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年前的今天,有一種非常危險的東西在地球上被發(fā)現(xiàn)…… 1898年12月26日,皮埃爾·居里和他的妻子瑪麗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一份報告,宣布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元素。 鐳 上過初中的都知道,這玩意放射性特別強。波叔說它危險不是開玩笑的。 這個皮埃爾的妻子瑪麗,就是耳熟能詳?shù)?span>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大伙的老熟人,她的名字沒少在作文本上露臉,一直霸占著勵志雞湯最常出現(xiàn)的名人前三甲。 因此我們倒背如流:著名的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鐳的母親”,兩次諾貝爾獎得主。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她,現(xiàn)在任何治療癌癥的放射療法都無從談起。 她開啟了人類對于原子屬性的探索。 
然而,教科書永遠不會告訴你,這個勵志人物在背后遭受了怎樣的不公、歧視和打擊。 無論是在科研工作,還是在個人私生活上,當時的人們對她的包容度似乎都極低。 正應了那句: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一個女科學家,更是難上加難。 1903年,瑪麗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在今天這已成為歷史事實。 可你不知道的是,當時在由4個科學家聯(lián)合署名的提名信中,卻沒有提及瑪麗的名字,功勞被歸結(jié)于另一個出身化學世家的貴族科學家貝克勒爾。  貝克勒爾是天然放射性這種自然現(xiàn)象很偶然的發(fā)現(xiàn)者,他還曾經(jīng)錯誤地認為它是某種特殊形式的熒光。 波叔看來,至少在這件事上,貝克勒爾是被餡餅砸到頭上了。不過那一年他分走了一半的諾貝爾化學獎獎金。 他還說: 居里夫人的貢獻是充當了皮埃爾·居里先生的好助手,這有理由讓我們相信,上帝造出女人來,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事實是瑪麗主導了研究,認真算起來皮埃爾才是她的助手好不好?  科學這么嚴肅的領(lǐng)域,誰有什么樣的貢獻一目了然,對女性身份的歧視尚且如此,那么在生活方面,女性遭受的不公更是可想而知。 1906年,皮埃爾在一次車禍中喪身,瑪麗突然失去了生活中的丈夫、工作中的戰(zhàn)友。 她的生命一度陷入冰封狀態(tài)。? 
新的愛情是讓生活告別低谷最好的力量。 4年之后,46歲的瑪麗迎來生命中的第二次愛情。 他就是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 這也是一個大牛。 學過高等物理的同學都知道“朗之萬方程”、“朗之萬分子動力學”,都是以這位法國物理學家命名的。有菠菜當初就被這些知識點搞得快發(fā)瘋了,對朗之萬咬牙切齒吧? 雖然朗之萬比瑪麗小5歲,但也不算很懸殊,而且兩個人成就都這么高,又有共同語言,剛好相配啊。? 
沒那么簡單。 瑪麗和朗之萬有一層關(guān)系,成了他們在一起的第一個阻礙: 朗之萬曾經(jīng)是皮埃爾的學生。 說起來,朗之萬像楊過叫小龍女那樣叫瑪麗“姑姑”,一點都不違和。 師生戀兼姐弟戀,雖然很非主流,放在今天這種組合也是可以接受的。 問題是還有第二個阻礙,就不那么容易忽視了: 朗之萬是個有婦之夫,而且還有4個孩子。 朗之萬與妻子也就是說,瑪麗成了別人的小三。 但愛情一來,大壩都攔不住。 他們在巴黎租了一間公寓當愛巢,瞅著機會就相聚溫存,分別時就情書纏綿。 他們也沒想藏著掖著。 波叔想,愛到情濃時,一舉一動都情意滿滿,就是想藏也藏不住啊。 不出意料,這段愛情在當時的巴黎掀起了滿城風雨。 朗之萬的妻子在發(fā)現(xiàn)丈夫跟瑪麗關(guān)系非純潔的師生關(guān)系之后,采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 她雇人撬開了兩人合租的公寓,一番搜查之后,發(fā)現(xiàn)了瑪麗寫的情書。 朗夫人一沒燒,二沒撕,而是把情書寄給了報社。 諾貝爾獎女得主勾引已婚男學生,天大的新聞。第二天的報紙馬上把情書公諸于世,白紙黑字,看你賴不掉了吧?  整個巴黎炸開了鍋。 一個躋身于頂級科學家之列的女性,本來就是人們不以為然的事情,現(xiàn)在你還去當小三? 更刺激人們的是,瑪麗在信中提到了自己具有強烈的性需求,并且試圖滿足它們。 那個時代的規(guī)則是,女人根本不應當有性需求,即使產(chǎn)生了性需求,也應當設法忽視它、壓抑它、磨滅它。 理直氣壯地聲稱希望愛人滿足它,這不是蕩婦是什么? 必須口誅筆伐,往死里整。 瑪麗是波蘭人,陷入道德狂歡的人們把一個羞辱性的稱號釘在了她的身上: “波蘭蕩婦” 這段往事甚至在法國掀起了一場仇外情緒,不單是瑪麗自己倒了霉,不少跟她一樣來自外國卻在法國定居的人們也被殃及。 所有的辱罵,瑪麗都能強忍過去,但是現(xiàn)實的人身攻擊,讓她恐懼。 一天晚上,瑪麗剛從比利時參加完會議回到家,就看到一大群人圍在自家門口,叫嚷、謾罵,還用石頭砸門窗,兩個女兒在家里嚇得瑟瑟發(fā)抖。? 她不得不收拾東西,帶著女兒逃到朋友家里。 
此時,愛人和朋友的背叛,更是讓瑪麗失去反抗的意志。
她身邊的保守派朋友,恨不得馬上與她劃清界線,一個個聲稱要她“滾出法國”。 在瑪麗遭受人生最惡毒的攻擊時,情夫郎之萬做了什么? 他也爺們兒過一回。他找到寫新聞的那名記者,聲稱要與對方?jīng)Q斗。 可是最終兩人面對面互瞪許久,誰也沒勇氣開槍。 郎之萬就不了了之了。對瑪麗,他再也沒有安慰,沒有表態(tài),更沒有行動。 外界充滿敵意的聲討,民眾的惡毒謾罵,朋友的翻臉不認人,愛人的懦弱背叛……瑪麗終于被打挎了。 她住進了一家修女開辦的醫(yī)院。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修養(yǎng)之后,瑪麗又回到了工作研究上。外界仍然對她充滿敵意,她只有視而不見,用工作來填滿一切空余時間。 法國是個號稱“浪漫之都”的國度,卻始終無法容忍一個勇敢追求真愛的女人,這在波叔看來,也真夠匪疑所思的。 直到1911年,她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民眾對她的反感才慢慢減輕。  一戰(zhàn)時,瑪麗設計制作和親自操作的X光機在戰(zhàn)場上拯救了受傷的上百萬法國士兵,人們才開始重新接受這位偉大的科學家。 到頭來,只不過是那個時代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 波叔為什么這么肯定?因為很明顯,在這件事情上,另一個男性主角就沒有受到多大的攻擊。 事實上,朗之萬與妻子的感情早就破裂。事發(fā)之后,為了維系婚姻,他的妻子竟然允許他跟一名女秘書鬼混。后來他還跟另一名學生保持了曖昧的關(guān)系。 這事放在男人身上,人們大多輕描淡寫:不就是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嗎? 可到了女人身上,就成了淫娃蕩婦,恨不得將她踩得永不翻身。 當然,在這件事情上,瑪麗也有忠實的支持者,其中一位就是愛因斯坦。波叔很欣賞愛因期坦對這件事的看法: 如果他們相愛,誰也管不著。
波叔相信,瑪麗對朗之萬確實是真愛。 無論是名是利,當時的瑪麗早就在朗之萬之上,她不圖財,更不用借他之名來上位。 瑪麗只不過是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而己。  當然,如果她幸運一點,愛上的是一個沒有婚姻的男人,那就不會發(fā)生那么多風波。
但愛情就這樣發(fā)生了。她只是不太走運。你讓波叔怪她?波叔不忍心。 如果朗之萬敢于正視自己的感情,敢于結(jié)束已經(jīng)形同虛設的婚姻,那么瑪麗會不會生活得更幸福一點? 怪就怪她的愛的分量,朗之萬承擔不起吧。 1946年,74歲的朗之萬去世。 這時候,離瑪麗去世已經(jīng)過去12年。 和他分手之后,她孤獨地過完了余生。 波叔說: 相愛是兩個人的事,誰也管不著。
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發(fā)出重重的嘆息。  承認吧,其實你就是一巨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