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繞不開的問題 作文難寫,作文課難教,這是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和中學語文教師的共同心聲,也是當今中學作文教學的客觀現(xiàn)狀。但作文教學又是不可以等閑視之的,它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寫作能力又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構成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講,寫作能力就是語文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狀況:作文不好寫,可還得無可奈何地寫,作文不好教,可必須得竭盡全力地教,作文似乎成了食之無味棄之不得的雞肋。怎么辦?要走好作文教學的路,就必須正視下面四個繞不開的問題。 一、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如何持續(xù)保持 在作文教學中有一條最質樸最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多寫!可這個“多寫”必須建立在學生把教師的客觀要求變成自己主觀愿望的基礎上,建立在學生把教師的“必然”變成自己的“應然”的基礎上,否則,無論寫多少篇作文,那都只是學生的機械作業(yè),僅是一堆文字而已??鬃拥摹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要使學生樂于寫作文,教師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果學生在寫作時頭腦不興奮、不愉悅,沒有寫作的內(nèi)驅力,是不可能認真寫作文的,更不可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在中學六年都能持續(xù)保持對作文的濃厚興趣。六年的寫作實踐,學生每天一篇隨筆、每周一篇周記和兩周一次課堂作文,寫作的量不可謂小,而能讓學生把每次寫作訓練都變成自己內(nèi)心的“應然”行為,能愉悅而為之,這現(xiàn)實嗎?如果是現(xiàn)實的,那方法與途徑是什么? 綜觀當今中學作文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對作文方法及應試技巧之類的“流”的研究很多,而對學生作文認知心理、作文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作文與學生的生命意義、作文與學生的知識建構之類的“源”的研究卻很少。而這些恰恰是作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它所解決的是處于首要地位的“應然”問題,亦是解決學生持久樂于作文的關鍵所在,而不僅僅是解決處于第二位的作文方法與應試技巧之類的問題。我以為“生命作文”不啻為解決“應然”問題的一劑良方。如果我們把作文看成是學生心靈發(fā)展的軌跡,是學生心靈的真情獨白,是學生對已然世界、未然世界的獨特反映,是學生生命的組成部分,那我們就不必去苛求學生作文的外在形式,諸如語言、形式乃至藝術特色之類的東西。相反,我們更應該通過作文去關注學生的成長,去關注學生心靈的舒展與釋放,鼓勵學生寫出自己心靈的“真實對話”,而不是那些令教師和學生反感的空話、假話、套話。如果能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恐怕就會高得多。 二、科學的寫作訓練序列在哪里 不客氣地講,就目前通用的幾本語文教材而言,在寫作訓練方面,是不能用“科學”一詞來形容的??v觀初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寫作訓練,似乎是一個完整的寫作訓練序列,其內(nèi)容涵蓋了諸如材料、中心、思路、結構等一些寫作的基本概念以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文學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寫作知識。但這些寫作知識對學生的寫作訓練是沒有多大指導意義的,學生即使理解了這些寫作知識,也不一定能寫出合格乃至優(yōu)秀的作文。為什么呢?就人教社大綱版語文教材的寫作指導來看:“寫作”序列的內(nèi)容零散,缺少科學的內(nèi)在必然聯(lián)系;寫作指導刻板、老氣,不符合現(xiàn)代中學生的口味;作文題目陳舊、古板,學生一看就沒有了寫作興趣;作文要創(chuàng)新、語言要生動形象等類似作文指導多是套話;至于“命題作文、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等寫作知識也難覓蹤影。實際上,當前作文教學仍處于有序列但又無科學序列的境地。 那科學的寫作訓練序列有什么特征呢? 其一,它體現(xiàn)的是寫作的內(nèi)在規(guī)律,即中學生寫作訓練中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 其二,它符合學生寫作訓練的客觀實際,能切實解決寫作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 其三,它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學生對作文的認知心理結構。 其四,它深受學生歡迎,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并把寫作視為自己生命意義的體現(xiàn)。 以初中為例,在構建一個寫作訓練序列時,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些思考。
其一,構建一個“自由寫作—規(guī)范寫作—自主寫作”的作文訓練序列。初中一年級,以“自由寫作”為主,引導并鼓勵學生寫“我口”(嘴巴想說什么就寫什么)、“我眼”(眼睛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我耳”(耳朵聽到什么就寫什么)、“我鼻”(鼻子嗅到什么就寫什么)、“我腦”(頭腦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少給一些主題思想、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選材、思路、結構之類的限制,全力解決學生“有話可說”的問題,讓學生找到煮飯的“米”。初中二年級,以“規(guī)范寫作”為主,在學生有了許許多多“話”的基礎上,在作文時適當?shù)亟o一些要求,逐步達到“有話好說”,即在有了煮飯的大米之后,再練習怎樣把飯煮得更好吃。初中三年級,以“自主寫作”為主,在這個時候,學生有了大米,有了煮飯的手藝,那就讓他自己去思考怎樣煮飯,怎樣把飯煮得使人愛吃、想吃,達到“有話妙說”,充分展示學生的寫作個性。 其二,注重讀寫結合。充分挖掘教材中“閱讀”對寫作的指導作用,摒棄過去那種學習課文過分注重對詞語、句子、句段的理解,過分注重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及寫作特點作“高、大、全”分析的現(xiàn)象,留足時間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對寫作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地方,多引導學生進行一些仿寫、改寫、擴寫、縮寫練習,少去全面分析諸如“語言清新”、“選材精當”、“意境深邃”等學生難望項背的寫作特色之類的東西。 其三,改革作文評價標準。把評價作家文章的那些說法改掉,使得評價標準更切合學生的實際一些。 三、名家的“作文教學法”咋就學不過手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探索中學作文教學之路上走出了不少成功人士,多個在全國各地引起轟動的作文教學法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關注。可當教師們把那些作文教學法用于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時,竟是那樣水土不服!竟是那樣激不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問題出在哪里呢? 其一,名家的“作文教學法”與名家的學力、資歷、性格、志趣、生活閱歷、教學經(jīng)驗等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屬于這位名家的“這一個”,個性過多,共性太少。名家用得得心應手,而其他人用起來就笨手笨腳。 其二,無米下鍋,再好的煮飯技術也無用?!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無論哪種作文教學法,它必須以學生豐富的語文積累為前提,學生也必須有豐富的語言、文學、文化和社會知識的積累,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墒?,當今中學生又有多少語言、文學、文化以及社會知識的積累呢?讀過中國四大名著及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的不多,讀過《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的更是鳳毛麟角。為什么?學生課業(yè)負擔重、閱讀興趣異化是其主要原因,而閱讀興趣的異化(對休閑書、電視、網(wǎng)絡非常癡迷,而對名著不感興趣)更是值得研究的客觀現(xiàn)實問題。再有就是學生生活積累太少?!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是學生獲“情”的唯一源泉。于漪老師說:“從事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讀無字書——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可現(xiàn)在的中學生,過的幾乎是家庭到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他們哪有時間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就連讓學生親近自然的春游、秋游都因安全問題而停止了,而勞技課、社會實踐課等課程也多數(shù)是寫在課表上。那么,你讓學生每次作文寫些什么! 其三,純技巧性的寫作訣竅、技法必須以學生厚實的寫作基本功為前提。審題法、構思法、謀篇布局法、行文法,是在學生有一定寫作基礎之后才談得上,就像習武一樣,學生連一般的武功基礎都沒有,你再教些絕招給他也是白搭。還是葉圣陶老先生指出了癥結所在:“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法,不能空講知識。” 四、作文批改怎么走 作文批改,從批改主體而言,無非是教師和學生,從批改方法而言,無非有“精批細改”、“精粗結合”、“瀏覽粗批”、“抽改略批”和“不改不批”等類型。但無論哪種批改方法,其著眼點必須是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達到作文批改效率的最優(yōu)化。如果作文批改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不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并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沖動,一句話,寫作的主體對批改沒能產(chǎn)生“同化”和“順應”,那批改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精批細改”與“不批不改”是完全等值的??僧斀袢杂幸徊糠纸處熛萦凇熬毟摹辈荒茏园?,只管認真負責地改,不管學生是否消化吸收;只管不厭其煩地講評,不管學生是否愿意傾聽。而結果就是教師燈下勤耕不已白發(fā)蒼蒼,學生寫作能力原地踏步依然故我。 探討作文批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批改方法上,首先應該思考的是作文批改的價值問題。如果作文批改是為了體現(xiàn)教師的盡職盡責,是為了對付學校的檢查和家長的督查,那這樣的作文批改可緩行;如果把作文看成是學生心靈的“真實獨白”,是用學生的寫作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那就必須把學生作為作文批改的主體,把激發(fā)其內(nèi)心沖動并積極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作為首要任務,努力去構建一個學生樂于接收的作文批改體系。其次,還應該思考作文批改的效率,力求使批改的效率最優(yōu)化。要通過高效率的作文批改策略,達到用少量批改使學生獲得最大收益,以致最后達到根本不需批改而學生卻能夠自己主動修改或互相修改。最后才是作文批改的方法問題,有人提出的“學生精改教師粗改”,不失為一種恰當?shù)霓k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