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末年終的時候,正值研究生求職的高峰季節(jié)。同往常一樣,實驗室又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了。原因很簡單,研三學子們,從9月份開學起,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求職、實習、兼職的艱辛旅程。在海歸大量回國、學歷層次水漲船高背景下,碩士學得再好,也基本與科研院所的科研崗位無緣;論文再重要,也沒有一個穩(wěn)定舒適的工作重要。在兩權其害取其輕的博弈中,科研素質培養(yǎng)、論文質量提高,對于很多研究生中其實已經變成了雞肋。再諄諄的導師教誨,再嚴厲的規(guī)章制度,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都攔不住學生求職的步伐。天曉得,如果沒有發(fā)表小論文的強制要求、沒有國家獎學金的物質刺激,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會下滑到何種地步! 對于三年制的科碩而言嗎,通常的情況是,研一相當于大五,忙著上課、修學分;研二忙著開題、考證;研三忙著求職、寫論文。滿打滿算,三年的時光,真正用于科學研究的時間不足一年??紤]到低劣的本科培養(yǎng)質量、很多同學跨專業(yè)報考的生源背景、絕大部分同學逃避就業(yè)的考研動機,畢業(yè)時完全去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寥寥無幾!三年時光呀,對于導師而言,老師看到的是滿足最低要求的草稿論文,導師收獲的是蓋了半截、別人無法接手的爛尾樓;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浪費了三年寶貴青春,干的卻是與專業(yè)毫不相關、對于科研素質并無多高要求的苦工 再過1-2天,就是全國2017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了。我是1985年本科入學,1989年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清楚地記得,198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是2.9萬人,博士是5000人。由于資源稀缺,上個世紀90年代的碩士自然是科學研究生的主力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目標當然是研究導向型的。然而,20多年過去了,考生的興趣愛好、人才需求狀況、社會經濟結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我們的研究生培養(yǎng)內容、培養(yǎng)目標卻沒有發(fā)生根本的改變?,F(xiàn)在的畢業(yè)研究生,真的能達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培養(yǎng)目標嗎?如果根本達不到,那么設立碩士研究生這個學歷層次,除了浪費學生寶貴生命、消耗導師珍惜科研資源外還有什么意義? 看著QQ空間為婚戀、為工作糾結得愁眉不展的大男大女,忽然想起了佛家一句話“罪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022482.html 上一篇:有帽子的教授是個寶,沒帽子的教授是棵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