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者有其樂,觀者方自慚 ——韋應物《觀田家》欣賞
陳敏昭
(三門峽行政學院生活管理教研部 472000)
韋應物是中唐著名的山水詩人,其生活雅致,講究,性高潔,一生都過著舒適、富裕、高貴的生活。韋應物的詩風恬淡,意境高遠,沖和閑逸,語言樸素,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人們習慣上把他與王(王維)、孟(孟浩然)、柳(柳宗元)并稱。其山水田園詩多清麗閑淡,景致優(yōu)美,感受深細,清新自然,平和之中偶露幽憤之情,雅致之時常常反映民間疾苦,頗富于同情心。《觀田家》就屬于這樣的佳作。 【原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欣賞】韋應物出身長安萬年大富豪之家,少時嬌生慣養(yǎng),不讀書,不學習,不知民間疾苦,曾經(jīng)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曾經(jīng)做過唐玄宗的挎刀扈衛(wèi)。成年后幡然醒悟,發(fā)奮讀書,終成為學問大家。曾經(jīng)擔任蘇州刺史,人稱“韋蘇州”。為官還算清廉,同情百姓。這首《觀田家》就是通過對農(nóng)民經(jīng)年辛苦而不得溫飽的描述,揭示了當時賦稅徭役繁重苛刻。農(nóng)民起早貪黑的忙碌卻家無隔夜糧,納稅不說還有沒完沒了的勞役!想想自己從來不事農(nóng)耕,但是自己的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不安。一個生活在封建等級社會的高級官員能夠有這樣的認識,實在難能可貴。不過,讀起來仍然有種輕飄飄的感覺,有隔靴撓癢之感。 【今譯】一場及時的春雨過后,所有的花卉都煥然一新。一聲春雷,蟄伏的動物都被驚醒了,開始新的生活。以耕種為生的田家沒有過上幾天悠閑的日子,就開始春耕了。健壯的年輕人都到田地里去勞作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婦女小孩就把家門口的菜園子收拾整理好,準備種菜了。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很充實,回到家已經(jīng)很晚了,還得把牛牽到村西的小溪里讓它飲水。這樣又累又餓,他們自己卻不覺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潤過的禾苗茁壯成長心里就覺得很是歡喜??墒?,即使他們整日這樣忙碌,家里也沒有隔夜的糧食,而勞役卻是沒完沒了??粗@些,我想起自己不從事耕種,但是奉祿卻是來自鄉(xiāng)里,心中深感慚愧。
2016年12月21日星期三,冬至,三門峽上陽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