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家庭教育立法可行性研討會10日在濟南舉辦。 在濟南市歷下區(qū)第三實驗幼兒園,面對年輕的父母們,趙忠心教授說,在怎樣對待孩子成長上,許多父母一個并不科學的心態(tài)就是:太著急。 “匆忙結婚、匆忙生子,甚至還沒到預產期,為了孩子上學,8月份就提前把孩子剖出來,其實我特別同情這個孩子?!壁w忠心說,他看過一檔育兒節(jié)目,教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翻身,他一看就樂了,翻身是孩子的本能,不用教,孩子剛開始學吃飯,吃得滿頭滿臉都是,其實他是在找嘴,中國父母絕對不允許這種狀況,卻一勺勺地喂孩子,生怕吃不到嘴里去,久而久之把孩子養(yǎng)“殘疾”了。 “教育絕對不是教得越多越好?!壁w忠心說,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通過自學而學會,前提是尊重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秩序。 如今,不少父母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入早教班、腦開發(fā)班,入學之前就讓孩子學唐詩、學認字、學算數(shù)、學英語,生怕孩子落后別人一步。 趙忠心說,許多人確信“早期教育決定論”,巴甫洛夫的確說過“出生三天以后開始進行教育就已經晚了兩天了”,但是這絕不是指的“識字”“算算術”之類,不可否認,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對孩子以后的成長發(fā)展是有好處的,但也不可任意夸大,否則勢必導致強制進行“掠奪性”的智力開發(fā)。 “讓孩子過早接受教育,有的家長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壁w忠心說,孩子成長難道還得肩負為家長增光的責任? 他借用一個傳統(tǒng)的說法,“巧人養(yǎng)出懶孩子,笨人養(yǎng)出巧孩子”。他說,家長太急功近利了,對孩子要求太高,孩子怎么做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沒有了自信心,也就變“懶”了。 本報記者 陳瑋 崔巖 徐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