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翔縣陳村鎮(zhèn)上營村:  一鏟挖出百年前“軍事要塞” 2016.12.5寶雞日報     本網(wǎng)訊 “上營堡子石碑的出現(xiàn)和堡子殘存遺址,對于研究鳳翔清代的軍事防御設(shè)施非常有價值。”12月1日,經(jīng)過再次實地考察后,鳳翔縣博物館文物專家孫宗賢對記者說。 村民:從小就在堡子里玩耍     “打小就經(jīng)常坐在碑頭上玩耍,由于石碑埋得較深,誰也不知道碑身上面寫了些什么,要不是前段時間挖土修路時,一鏟挖出半邊石碑,我們也搞不清楚上營堡子到底修于何時?有何作用?”今年65歲的鳳翔縣陳村鎮(zhèn)上營村村民黃科強說。     黃科強熱情地帶領(lǐng)市縣文物專家仔細(xì)查看了露出少半面的石碑和殘留的堡子城墻。上營堡子位于上營村北30米的黃土臺塬上,西至溝邊,南鄰村莊,北200米處有一水庫。堡子北面還殘留著土城墻,墻體上留有防御用的射擊孔,從射擊孔向里看是一個能蹲下兩個成年人的窯洞。“從小我們就在堡子里玩耍,那時堡子四周的城墻非常完整,在石碑的右側(cè)有一個缺口,是唯一能進出堡子的通道。聽老人講堡子占地40畝,內(nèi)有一口水井,蓋滿了房子,還有集市,城墻門樓非常漂亮,大門一關(guān),生活在里邊的人一兩個月都可以不出來,而石碑就位于城樓門的外邊。城墻毀于上世紀(jì)60年代,夯土后來被當(dāng)做肥料施到了地里?!秉S科強說。  專家:有研究價值目前已保護     由于深埋土中的緣故,裸露出的石碑字跡非常清晰,石碑正面的左側(cè)留款是“光緒三十三年”,距今已有110年了。石碑陰刻有捐款人的姓名、款項,有邑庠生某某等,明清時期州縣學(xué)叫“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石碑對明清時代科舉制度的研究也有參考價值。更加巧合的是,捐款人中還有一位姓黃,黃科強開玩笑說:姓黃的可能是自己的前輩。由于石碑大部分還埋在土中,“光緒三十三年”到底是指堡子的修建年代,還是修葺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     “堡寨為地方武裝之防御工程,大都依山傍溝,地勢險要,上營堡子對于研究鳳翔清代的軍事防御設(shè)施、人文地理非常有研究價值,目前文物部門已對石碑和遺址進行了保護?!睂O宗賢說。 寶雞日報記者 孫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