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編 書法作品的章法
第四十七講:款識與印章
款識與印章是書法作品保持完整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款識和印章?怎么安排處理才合適?這一節(jié)我們來具體學(xué)習(xí)。
1.款識
款識,是指書法作品除了正文以外的其它文字。主要用來說明作品的作者姓名、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diǎn)等。從長短上說,可以分為長款和窮款;從位置上說,可以分為上款和下款。落款要與正文相協(xié)調(diào)。題款的稱謂要用雅稱,不要用俗稱。
上款:

題寫在正文的右上側(cè),一般是題寫索書者或贈送者的名字??可蠒鴮懀燥@得對人尊重。上款包括:姓名、稱呼、謙詞。
a.寫給長輩:上款一般寫為:xx先生、女士、方家、老師等。作為晚輩,對長者一般只寫名不寫姓。稱呼后面要寫上謙詞,如:雅正、斧正、正腕、正之、清賞、雅屬、囑書等。如:新華先生斧正,亞楠女士清賞。
b.寫給同輩:上款一般稱xx同志、書友、仁兄、賢弟、學(xué)友等。稱呼的后面也要加上謙詞,如:惠存、留念、存念、留存、清賞、囑書、雅屬等。
c.寫給晚輩:上款一般是:xx學(xué)棣、賢契、賢侄、愛女、愛孫等。
因?yàn)樯峡钪饕菍懨魉鲿呋蛸浰驼叩拿?,平時如果沒有這種特指的情況,一般不落上款。
下款

下款寫在正文的左側(cè)。題寫下款的內(nèi)容包括:正文出處、書寫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創(chuàng)作地點(diǎn)、姓名(字號)、謙詞等。
a.正文出處:落款時,需要寫上正文的作者或題目。例如:范仲淹岳陽樓記句,王維詩山居秋暝(不加書名號)。眾所周知的名言警句,也可以不寫出處。書寫者本人的自作詩或者文章,可以標(biāo)明。比如:自作詩二首,舊作一首。
b.書寫者的創(chuàng)作時間:年份加上季節(jié),或者年份加上月份(年份、季節(jié)、月份的寫法詳見本講后面的書法知識)。例如:乙未立秋甲子荷月等。
較為完整的下款是:王維詩山居秋暝甲午桂月丁謙書。或者:甲午桂月錄王維詩山居秋暝丁謙等。

根據(jù)情況,也可以落窮款。窮款就是既沒有上款,下款也只寫書寫者的名字。
2.印章
印章在一幅書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當(dāng)重要的,具有畫龍點(diǎn)睛之妙。它不但可以使書法作品增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夠寄托書者的抱負(fù)與情趣,還能夠調(diào)整重心,補(bǔ)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wěn)定平衡的作用。書法作品常見的印章有一下幾種:

a.姓名章泛指作者姓名、字號、齋號等代表作者身份的印章,用于作者落款之后。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間隔至少一個章的空位。因其意義比較嚴(yán)肅,固以方形印章為主。用章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號章;一般為白文在上,朱文在下。
b.閑章是為了豐富畫面、完善構(gòu)圖而用的章。內(nèi)容多以作者的喜好、作品的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詞句或形象(如齋號、座右銘、警言睿語、作品的寓意等)。根據(jù)用印的位置又可將閑章分為引首章、壓角章和腰章三類。
引首章:用于作品的右上方,與落款相呼應(yīng),又與畫面融為一體,因此多以自然形狀為主。需要注意,有上款時,不能在上面再加蓋引首章,有上壓下之感,對人不尊重。
壓角章:用于作品下方的一個角上,起降低畫面重心,穩(wěn)定畫面的作用,以方形或長方形為主。
腰章:比較長的作品,視覺上的首尾不能相及,用一腰章能起到連接首尾的作用,多用長條或隨形章。
閑章實(shí)則不“閑”,若鈴印得當(dāng),可與筆墨相映成輝,起到筆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書法知識
書法落款年份、季節(jié)、月份的寫法:
年份,一般要按天干地支來寫。年份是用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輪流搭配而成,六十年一輪。十個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個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落款可以是:壬辰年,甲午年等。
季節(jié),春夏秋冬四季,根據(jù)習(xí)慣和時令,分別為:
春:初春、早春、陽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中秋、暮秋
冬:初冬、中冬、暮冬
月份,落款時的月份按農(nóng)歷寫。
一月:初春、孟春、正月、芳?xì)q
二月:仲春、杏月、麗月、中春
三月:季春、桃月、蠶月、暮春
四月:孟夏、槐月、麥月、清月
五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
六月:季夏、荷月、暮夏、暑月
七月:孟秋、瓜月、涼月、蘭月、
八月:仲秋、桂月、正秋、桂秋
九月:季秋、菊月、暮秋、菊秋
十月:初冬、孟冬、良月、開冬、
十一月:仲冬、暢月、中冬、雪月、
十二月:季冬、臘月、冰月、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