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秦王以子安國君為太子。 [2] 秦王立兒子安國君為太子。 [3] 秦伐趙,取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求救于齊。齊人曰:“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碧蟛豢?。齊師不出,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曰:“復(fù)言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左師公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不得見久矣,竊自??;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愿望見太后?!碧笤唬骸袄蠇D恃輦而行?!痹唬骸笆车梦闼ズ??”曰:“恃粥耳?!碧蟛缓椭越狻W髱煿唬骸袄铣假v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愿得補黑衣之缺以衛(wèi)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碧笮υ唬骸皨D人異甚?!睂υ唬骸袄铣几`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太后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弊髱煿唬骸案改笎燮渥觿t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為之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白髱煿唬骸苯袢酪郧?,至于趙王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霸唬骸贝似浣叩溂吧?,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哉?“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齊師乃出,秦師退。 [3] 秦國進攻趙國,奪取三座城市。因為趙王新即位,趙太后便執(zhí)掌政事,派人向齊國求救。齊國答復(fù):“必須以趙公子長安君做人質(zhì)?!壁w太后不答應(yīng),于是齊國的救兵便不出發(fā)。趙國大臣一再勸說趙太后,太后卻公然對左右隨從說:“誰再提讓長安君去做人質(zhì)的事,我老婆子就要往他臉上吐口水!”左師觸龍求見趙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待他進來。觸龍卻慢吞吞走過來坐下,道歉說:“老臣我腿腳不好,很久沒有來看望太后了,常常以此自我寬恕。又擔心太后的身體有什么不適,所以還是希望能見到太后?!壁w太后說:“老婆子我只能靠人推車來往了?!庇|龍又問:“飯量也減少了吧?”太后說:“只喝粥而已?!边@時,太后臉上的不悅之色已稍稍寬解。觸龍又說:“我的兒子舒祺,年歲最小,又不成器,而我因為年老,私下最憐愛他,想讓他補個黑衣衛(wèi)士的缺去護衛(wèi)王宮,在此向您冒昧請求!”太后說:“可以。他年齡多大了?”回答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年輕,可我想趁我這把老骨頭還沒入土為他做個安排?!碧笳f:“大丈夫也知道疼愛小兒子嗎?”回答說:“比婦人還厲害呢!”太后笑著說:“還是婦人更厲害!”觸龍卻說:“我覺得,老太太您愛女兒燕后勝過愛兒子長安君?!碧笳f:“你錯了!我對燕后遠不如對長安君?!庇|龍又說:“父母疼愛孩子,就要為他們考慮深遠。老太太您送燕后出嫁時,抓住她的腳后跟直掉眼淚,想到她要到遙遠的燕國去,心情十分哀傷。待到燕后離去,您不是不想她,可一逢祭祀就祝愿說:”千萬別讓人把她退回來?!@難道不是為她長久打算,希望她的子孫能在燕國相繼為王嗎?“太后點頭說:”是的?!坝|龍又說:”從現(xiàn)在起三代以前,趙王的子孫被封侯的,現(xiàn)在還有沒有繼承人在位的?“太后回答:”沒有了?!坝|龍說:”這就是說,近的,災(zāi)禍殃及其身;遠的,殃及其子孫。難道說君王封侯的兒子都不成才?只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而無軍功,俸祿豐厚而無勞苦,卻享有國家的許多寶器。如今老太太您提高小兒子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良田美宅,賜給他許多寶器,卻不讓他趁現(xiàn)在為國家立功。一旦您不在世上,長安君靠什么在趙國自立呢?“太后恍然大悟說:”好吧,隨你去安排他吧!“于是下令為長安君備齊一百乘車,去齊國做人質(zhì)。齊國隨即發(fā)兵,秦國軍隊便退回。 [4] 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以伐燕,取中陽;又伐韓,取注人。 [4] 齊國安平君田單指揮趙國軍隊進攻燕國,奪取中陽;又攻打韓國,奪取注城。 [5] 齊襄王薨,子建立。建年少,國事皆決于君王后。 [5] 齊國齊襄王去世,其子田建即位。田建年幼,國事都由王太后決斷。 五十一年(丁酉、前264 ) 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4 年) [1] 秦武安君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 [1] 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九座城,殺死五萬人。 [2] 田單為趙相。 [2] 田單任趙國國相。 五十二年(戊戌、前263 ) 五十二年(戊戌,公元前263 年) [1] 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 [1] 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奪取南陽;又攻打太行山道,予以切斷。 [2] 楚頃襄王疾病。黃歇言于應(yīng)侯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不歸,則咸陽布衣耳。楚更立君,必不事秦,是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應(yīng)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問疾,反而后圖之。”黃歇與太子謀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后,太子不得奉宗廟矣。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太子因變服為楚使者御而出關(guān);而黃歇守舍,常為太子謝病。度太子已遠,乃自言于王曰:“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愿賜死!”王怒,欲聽之。應(yīng)侯曰:“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蓖鯊闹|S歇至楚三月,秋,頃襄王薨,考烈王即位;以黃歇為相,封以淮北地,號曰春申君。 [2] 楚頃襄王病重。黃歇對應(yīng)侯范睢說:“現(xiàn)在楚王的病恐怕難以痊愈,秦國不如讓楚太子回國。太子能夠即位,一定會更加侍奉秦國,感戴相國您的無窮恩德,這樣做既與鄰國結(jié)好,又為秦國儲存下一個有萬乘兵車的幫手。如果不讓太子回去,他只是咸陽城里一個普通老百姓而已。楚國再立一個君王,肯定不會侍奉秦國,那么秦國就失去友邦又斷送了與一個有萬乘兵車大國間的和平。不是上策?!睉?yīng)侯范睢把此話告訴秦王,秦王說:“讓太子的老師先去看看楚王病的情況,回來再做商議。”黃歇與楚太子盤算道:“秦國留下太子,想以此來換取利益。現(xiàn)在太子的力量又做不到什么有利秦國的事。陽文君的兩個兒子都在楚國,楚王一旦去世,太子不在國中,陽文君的兒子肯定會被立為繼承人,那么太子就不能接替祖業(yè)了。太子不如與使者一起逃離秦國,我留在這里,以死來對付秦王?!碧佑谑菗Q上衣服扮作楚國使者的車夫混出關(guān)外;黃歇守在館舍中,常常稱太子生病謝絕來訪。他估計太子已經(jīng)走得很遠,便自己去告訴秦王說:“楚國太子已經(jīng)歸國,走得很遠了。我黃歇情愿領(lǐng)受死罪。”秦王勃然大怒,想照此處理。應(yīng)侯范睢勸道:“黃歇作為臣下,獻身以救他的主子,如果楚太子即位,一定會重用黃歇。我們不如赦免黃歇無罪放他回去,以與楚國結(jié)好?!鼻赝趼爮牧藙窀妫抛唿S歇。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后的秋天,楚頃襄王去世,太子即位為楚考烈王;任命黃歇為國相,封給他淮河以北的領(lǐng)地,號稱春申君。 五十三年(己亥、前262 ) 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262 年) [1] 楚人納州于秦以平。 [1] 楚國把州陵獻給秦國,以求和平。 [2] 武安君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上黨守馮亭與其民謀曰:“鄭道已絕,秦兵日進,韓不能應(yīng),不如以上黨歸趙。趙受我,秦必攻之;趙被秦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矣?!蹦饲彩拐吒嬗谮w曰:“韓不能守上黨,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于趙,不樂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獻之大王!”趙王以告平陽君豹,對曰:“圣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樂吾德,何謂無故?”對曰:“秦蠶食韓地,中絕,不令相通,固自以為坐而受上黨也。韓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禍于趙也。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固能得之于強大乎!豈得謂之非無故哉?不如勿受。”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請受之。王乃使平原君往受地,以萬戶都三封其太守為華陽君,以千戶都三封其縣令為侯,吏民皆益爵三級。馮亭垂涕不見使者,曰:“吾不忍賣主地而食之也!” [2] 秦國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野王。上黨與外界通道被切斷。上黨郡守馮亭與民間人士商議說:“去都城新鄭的道路已經(jīng)斷絕,秦國軍隊每日推進,韓國又無法接應(yīng)救援,不如以上黨去歸順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必定進攻他們;趙國面對秦兵,一定會與韓國親善,韓、趙聯(lián)為一體,就可以抵擋秦國了?!庇谑桥墒拐呷ジ嬖V趙國說:“我們韓國無法守住上黨,想把它獻給秦國,但郡中官員百姓都心向趙國,不愿做秦國的屬下。我們現(xiàn)有大邑共十七個,愿意恭敬地獻給趙王!”趙王把此事告訴平陽君趙豹,趙豹說:“圣人認為接受無緣無故的利益不是好兆頭?!壁w王說:“別人仰慕我的恩德,怎么能說是無緣無故呢?”回答說:“秦國蠶食吞并韓國土地,從中切斷,不使他們相通,本來以為可坐待上黨歸降。韓國人之所以不把它獻給秦國,就是想嫁禍于趙國。秦國付出千辛萬苦而趙國坐收其利,即使我們強大也不能這樣從弱小手中奪取利益,何況我們本來就弱小無法與強大秦國相爭。這難道還不是無緣無故嗎?我們不應(yīng)該接受上黨。”趙王又把此事告訴平原君趙勝,趙勝卻勸趙王接受。趙王于是派趙勝前去接收,封原上黨太守為華陽君,賜給他三個擁有萬戶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又封縣令為侯,賜給三個擁有千戶百姓的城鎮(zhèn)做封地。官員和地方人士都晉爵三級。馮亭不愿見趙國使者,垂著淚說:“我實在不忍心出賣君主的土地還去享用它!” 五十五年(辛丑、前260 ) 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260 年) [1] 秦左庶長王攻上黨,拔之。上黨民走趙。趙廉頗軍于長平,以按據(jù)上黨民。王因伐趙。趙軍數(shù)戰(zhàn)不勝,止一裨將、四尉。趙王與樓昌、虞卿謀,樓昌請發(fā)重使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軍矣,雖往請媾,秦將不聽。不如發(fā)使以重寶附楚、魏,楚、魏受之,則秦疑天下之合從,媾乃可成也?!蓖醪宦?,使鄭朱媾于秦,秦受之。王謂虞卿曰:“秦內(nèi)鄭朱矣?!睂υ唬骸巴醣夭坏面哦娖埔印:蝿t?天下之賀戰(zhàn)勝者皆在秦矣。夫鄭朱,貴人也,秦王、應(yīng)侯必顯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見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則媾不可得成矣?!奔榷毓@鄭朱而不與趙媾。 [1] 秦國派左庶長王進攻上黨,予以攻克。上黨百姓逃往趙國。趙國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接應(yīng)上黨逃來的百姓。王于是揮兵攻打趙國。趙軍迎戰(zhàn),幾戰(zhàn)都不勝,一員副將和四名都尉陣亡。趙王與樓昌、虞卿商議,樓昌建議派地位高的使節(jié)與秦國媾和。虞卿反對說:“和與不和,控制權(quán)在秦國;秦國現(xiàn)在已下決心要大破趙軍。我們即使去求和,秦國也不會同意。我們不如派出使者用貴重珍寶拉攏楚國、魏國。楚國、魏國一接受,秦國就會疑心各國重新結(jié)成了抗秦陣線,那時媾和才可成功?!壁w王不聽虞卿的意見,仍派鄭朱赴秦國求和。秦國接待了鄭朱。趙王便對虞卿說:“秦國接納鄭朱了?!庇萸湔f:“大王肯定見不到和談成功而趙軍就被擊破了。為什么呢?各國都派使者赴秦國祝賀勝利,鄭朱是趙國地位很高的人,秦王、應(yīng)侯肯定會把鄭朱來求和的事向各國宣揚,各國看到趙王派人去求和,便不會再出兵援救趙國;秦國知道趙國孤立無援,就愈發(fā)不肯講和了?!辈痪?,秦國果然大肆宣揚鄭朱來使,而不與趙國進行和談。 秦數(shù)敗趙兵,廉頗堅壁不出。趙王以頗失亡多而更怯不戰(zhàn),怒,數(shù)讓之。應(yīng)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曰:“秦之所畏,獨畏馬服君之子趙括為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遂以趙括代頗將。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蓖醪宦牎3?,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則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蹦死▽⑿?,其母上書,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而進食者以十數(shù),所友者以百數(shù),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鄉(xiāng)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于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如其父,父子異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稱,妾請無隨坐!”趙王許之。 趙兵屢次被秦軍打敗,廉頗便下令堅守營壘,拒不出戰(zhàn)。趙王以為廉頗損兵折將后更加膽怯,不敢迎敵,氣憤得多次斥責他。應(yīng)侯范睢又派人用千金去趙國施行反間計,散布說:“秦國所怕的,只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做大將。廉頗好對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趙王中計,便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藺相如勸阻說:“大王因為趙括有些名氣就重用他,這是粘住調(diào)弦的琴柱再彈琴呀!趙括只知道死讀他父親的兵書,不知道隨機應(yīng)變?!壁w王仍是不聽。起初,趙括從小學(xué)習(xí)兵法時,就自以為天下無人可比。他曾與父親趙奢討論兵法,趙奢也難不倒他,但終究不說他有才干。趙括的母親詢問原因,趙奢說:“帶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趙括談起來卻很隨便。趙國不用他為大將也還罷了,如果一定要用他,滅亡趙軍的必定是趙括。”待到趙括將要出發(fā),他的母親急忙上書,指出趙括不能重用。趙王問:“為什么?”回答說:“當年我侍奉趙括的父親,他做大將時,親自去捧著飯碗招待的有幾十位,他的朋友有幾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給他的賞賜,他全部分發(fā)給將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理睬家事。而趙括剛剛做了大將,就向東高坐,接受拜見,大小軍官沒人敢抬頭正臉看他。大王賞給他的金銀綢緞,全部拿回家藏起來,每天忙于察看有什么良田美宅可買的就買下。大王您以為他像父親,其實他們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請大王千萬不要派他去。”趙王卻說:“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經(jīng)決定了。”趙括母親便說:“萬一趙括出了什么差錯,我請求不要連累我治罪?!壁w王同意了趙母的請求。 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陰使武安君為上將軍而王為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軍,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出兵擊秦師。武安君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括乘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之后,又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武安君出輕兵擊之,趙戰(zhàn)不利,因筑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自如河內(nèi)發(fā)民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兵及糧食。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請粟于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救趙之務(wù),宜若奉漏甕沃焦釜然。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義救亡國,威卻強秦。不務(wù)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齊王弗聽。九月,趙軍食絕四十六日,皆內(nèi)陰相殺食。急來攻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fù)之,不能出。趙括自出銳卒搏戰(zhàn),秦人射殺之。趙師大敗,卒四十萬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蹦藪对p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秦王聽說趙括已經(jīng)上任為大將,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改王為副將,下令軍中:“誰敢泄露白起為上將軍的消息,格殺勿論!”趙括到了趙軍中,全部推翻原來的規(guī)定,調(diào)換軍官,下令出兵攻擊秦軍。白起佯裝戰(zhàn)敗退走,預(yù)先布置下兩支奇兵準備截擊。趙括乘勝追擊,直達秦軍營壘,秦軍堅守,無法攻克。這時,秦軍一支二萬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斷了趙軍的后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堵截住趙軍返回營壘的通道,趙軍被一分為二,糧道也斷絕。武安君白起便下令精銳輕軍前去襲擊,趙軍迎戰(zhàn)失利,只好堅筑營壘等待救兵。秦王聽說趙軍運糧通道已經(jīng)切斷,親自到河內(nèi)征發(fā)十五歲以上的百姓全部調(diào)往長平,阻斷趙國救兵及運糧。齊國、楚國援救趙國。趙軍缺乏糧食,向齊國請求接濟,齊王不給。周子說:“趙國對于齊國、楚國來說,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齒外面的嘴唇,唇亡則齒寒。今天趙國滅亡了,明天災(zāi)禍就會降臨齊國、楚國。援救趙國這件事,應(yīng)該像捧著漏瓦罐去澆燒焦了的鐵鍋那樣,刻不容緩。何況援救趙國是高尚的道義;抵抗秦軍,是顯示威名的好事。必須主持正義援救亡國,顯示兵威擊退強秦。不致力于此事反而愛惜糧食,這樣為國家決策是個大錯!”齊王仍是不聽。九月,趙軍已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都在內(nèi)部暗中殘殺,互相吞吃。趙括窮急,便下令進攻秦軍營壘,想派出四支隊伍,輪番進攻,到第五次,仍無法突圍。趙括親自率領(lǐng)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趙軍于是全線崩潰,四十萬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說:“當初秦軍已攻克上黨,上黨百姓卻不愿歸秦而去投奔趙國。趙國士兵反復(fù)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會有后亂?!庇谑鞘褂眉橛嫲掩w國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個年歲小的回到趙國,前后共殺死四十五萬人,趙國大為震驚。 五十六年(壬寅、前259 ) 五十六年(壬寅,公元前259 年) [1] 十月,武安君分軍為三:王攻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上黨地。韓、魏使蘇代厚幣說應(yīng)侯曰:“武安君即圍邯鄲乎?”曰:“然。”蘇代曰:“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欲無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無幾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睉?yīng)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蓖趼犞铐n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由是與應(yīng)侯有隙。 [1] 十月,武安君白起把軍隊分為三支;王率軍進攻趙國武安、皮牢,予以攻克。司馬梗向北平定太原,全部占據(jù)上黨地區(qū)。韓國、魏國派蘇代用豐厚金銀去勸說應(yīng)侯范?。骸鞍灼鹗欠窳⒓淳鸵獓ズ悾俊狈额≌f:“是的?!碧K代勸道:“趙國一亡,秦王便可以稱王天下了;那時武安君白起將列入三公高位,您能甘心在他之下嗎?即使不愿意屈居其下,也不得不如此了。秦國曾攻擊韓國,圍攻邢丘,困死上黨,上黨的百姓反而都去投奔趙國,天下人不愿做秦國的臣民,由來已久?,F(xiàn)在把趙國滅亡了,北部地區(qū)的人逃到燕國,東部地區(qū)的人奔往齊國,南部地區(qū)的人流入韓國、魏國,你們能控制的老百姓就沒有幾個人了。你們不如乘勢割去趙國的一些領(lǐng)土,就此罷手,不要讓白起獨享大功。”范睢動心,便向秦王建議:“秦兵已經(jīng)疲憊不堪,請允許韓國、趙國割地求和,讓將士們暫時休息一下?!鼻赝趼爮牧怂膭窀妫飧铐n國的垣雍、趙國的六座城后講和。正月,雙方都停戰(zhàn)罷兵。白起從此與范睢產(chǎn)生矛盾。 趙王將使趙郝約事于秦,割六縣。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不遺馀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攻王,王無救矣?!壁w王計未定,樓緩至趙,趙王與之計之。樓緩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秦、趙構(gòu)難而天下皆說,何也?曰:”吾且因強而乘弱矣?!褛w不如亟割地為和以疑天下,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敝,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乎!“虞卿聞之,復(fù)見曰:”危哉樓子之計,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獨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與者,非固勿與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讎也,其聽王不待辭之畢也。則是王失之于齊而取償于秦,而示天下有能為也。王以此發(fā)聲,兵未窺于境,臣見秦之重賂至趙而反媾于王也。從秦為媾,韓、魏聞之,必盡重王,是王一舉而結(jié)三國之親而與秦易道也?!摆w王曰:”善?!笆褂萸鋿|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亡去。趙王封虞卿以一城。 趙王準備派趙郝赴秦國訂立和約,允以割讓六個縣。虞卿對趙王說:“秦國進攻趙國,是因為疲倦了自行撤退呢?還是余力尚能進攻,由于鐘愛大王而不再進兵了呢?”趙王說:“秦國想滅掉趙國已是不遺余力,現(xiàn)在當然是因為疲倦了才退去。”虞卿說:“秦國用全部力量來進攻它不能得手的趙國,疲倦了才退去;那么大王您又把它力所不能奪取的地盤獻上,實際上幫助秦國來進攻自己。明年秦國再來攻打趙國,大王您就沒救了?!壁w王尚未拿定主意,樓緩來到了趙國,趙王便與他商議。樓緩說:“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趙國互相征戰(zhàn),各國都很高興,為什么呢?他們會說:”我們可借著強國去獲益于弱國?!F(xiàn)在趙國不如馬上割地給秦國,一方面安慰了秦國,一方面使各國疑心秦、趙之間已達成默契,不敢再算計趙國。不然的話,各國將借著秦國的怒氣,趁著趙國的疲憊不堪,群起而瓜分。趙國就要滅亡,還談得上什么對付秦國!“虞卿聽說這番話,又來見趙王說:”樓緩的計策太危險了!這樣做更會使天下猜疑趙國,又哪里能安慰秦國的貪心呢!他為什么只字不提這樣做是向天下暴露了趙國的怯懦?再說,我建議不割地給秦國,并非主張絕對不能割地;秦國向您索要六座城,大王卻可以拿這六個城去賄賂齊國。齊國是秦國的世代仇家,齊王一定不會等到趙國使臣告辭就答應(yīng)出兵,于是大王您雖然割地給了齊國,卻可以從進攻秦國得到補償,而且向天下顯示趙國尚有所作為。大王如果以此先發(fā)制人,那么大兵還未開到邊境,就會看到秦國派出使臣帶著豐厚禮物,反而來向您講和。那時再答應(yīng)秦國的講和要求,韓國、魏國知道了,一定會對趙國刮目相看,于是大王您一舉而與三國結(jié)下友好,和秦國交涉也就主動了?!摆w王說:”對?!氨闩捎萸涓皷|方去見齊王,與他商議聯(lián)合對付秦國。虞卿尚未回國,秦國果然已經(jīng)派使者來到趙國了。樓緩見此情形,只好逃離趙國。趙王封給虞卿一座城市。 秦之始伐趙也,魏王問于大夫,皆以為秦伐趙,于魏便??妆笤唬骸昂沃^也?”曰:“勝趙,則吾因而服焉;不勝趙,則可承敝而擊之?!弊禹樤唬骸安蝗唬刈孕⒐詠?,戰(zhàn)未嘗屈,今又屬其良將,何敝之承!”大夫曰:“縱其勝趙,于我何損?鄰之羞,國之福也?!弊禹樤唬骸扒兀澅┲畤?,勝趙,必復(fù)他求,吾恐于時魏受其師也。先人有言: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將及己也。今子不悟趙破患將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子順者,孔子六世孫也。初,魏王聞子順賢,遣使者奉黃金束帛,聘以為相。子順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為治世也,雖蔬食飲水,吾猶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祿,吾猶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使者固請,子順乃之魏;魏王郊迎以為相。子順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諸喪職者咸不悅,乃造謗言。文咨以告子順。子順曰:“民之不可與慮始久矣!古之善為政者,其初不能無謗。子產(chǎn)相鄭,三年而后謗止;吾先君之相魯,三月而后謗止。今吾為政日新,雖不能及賢,庸知謗乎!”文咨曰:“未識先君之謗何也?”子順曰:“先君相魯,人誦之曰:”裘而芾,投之無戾。芾而裘,投之無郵?!叭?,政化既成,民又誦曰:“裘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裘衣,惠我無私?!蔽淖上苍唬骸澳私裰壬划惡跏ベt矣?!弊禹樝辔悍簿旁?,陳大計輒不用,乃喟然曰:“言不見用,是吾言之不當也。言不當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祿,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仕。人謂子順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行將何之?山東之國將并于秦;秦為不義,義所不入?!彼鞂嬘诩?。新垣固請子順曰:“賢者所在,必興化致治。今子相魏,未聞異政而即自退,意者志不得乎,何去之速也?”子順曰:“以無異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無良醫(yī)。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義事之,固不獲安;救亡不暇,何化之興!昔伊摯在夏,呂望在商,而二國不治,豈伊、呂之不欲哉?勢不可也。當今山東之國敝而不振,三晉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齊、楚已屈服矣。以此觀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盡為秦乎!” 秦國攻打趙國之初,魏王征求群臣對此事的對策,大家都認為秦國進攻趙國,是對魏國有利的事??妆髤s質(zhì)問:“為什么這樣說?”回答是:“秦國戰(zhàn)勝趙國,我們也順勢向它屈服;如果秦國打不贏趙國,我們就趁它疲憊不堪予以攻擊。”孔斌反駁說:“不對。秦國自從秦孝公以來,沒打過敗仗,現(xiàn)在又重用良將白起,哪里有疲憊可讓我們趁?”有個大夫說:“即使秦國戰(zhàn)勝趙國,那對我們魏國有什么壞處呢?鄰國的羞辱難堪,正是我國的幸運福氣??!”孔斌又反駁道:“秦國,是個貪婪暴虐的國家,一旦戰(zhàn)勝了趙國,必定要把矛頭轉(zhuǎn)向其他國家。我擔心那時魏國就將面臨秦軍的攻擊了。古人說過:燕雀筑窩在屋檐下,母鳥哺育小鳥,嘰嘰喳喳地都很快樂,自己以為很安適。灶上煙筒忽然竄起火苗,高大的房屋即將被焚,而燕雀面不改色,不知道災(zāi)禍就要殃及。現(xiàn)在你不明白,趙國一旦滅亡,災(zāi)難就會降臨魏國的形勢,難道人和燕雀一樣嗎?”孔斌,是孔子的第六世后人。當初,魏王聽說孔斌賢明,便派使者攜帶黃金綢緞,聘請他為相??妆笳f:“如果大王能夠采納我的方針,可以為大王安邦治世,即使讓我吃蔬菜,喝涼水,我也愿意。如果只是讓我穿上一身貴服,供以豐厚俸祿,那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魏王哪里會缺少一個老百姓呢!”使者再三延請,孔斌才前往魏國,魏王親自出城迎接,拜他為相??妆蟊愠窊Q了一批靠關(guān)系受寵的官員,代之以賢良人才;剝奪去不干事者的俸祿,轉(zhuǎn)賜給有功之臣。那些失去職位的人都不高興,于是制造出謠言。文咨把這些話告訴了孔斌。孔斌說:“從來不能與老百姓共商創(chuàng)業(yè)大事!古代善于治理政事的人,起初時都免不了被誹謗。子產(chǎn)在鄭國做相,三年以后流言蜚語才停止。我的祖先孔子在魯國做相,也是三個月以后誹謗才終止的?,F(xiàn)在我每日改革政事,雖然趕不上前代圣賢,難道還考慮誹謗之言!”文咨問:“不知道當年對尊祖上有什么誹謗?”孔斌說:“先祖在魯國任相,有人唱道:”穿鹿皮袍的權(quán)貴,抓起他來沒有罪;權(quán)貴穿著鹿皮袍,抓起他來都叫好。‘等到三個月以后,風(fēng)氣教化逐漸調(diào)養(yǎng)成型,百姓們又唱道:“穿皮衣,戴殷帽,我們的心事他想到;戴殷帽,穿皮衣,一心為民不為己?!蔽淖筛吲d地贊嘆說:“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您與古圣賢相比也不差?!笨妆笤谖簢蜗喙簿艂€月,每次提出重大的建議都不被魏王采用,于是喟然長嘆:“建議不被采納,是我的建議有不合適的地方,建議不合君主的心意,我再做他的官,享用他的俸祿,是不做事白吃飯,我的罪過也太大了!”說完便稱病辭去職務(wù)。有人對孔斌說:“魏王不用你,你為什么不到別處去呢?”孔斌回答:“到哪里去呢?崤山以東的各國都將被秦國吞并;秦國的行為不仁不義,我決不去那里?!庇谑窃诩倚蒺B(yǎng)。新垣固問孔斌:“圣賢所到之處,必定是振興教化、修明政治。而你在魏國做相,沒聽說干出什么特殊的政績就自行引退了,猜想你是不是不得志?否則為什么那么快就辭職呢?”孔斌說:“正因為沒有特殊的政績,所以自己引退了。而且在不治之癥面前,顯不出好醫(yī)生的本領(lǐng)?,F(xiàn)在秦國有吞并天下之心,用仁義之道去事奉它,自然是得不到什么安全;所以,當今拯救危亡都來不及,還侈談什么振興教化!當年伊尹曾做過夏朝的官,呂望曾做過商朝的官,但這兩個王朝最終無法救藥,難道是伊尹、呂望不愿意嗎?實在是因為大勢已不可挽回?,F(xiàn)在崤山以東各國都疲憊不堪、萎靡不振,韓、趙、魏三國爭相割地以求偷安,二周折腰歸順秦國,燕國、齊國、楚國也屈服了。由此預(yù)見,不出二十年,天下都將歸秦國所有了!” |
|
|
來自: 木樁指路 > 《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