,詞句也做了修飾?,F在的京劇花旦是'無旦不荀',而且是'無荀不紅'。從吳素秋、許翰英、童芷苓、趙燕俠到我們這一代,都是把這出戲用來打泡戲,看家戲,每人都演出過幾百場,我本人就演出過近千場,吳祖光老師和作家陳祖芬也都稱我是'活紅娘',其實我只是學到老師的一些皮毛而已。說明這個戲真是久演不衰的經典。 我認為首先是劇本取材的成功。幾百年來,有多少人改編《西廂記》,近50年來, 就有張君秋主演的,以崔鶯鶯為主角,以崔鶯鶯和張君瑞的婚戀為主線,以唱腔取勝的京劇《西廂記》,而越劇的尹桂芳則排演了以張君瑞為主角的,以女小生的表演為特色的越劇《西廂記》,都是非常成功的。陳水鐘先生根據荀派的特點,獨辟蹊徑,編演出以紅娘為主演的,以成全別人美事為主線的京劇《紅娘》。把第三號人物改為第一號人物,這種改編可以說是很大膽的。正是由于這出戲的影響,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不但把媒婆美稱為紅娘,許多婚姻介紹所也取名紅娘,甚至一些聯絡經濟的工作者或促成一種聯合的媒介也自詡紅娘。'紅娘'已經成為一種精神文明的代名詞。這說明,京劇《紅娘》的影響早已超出了京劇的范疇。不過我要說明的是,不管是我的荀老師,還是張君秋先生,尹桂芳老師,都是因人設戲,都是為了突出自己的藝術特長。都是量體裁衣的結果,因此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我想這也是藝術前輩們的高明之處。 荀派的《紅娘》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名字就好,紅字打頭,有一炮而紅的大吉之兆。其次是服裝漂亮,除一般古裝之外,還要外加一條短紗裙和絲絳等零碎的裝飾物。上面專門設計了一條大云肩。據說這是荀老師在20年代到上海時,看到有些俄羅斯的女人經常披著一條大方巾,非常新鮮,醒目,就根據這種方巾設計出現在紅娘的大云肩,上面綴以閃閃發(fā)光的廣片,云肩外還要罩一層玻璃棍披肩。頭上除了歪鬏古裝頭外后面還用紅綢裝飾成一個大紅蝴蝶,讓人一看:真是一個紅娘。有人說,這出戲的丫鬟比小姐穿得還花哨,有些喧賓奪主。確實,從身份上說,有些主仆顛倒,但是荀老師認為這出戲演的就是紅娘,觀眾就是沖著紅娘來的,就必須突出紅娘。角度不同,寫法不同,演法也不同。 我想您一定會說,你既然演出近千場《紅娘》了,這出戲又是人保戲,演起來一定是得心應手了吧?應該說,一開始我也以為是這樣,覺得這出戲比較好演,容易討俏??墒俏以窖菰接X得難演,越演越怕演這出戲,甚至越覺得這出戲自己學得很不夠。您想,那個觀眾不知道《西廂記》,那個觀眾不會唱幾句'叫張生……'往往是我還沒唱,觀眾倒先哼哼上了。觀眾對這出戲已經是如數家珍,每演到精彩處,觀眾都有了預感,該逗笑的地方,觀眾已經笑不出來,該抖落包袱的時候,觀眾已經知道你包袱里賣的什么藥,沒有了新鮮感,您說這戲怎么演?我很清楚,這些觀眾不是來看故事,而是看你的水平,是來考驗你的,看你及格不及格。就這樣,逼得我只能加倍努力。現在就把我近40年來演出這個戲的體驗,按上場的順序先后如實向您匯報: 第一場: '驚艷'說的是劇中的男女主人公,即進京趕考的秀才張君瑞途經普救寺時與在普救寺為崔相國辦理喪事的相府千金崔鶯鶯第一次在花園見面,相互傾心一見鐘情的故事。紅娘是因為老夫人命她攙扶小姐到花園散心, 而陪同小姐一同來到花園的。上場之前,為了突出主演上場的轟動效應,往往要有個先聲奪人,因此在幕后答話。老夫人叫她:'紅娘!'答:'怎么?' 老夫人說:'攙扶你家小姐到庭院散心去吧。' 紅 娘答:'是,小姐隨我來!' 由于這兩句對白是大聲念出的,觀眾就馬上靜下來了,全神貫注地等待演員上場。然后樂隊起小鑼籌頭,渲染起輕快歡樂的氣氛,再突然一停,以'嗒……'響亮的鼓楗子聲把紅娘引上場。紅娘的出場很不一般,她不在通常的九龍口里(上場門斜角一米處)亮相,而是大步流星似的沖到場上臺角燈光最亮處, 向觀眾做一個側目凝神的姿勢。站在那里就像雕塑一樣,給觀眾一個最佳的印象分。這時的眼神非常重要,我管它叫'眼神充電放光'。僅這一眼,就得狠下功夫。因為一般演員只會睜眼,但二目無神無光, 那是不能抓住觀眾的。要二目發(fā)光,再放電,讓觀眾感到光彩奪目。一下子就把觀眾的神攏住,再停頓五秒鐘,然后再轉身用右手招向后臺引鶯鶯上場。每演到此,觀眾必然驚呼演員的漂亮,并給與響亮的'碰頭好'。紅娘在舞臺上的圓場很多,只要圓場好,那翩翩起舞的感覺就出來了。上場第一句唱:'春色撩人自消遣',就是跑著圓場唱的。唱到第二句:'深閨喜得片時閑'的'深'字時,要突然停住,以突出'閨'字弱起漸強的過程,然后兩個波浪,氣息提砸一下,帶出一個'耷拉嗖兒',用頓音唱出后半句,尾腔唱完的同時要有一個俏皮的小縱肩加一個頑皮的竊笑,顯得人物十分俏麗可愛,觀眾立即報以會意的掌聲。唱到第三句'香塵芳徑過庭院',要向左挖門右轉回來,雙手放在腹前,提身往高處眺望。第四句'嚦嚦鸚鵡(哇)巧效言'的唱腔沒什么特別之處,但是必須有一個扶著鶯鶯的肩膀左手領神向左上角屋檐下指,其潛臺詞是:'你看,屋檐下的鸚鵡正學你說話呢。' 這一提醒才引出鶯鶯的感嘆并唱道:'落花流水愁無限,羞對鸚鵡把心事傳。'
等小姐唱完,紅娘緊接著念白, 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諧白:'啊小姐,你看那鸚鵡巧小能言倒也有趣……你既然不愿在此停留,我們何妨到百花廳看花呢?'當小姐一答應,紅娘馬上說:'小姐, 隨我來!'這時又是圓場, 同時向小姐反招手, 是手心向自己。這樣的動作在一般花旦演員中也是沒有過的。當小姐問:'紅娘,你看那是什么花?'時,紅娘要先看小姐的手,再順著小姐的手轉頭去尋看花, 這個覓花的過程, 就要求眼睛的視線先抽象后具體,先遠而寬,后近而集中??礈屎笤僬f:'這是蝶戀花。'接著小姐要紅娘給她'折一枝花兒來。'紅娘答應一聲:'是。'答應之前,要有一個小間歇, 然后提身提氣, 很爽快地答應。好象領了重要的神圣的任務一樣。掐花的過程也要以生活為依據, 加以舞蹈化。比如把別的花枝撥開,捏準花的枝條, 再使勁一下掐斷枝條。要觀眾看著非??尚挪判小B劵ň筒挥谜f了, 鼻子怎么吸氣, 香味如何從面部表情體現出來,都是要有生活的根據, 才能有真實感。接下來是撲蝶。有的演員先用眼尋覓, 當發(fā)現蝴蝶停在花叢中時,立即扭腰尋撲,越扭越快, 由于節(jié)奏的變化, 有時這一撲,也能撲出個滿堂喝彩。但是這種快速扭腰的動作似乎不是荀派的演法。我估計是筱派或尚派的演法。因為荀先生很少扭腰, 他連一般花旦的扭步都不走,通??偸且詧A場和慢步代替。這樣的小扭腰就更少見了,而多是長腰、立腰、閃腰、拔腰,為突出這一動作, 他經常背身對觀眾專露這一動作,以突出女性的嬌媚。 '撲蝶'之后, 紅娘從蝴蝶的突然飛走而發(fā)現鶯鶯小姐的眼睛發(fā)直。順著小姐的眼神看過去, 正和張生的眼光碰在一起。紅娘一驚, 再由驚奇到會意,隨之偷偷一笑。按理說,哭和笑都是人物自己的感受, 是不用向他人交代的。而荀先生卻時刻不忘與觀眾的交流, 偷笑時也是看著觀眾, 有個會意的神情再掩面而笑,觀眾也就會發(fā)出會意的笑聲。所以荀派的表演最抓觀眾,最動情。相反, 有些演員只顧全神貫注地演戲,從來不看觀眾,也不敢看觀眾,甚至反對看觀眾, 似乎一看觀眾就離開了劇情,就出戲了。我在多年的舞臺實踐中感到'敢看觀眾,眼睛不離觀眾'這一著太絕了。這才叫做'表演的自由王國',因為,演員在舞臺上演戲,就像說書一樣,是用你的聲音,你的表情和肢體,向觀眾講一個立體的故事。京劇有不少手法都是表述性的:比如《金玉奴》中說:'我,金玉奴,爹爹金松……'行話叫做自報家門,那么你跟誰報呢?自報的對象是誰呢?就是觀眾。所以那有講故事不看觀眾的呢?有的演員在臺上看遠處,看臺幫,看平處,看茫茫地一片大海。就是不敢看觀眾。惟有荀派很看重觀眾,認為是交流, 是交代,是加強感染力的絕好手段和竅門,簡直就像一根線抓住觀眾的眼神,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從表演理論上講,這叫做'視象具體'。因此在看完張生與鶯鶯呆看的狀態(tài)后,必須先看觀眾, 意思是:你們看,這是怎么回事?才偷笑,這才有味道,也才有效果。 下面紅娘的一段念白是:'老夫人命我去至方丈那里, 問過長老追薦日期, 好!正是:紅娘紅娘, 做事停當, 離了花園, 來到方丈。'念時要配合著大步量的圓場,要走出一股子豪爽勁兒來。尤其是前四步,要配合上身昂頭微擺身軀,雙手右側平撫, 念到'離了花園'時圓場走完, 正好背右手 背身搖腰兩下,右轉,左手側指折腕,全神像一個大茶壺狀,也很像印度舞蹈的姿態(tài),自有它的美妙之處。與長老對話后, 紅娘即將離去,說:'好,待我稟告老夫人知道'邊說邊走到下場門:'小娘子請轉……。'聽到小生呼喚,樂隊的打擊樂起'嗒…呔',紅娘的神態(tài)是一驚,先擰上身向右轉, 但下身不動, 側目上下打量張生。內心的潛臺詞是:原來就是那個撲蝶時盯著看小姐的那個書生啊。然后念:'還禮!'當張生說'小生……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紅娘感到非常好笑, 但不要笑出聲,接著笑念:'誰問你來著?'當張生說'小生我還未娶妻呢。'紅娘聽著更不對了,馬上翻臉,用右手一指張生,口氣變硬,憤怒地說:'走!' 下面紅娘有一段流水板唱腔,節(jié)奏是四分之一的,唱詞如下: '你枉讀詩書習經典, 豈不知非禮勿能言。 崔家世代為官宦, 老夫人治家最謹嚴, 素無瓜葛非親眷, 你娶妻之事又何干? 今日幸在紅娘面, 不然你性命就難保全。' 這八句唱詞包含著批評、提醒、訓斥、恐嚇和調侃等幾層意思在內。因此在同樣的節(jié)奏中, 充分發(fā)揮出戲曲節(jié)奏特有的'猴皮筋'式的伸、縮、催、撤, 以突出情緒的變化。我基本上在這段唱腔中有三處變化。前兩句相對一般化, 三句要突出'崔家'兩字, 加大力度, 第四句是'老夫人'三個字要頂著板, 也可以說是齊著板唱, 還要撤下一點速度。第五、六句與前兩句差不多。第七句要弱下來, 把音控制得小一些, 表現出提醒的意思,最后一句又強又慢, 是恐嚇,也是警告, 同時也要給人交代清楚,這是結束句, 樂隊好起收頭。在唱'難保全'三字時,配合著一縱肩, 向觀眾會意地一笑,飄然而下。顯示出紅娘的活潑可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