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一趟長途旅行。
然而,一般規(guī)律是隨著旅程的延續(xù),興奮遞減,無聊遞增。我們從記事起就已經(jīng)身在這趟名為 “人生” 的列車上了,一開始,我們并不關(guān)心它開往何處,孩子們不需要為人生安上一目的,他們趴在車窗邊,小臉蛋緊貼玻璃,窗外掠過的田野、樹林、房屋、人畜無不可觀,無不使他們感到新奇。 不知從何時起,車窗外景物不再令我們陶醉了,這是我告別童年的一個確切標志。我們長大了,我們開始需要一個目的,而且往往也就有了一個也許清晰但多半模糊的目的。我們相信列車將我們帶往一個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比沿途優(yōu)美,我們在心里悄悄給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稱,名之為 “幸?!?“成功”“善”“真理”等等。 不幸的是,一旦我們開始憧憬一個目的,無聊便接踵而至,既然生活在遠處,近處的就不是生活,既然目的最重要過程就等而下之,我們的心飛向未來只把身體留在現(xiàn)在。 舍近逐遠似乎是我們?nèi)祟惖奶煨?。大約正是目的意識在其中作崇。一座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如果出不去進不來,就感到無聊,這是達不到目的的無聊;一旦城里的人到了城外,城外的人到了城里,又覺得城外和城里不過爾爾,這是目的達到后的無聊。 于是,健忘的人(我們多半是健忘的)折騰往回跑,陷入又一輪循環(huán)。等到城里城外都厭倦,是進是出都無所謂,更大的無聊就來臨了,這是沒有了目的的無聊。 超出生存以上的目的,大抵是想象力的產(chǎn)物,想象力需要自己尋找一個落腳點。目的便是這落腳點,我們乘著想像力永往遠方,疏遠了當下的現(xiàn)實。一旦想象中的目的實現(xiàn),我們又會覺得它遠不如想象。 最后,我們倦于追求一個目的了。但并不因此就心滿意足地降落到地面上來,我們乘著疲憊的想象力,心礦意懶地盤旋在這塊我們早已厭倦的大地上空,茫然回顧,無處棲身。 如此看來,無聊是人的宿命,無論我們期待一個目的,可是根本沒有目的可期待,我們都難逃此宿命。在沒有目的時,我們?nèi)杂心康囊庾R;在無可期待時,我們?nèi)悦CH蝗粲兴?/span> 我們有時會沉醉在過程中,但是不可能始終和過程打成一片。我們渴念過程背后的目的,或者省悟過程背后絕無目的時,我們都會對過程產(chǎn)生疏遠和隔膜之感;然而我們又被粘滯在過程中。我們的生命僅是一個過程而已,我們心不在焉而又身不由己,這種心境便是無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