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近年來,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手段花樣百出,并引得老人頻頻中招。 為何受騙的總是老人? 2016年下半年,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較大;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嚴重不足,精神孤獨問題嚴重等。 詐騙能得逞,正是瞄準了老年人所面臨的這些問題。 這其實也在提醒我們,拿出能切實滿足老年人需求的服務,發(fā)展相關產業(yè),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提起老年人,你會將這個群體與哪些新聞聯(lián)系在一起? 從頻繁爆出的老年人被騙新聞里,人們認為,已近暮年的他們,對財富,對健康,對關愛,有著近乎狂熱的渴望。 但背后,或許并非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簡單。 他們只是“財迷心竅”嗎? 最近,王愛英掌管了一輩子的家庭“財政大權”要被迫交出了。 向這位82歲的石家莊市某小學退休教師“逼宮”的,是她的3個女兒。 導火線,是幾天前因為想再購買一個號稱“能1000元變8000元的理財產品”,她竟然哭天搶地向女兒下跪借錢。而她自己的畢生積蓄和每月的絕大部分收入,早已全“投”給了各種從未兌現(xiàn)過收益的所謂“理財產品”。 每月四五千元的退休金,加上名下6間門臉每間每月1200元租金,王愛英的月可支配收入逾萬元??赏顿Y上癮的她,如今卻連1000元現(xiàn)金都拿不出來了。 老人沉迷投資理財,將養(yǎng)老錢賠得血本無歸,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如今針對老年人的理財詐騙正愈演愈烈?!崩^2010年推出《老年人防騙避險手冊》后,最近省老年事業(yè)促進會編纂的《老年人防騙手冊》又將付梓出版。對于老年人因“求財心切”而屢屢被騙,該會常務副會長孫鳴改痛心疾首,“前些年老人們受騙多集中在保健品推銷上。最近幾年,銀行類詐騙、保險類詐騙等理財類詐騙卻占了大頭?!?/p> “人老了不就應該安安心心享清福嗎,怎么越老越‘財迷’呢?”對于王愛英的行為,小女兒張秀麗百思不得其解。 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步入老年,就意味著清心寡欲、頤養(yǎng)天年。而且,對大多有養(yǎng)老金的城市老人而言,維持基本生活并不困難。 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卻偏偏有為數不少的老人,會為了一包掛面、幾個雞蛋,就穿越大半個城市,耗上大半天,去參加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公益”講座。更有不少老人,因禁不住理財產品的高額利息引誘,上當被騙。 在孫鳴改看來,被騙老年人表現(xiàn)出對財富過度執(zhí)著的渴求,“其實有著時代和社會的烙印”。 幾天前,滄州市民吳春麗趁午休時間回家看望獨居的母親袁素喜。特意帶了燒雞和鹵菜的吳春麗,本想陪75歲的母親一起吃頓豐盛的午餐,可沒想到,老太太卻另有安排——“有冬瓜,我炒一炒,一半當菜吃,一半摻水當湯喝,就著吃點饅頭?!蹦赣H的安排令她難以忍受。 有關專家分析,王愛英和袁素喜這一代老年人,與一直在和平年代且溫飽有保障的兒孫輩不同,曾經的饑餓、貧窮留給她們的恐懼和陰影,并未隨著生活條件的日漸充裕而從內心徹底消失?,F(xiàn)實中社會財富的巨大增長,已遠遠超出了她們中大多數人的認知能力范圍。 2016年9月,石家莊市警方依法查處一個依托“心未來互聯(lián)平臺”網站進行傳銷的犯罪團伙。經警方查證,這一團伙以“購買商品一律全額報銷”為噱頭,誘騙吸引大量會員以高價瘋狂“搶貨”,積蓄巨大資金池,當收斂巨額貨款后,便卷款跑路。不僅在石家莊,在唐山等地近期也有類似團伙被查處。 而在這些明顯不符合常理的詐騙案件中,老人又是中招最多的群體。 “我辦了4萬元的貨,可就算他跑了,我手里還有4臺電腦呢,虧不了。”一位被騙老太太這樣跟“買友”交流經驗。其實,他們以近萬元高價買下的電腦,市場價超不過2000元。 專業(yè)化、科技化、團伙化、信息化,騙子的手段越發(fā)高級??蔀楹斡行├夏耆嗽谝淮未握嫦啻蟀缀?,卻仍在一次次“自投羅網”,而且還“越勸越任性”呢? “騙子整個講座,打上領帶就是理財高手,穿上白大褂就是專家名醫(yī)??赡憧窗桑啾茸优?,老人家似乎更容易相信這些人。”孫鳴改分析說,有些老年人上當受騙,固然有擔心兒女“惦記自己財產”的小心思,可更主要的,還是老一輩人曾經歷的那些傳播手段單一、組織化程度高的時代,使他們對“組織化”的傳播形式更容易產生依賴感。 而騙子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準確地捕捉到了老人的心理。 已知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中,大多數騙子都善于采用舉辦講座、旅游等形式來招攬老年人。個別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模仿老年大學、提供音樂書畫茶座形式的“升級版”詐騙,移動終端上針對中老年群體的各種行騙手段也在花樣翻新、層出不窮。 騙子“投其所好”,是因為有利可圖。有關人士認為,在這場老齡市場“爭奪戰(zhàn)”中,除了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金融市場管理,加強對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之外,擁有豐富資源和權威性的正規(guī)企業(yè)、老年組織、權威媒體,是不是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服務活動?老年產業(yè)正如一片深海,還在等待有心人來開拓。 他們只是“恐懼死亡”嗎? 12月8日晚上8點鐘,當李敏露吃過晚飯去看望父親時,一身倦意的父親剛剛回家。當天,69歲的老李趕了三場保健品講座,一天沒著家。 四處參加保健品講座,已經成為這位邯鄲某國企退休職工的“每日必修課”。 理財之外,老人們“敗家”的另一個大頭便是“剁手”保健品。 老李對保健品癡迷到什么程度? “120平方米的三室一廳里,摞得到處都是保健品,幾乎沒地兒下腳。”說起父親的“收藏”,李敏露直撇嘴,“每次去他那兒,還總要給我?guī)Щ貋硪欢??!?/p> 對生活百般節(jié)儉,唯有在延續(xù)生命上孤注一擲。很多人不解,為什么這一代老年人對保健品表現(xiàn)得如此狂熱? 面對如此多“病急亂投醫(yī)”的被騙老人,很多人傾向于簡單概括為老人“怕死”,并認為過度追求健康是老人的心理軟肋。 然而,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似乎不難理解老人們此舉背后的怕與憂。 一年前,67歲的石家莊某國企退休職工羅松琴曾參加一個保健品公司組織的體檢。與她一起參加體檢的30多位老人“全被測出有病”,有的還“很嚴重”。羅松琴說,雖然大家私下里已經交流過“不要輕易上當”,可當有人被檢查出“身患重病”,“醫(yī)生”一臉嚴肅地警告其“必須及早治療”時,連等在旁邊的其他老人,都緊張得直冒汗。 “歲數一大,誰沒個毛???就是人家不檢查,自己也能感覺到不舒服,一檢查,那不更心虛?” 成為老年人,意味著要面對身體的逐漸衰弱,面對社交圈的成員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離世……就如同美容院向女性顧客推銷產品時,會利用女性對于自身年齡與容貌的焦慮感一樣,老人對死亡的焦慮感恰恰給了騙子大做文章的突破口。 “我要活到120歲,不給你們添麻煩!”每次只要一聽張秀麗提“保健品”,王愛英就會斬釘截鐵地回給女兒這句“豪言壯語”。張秀麗不禁納悶,“大小也算個知識分子”的母親,怎么會對各種明顯自吹自擂、夸大其辭的保健品深信不疑。 王愛英獨居,理論上講,她也應該像很多老人一樣,渴望和子女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但張秀麗每次帶孩子們過去,吃完飯待不了一會兒,便會被老人家催促著“快走”。 隨著退休金制度的普及和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老年人能夠更好地在經濟上安排自己的生活。相比原來與兒孫住在一起的家庭模式,他們開始選擇社會學家所謂的“有距離的親密”。在我國,老年人獨居的比例在迅速攀升,現(xiàn)實情況和新的生活習慣,都使他們往往更傾向于居家自助的養(yǎng)老方式。 “其實誰不知道都有死的那一天。相比死,我們一是怕癱在床上活受罪,二是怕給孩子添麻煩。與其說老年人是‘怕死’,倒不如說是怕生病?!痹谒劳鼋箲]外,羅松琴給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隨著醫(yī)學的進步,生命的衰亡過程變成一條長長的、緩緩的曲線。在體內的最后一個備用系統(tǒng)失靈之前,從身體正常到半失能、失能,老人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面對。在這段時間里,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老人的日常護理和醫(yī)療需要不斷跟進,但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領域還存在相當多的空白。 而這也給騙子留下了巨大操作空間。 “還是自己買一臺吧,等著免費用設備的人太多。”前幾天,家住石家莊青園小區(qū)的王大爺咬咬牙,花8000元買回了一臺自己也說不清名目和原理的“治療儀”。70歲的他一直受類風濕困擾,自從開始到某保健品店免費試用這種設備后,感覺身體松快不少。 可8000元的價格,令附近社區(qū)醫(yī)院的一位醫(yī)生很是吃驚?!鞍赐醮鬆數拿枋觯菓摼褪强倦?、理療一類的產品,確實能緩解身體的酸痛,但并不具備治療效果,只能起到一定保健功能,正常售價不超過4000元?!?/p> 這位醫(yī)生的評價也反映出目前老年保健服務的尷尬。 對于老年人來說,伴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身體日漸增多的小毛病是切實存在的,但又往往嚴重不到住院或治療。而在現(xiàn)實情況下,除非病人有明確的、可以修復的問題,否則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對老年人伴隨機能衰退產生的諸多慢性病,往往沒有太多余力關注。 這也意味著,從進入老年到最終失能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間,老人所需要的疾病預防、定期體檢、康復護理,乃至日常的保健服務和膳食,都主要靠自己想辦法解決。 當老年人為緩解病痛對日常保健產品和服務的諸多需求,在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或組織得不到滿足時,就難免會自亂陣腳,進而“自投羅網”。而有些人正是看準了老人對失能、失智的恐懼,提供一些“治不好病,也吃不死人”的所謂保健品,以高出市場幾倍的價格向老年人兜售。 我國的老齡事業(yè)所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但相比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活需要,對比騙子的“見縫插針”,我們依然有諸多領域亟待開發(fā)。 我省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15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212.49萬,占總人口的16.3%;到2020年占比將達18%,接近中度老齡化社會。 這個龐大的老年群體,意味著一個前景可期的巨大市場。 12月2日,我省通過《河北省居家養(yǎng)老服務條例》,該條例詳細給出了居家養(yǎng)老服務標準和要求,為相關主體提供指導和規(guī)范,以方便社會各界有針對性地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隨著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的推進,承接京津養(yǎng)老服務也正催生出巨大的市場商機。 不論是現(xiàn)實需求,還是政策推動,我省的養(yǎng)老服務正迎來難得機遇期。 他們只是“空虛寂寞”嗎? 最近,劉金娥迷上了參加講座。劉金娥退休前是承德某醫(yī)院的護士,對保健品絕不“感冒”,對講座舉辦方贈送的雞蛋、掛面之類的小恩小惠也并不在意。她之所以迷上講座,最主要的,竟是“好歹每天能打發(fā)點時間”。 去年9月,劉金娥兩歲半的雙胞胎孫子進幼兒園了。猛地從原來“打仗似的帶倆娃模式”中解脫出來,她竟陷入了巨大的失落感中?!叭巳硕加凶约旱氖赂?,連兩個小不點都有自己忙的了,我卻閑了下來?!?/p> 不再需要早出晚歸,也不再需要大量的腦力、體力勞動,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被打破,伴隨著從“工作模式”到“退休模式”的切換,老年人的生活內容變簡單了,可對很多人而言,隨之而來的竟是空虛。對那些沒什么興趣愛好的老年人來說尤甚。 “整天參加講座,說不定哪天就被洗了腦?!弊詮?年前女兒一家到山東工作開始,羅松琴便開始了閑極無聊的“留守”生活。 在石家莊市體育大街至廣安街、中山路至和平路之間,有大片從“一五”期間就落戶于此的國企宿舍區(qū)。這里,也是石家莊最大的老齡化社區(qū)之一。羅松琴就住在這一帶。 “就我們小區(qū)來說,大約六七成老人跟我一樣,真是沒事可做?!贝蠖爝€跟鄰居們一起圍在樓頭空地上曬太陽的羅松琴,覺得自己的生活沒什么可抱怨的。但擺在她和這些同齡人面前的,是巨大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慰藉。前段時間江蘇某養(yǎng)老院為了鼓勵子女多探望,甚至推出了“獎孝金”,這樣的新聞讀來不免令人五味陳雜。 “孩子們一個是忙,再一個就是,即便來看你了,除了問問吃飯睡覺,也沒啥話題可聊?!弊盍顒⒔鸲鸩粷M的是,每次女兒回來,即便閑扯幾句家長里短,女兒的眼睛也是只顧盯著手機。說著,劉金娥嘆了口氣,“人家搞推銷的,都比自個家孩子有耐心?!?/p> “哥哥姐姐出錢,我們出力!”正是看中了老年人的情感空虛,為了增強老人的好感,時下的各種推銷人員往往大打親情牌,更有甚者,起初還是叫著“大爺”“大媽”,后來就直接成了“爸爸”“媽媽”。 “從這個角度來說,騙子們真的很‘敬業(yè)’,很‘投入’?!睂Υ?,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教授、河北省法學會老年法學研究會秘書長肖輝,曾目睹過這樣一幕——“當時我在等公交車,不遠處一場講座剛結束,只見工作人員分組帶著老人們來乘車。老人都有老年證或者免費公交卡,但工作人員非要一個一個地為老人投硬幣。老人們嘴上說著‘浪費’,可臉上卻樂開了花。每到一站時,這些工作人員又細心地將一位位老人扶下車。你說,擱你是個老人,你不覺得是被溫暖、被尊重嗎?” “耐心”“關愛”是行騙的“秘笈”,“自尊”則是騙子絕不會觸碰的底線。 “老人們退休后,由于社會角色的轉變,難免會出現(xiàn)沮喪和失落的情緒,而騙子非常注意這些,絕對不會讓老人感覺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肖輝解釋道。 最近,中國青年報組織了一個幫助老年人接觸互聯(lián)網的活動,記者發(fā)現(xiàn)在使用互聯(lián)網時,老人的大多數問題來自微信使用。問及最多的是:我怎么能看到女兒的朋友圈?我怎么才能加入家庭群?你能教我給家人發(fā)紅包嗎? 老人的老年機、年輕人的智能手機,看似不同的兩代通信工具,背后卻意味著,本來擁有社會經驗和資源優(yōu)勢的老人,在家庭和社會中話語權的喪失。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省已不乏“老二代”、842結構家庭。2015年底,我省8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55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2.4%。 “年齡權威”,曾是他們根深蒂固的信仰。以往,老年人憑借社會經驗,常常被視為權威。然而隨著信息和傳播技術的發(fā)展,這一代老年人的地位卻前所未有地被動搖了。 “老年人本身就處在生命的特殊時期,生理、心理狀態(tài)都發(fā)生著變化。隨著社會發(fā)展,角色轉變,他們的家庭地位也會隨之下降,心中難免沮喪和失落,甚至產生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tài)的行為,并寄情于騙子給的一點點尊重和關愛。”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記憶門診主任醫(yī)師劉麗軍分析道。 “編完這本防騙手冊,作為編者我們非但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相反,心情更增添了沉重?!绷顚O鳴改困惑的是,老人被騙已經是個老問題,但“無論怎么講,就是沒改善”。 “防止老人被騙最堅實的‘防火墻’是真正關愛老人、尊重老人,我們要認識到,‘老’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從眼前看,是社會風氣問題,但從長遠看是社會的公序良俗?!睂O鳴改表示。 關愛老人,尊重老人,了解他們的處境,研究他們的需求,這不僅是子女,也是那些希望從老年產業(yè)的巨大市場前景中獲得財富的從業(yè)者,要學習的。 (為保護個人及家屬隱私,文中老人和家屬均為化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