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們來說,每一座花園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浸潤了我們不同的時光與情感。 在上海一座50㎡的花園里,有著傳統(tǒng)的英式鄉(xiāng)村風格,還滲透了中國天人合一的精神,走進去讓人眼前一亮又不失親切,其中很多的小細節(jié)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這里是Sarah的私家花園,本來一心前往愛爾蘭考取國際會計證的她,被當?shù)氐奶飯@牧歌生活所打動,而毅然轉(zhuǎn)學園藝。學業(yè)完成回上海定居后,她為自己打造了這一個遠近聞名的休憩地,還開始了自己的園藝事業(yè),創(chuàng)立了沙納花園設(shè)計公司。
十年如一日,修成氣質(zhì)“美人” ▼ 當初剛搬進這棟房子的時候,花園只是片空地,連小水渠都是Sarah親自挖出來的,隨后選到合適的鵝卵石,精心地鋪在地上,才慢慢地有了路。 時間從不會辜負努力和等待,從最初的一無所有到現(xiàn)在的流水淙淙,四季常綠,花園里高低錯落花期不同的花草加起來已有七八十種。 10年前開始打造的花園,如今早已出落成一個氣質(zhì)“美人”。 一道低矮的圍墻,圍墻上手繪的彩色陶盆;一扇舊舊的木門,仿佛隨時會走進一個美麗的女子。 院中擺放花兒的藍色椅子,掛著貓咪圖案石塊的木格圍欄和圍欄上散步的老貓。 雨中凋零的矮牛,青磚筑成的花壇和竹子間淌過的水流。 這樣窗前濃濃的綠意,生銹的鐵藝花盆,長了青苔的陶盆和網(wǎng)格上各種各樣的小掛件。 一盞優(yōu)雅的蠟燭燈,擺著茶具的藍色桌布,想象中黃昏坐在這里喝茶,幽黃色的煤油燈點亮。
它不僅負責美麗,還負責實用 ▼ Sarah的想法是將花園分為木平臺就餐區(qū)、草坪活動區(qū)和自然池塘三個區(qū)域。 這個倚樓臨水享美食的地方,一個L型的木制花架,盆花和小綠植依次排開擺放,盡情綻放著美麗。風和日麗的日子里,Sarah和先生在陣陣的花草香里享用著美味,聽著清脆叮咚的流水聲,陶醉在這一方小景中。
池塘被安排在花園的東南角,是由天然石塊圍筑而成的。隱藏在池塘里的水泵降水打上來,從一個潛伏在植物中的小小跌口流出,流淌的聲音很是好聽。
池塘想做到四季有景,常綠睡蓮是不能缺少的,即便是白色、紫色的花朵凋謝,還有深綠色的葉子撐著場面。
在最初設(shè)計花園的時候,Sarah就考慮到了花園的功能性。數(shù)不清有多少次的花開花落,也記不清來過多少朋友,舉辦過多少次的燒烤聚會。
燒烤臺安放在院門的一側(cè),Sarah還在附近種植了迷迭香,它可是燒烤的重要調(diào)味品,烤肉時灑上一些,味道超贊。
另外還種植了檸檬香茅,用來煮粥、蒸煮螃蟹,清香撲鼻;用來泡制花草茶還有去除感冒、治療胃痛的功效。
這個小小的花園還充當著私人植物試驗田的角色。Sarah嘗試引種朋友從世界各地寄來的花種,確定了它們的習性,再篩選適宜的植物材料運用到工作中。
豐富的植物表情讓花園變得熱鬧 ▼ 在上海,一場很少有的大雪過后,千朵萬朵壓枝低,綠色的葉子上、紫色花瓣上、桌椅上和園藝小品上,都覆蓋了一層白雪,那份純潔與美麗,讓人不忍去踏足。
這和很多花園只能在春夏繁花似錦不同,學習植物設(shè)計的Sarah讓花園里每個季節(jié)都有各自不同的表情。
薔薇,有著怒放的生命,Sarah最喜歡它開花時的如火熱情。于是,在花園的圍欄內(nèi)外、入口拱門、建筑外墻、綠地邊角都能看見它的美麗。過了花期,片片花瓣隨風飄到水池、綠地、房間里,依舊動人。
除了薔薇,Sarah不愛大紅大紫,她的小花園里,色彩淡雅的花卉和會因季節(jié)變化呈現(xiàn)不同美感的植物居多:像穗花牡荊、朱焦、紫嬌花、百子蓮、德國鳶尾、花葉繡球、吳風草、松果菊和冰雪溲梳等,不僅好存活,還好搭配。
另外,Sarah還開墾了一個小菜園,種植羅勒、芝麻菜、草莓、西紅柿、辣椒、小蔥等蔬果。每當收獲的時候,那一份成就感往往讓Sarah欣喜不已。
一座好的花園,不僅養(yǎng)眼,還養(yǎng)身養(yǎng)心養(yǎng)神,它讓你體會生命蓬勃的充實感之余,還會成為一條紐帶,連系著身邊重要的人和事。
來源:我的花草生活 |
|
|
來自: 瀞舒凝蘭 > 《養(yǎng)花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