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加西亞三世 青年經濟學者 我在美國(旅游)的時候,親自考察了美國的各種交通工具,飛機、出租車、地鐵、輕軌、國營鐵路(Amtrak)、灰狗,還有唐人街華人運營的城際大巴,坐了個遍。 作為親身考察過美國的鐵路系統(tǒng),經歷過中國鐵路的蒸汽機車時代、內燃機車時代、電氣機車時代、綠皮車時代、動車時代到高鐵時代的全過程的交通專家和資深鐵路行業(yè)觀察家,我給大家講一點人生經驗。 美國很多城市火車站都叫Union Station(聯(lián)合車站),如華盛頓、芝加哥、洛杉磯等。這個詞和工會(Union)沒啥關系。其來歷是這樣的:19世紀美國鐵路都是私營企業(yè)建的,每個鐵路公司都自己修鐵路、修車站。于是在一個城市就會出現好幾個火車站,每個車站只供自己公司的火車停靠。坐車換車就很不方便,于是幾家公司就坐在一起商量,不如把幾家火車站合起來,方便人民群眾乘車。于是一拍即合,出現了聯(lián)合車站。 講這個?,是想告訴大家一個知識點:美國的鐵路,是私營企業(yè)建立起來的?!奥?lián)合車站”這個名稱,就是私營鐵路時代的遺跡。 從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鐵路系統(tǒng)從無到有,高峰時鐵路總里程達到了70萬公里(還是英里?具體單位忘了。只記得是70萬。)。對比一下,中國經過140多年的鐵路建設,經過近十幾年的”鐵路大躍進“,鐵路里程剛剛過10萬公里。由此可見當時美國鐵路網絡規(guī)模之龐大。所以,你們這些年輕人,不要動不動就說美國鐵路不行了,高鐵都建不起來了,中國鐵路要給美國鐵路講講人生經驗了。?naive!以美國的實力,真想建高鐵,中國還真不是對手。 美國鐵路行業(yè)高峰時候,有6萬多家鐵路公司。(沒想到吧?)競爭之劇烈,市場之發(fā)達,是現在無法想象的。在芝加哥和紐約之間,高峰時候,有7條鐵路客運線并行。 后來發(fā)生了什么?能想到的是,航空和高速公路的興起,讓美國的鐵路行業(yè)進入了衰退。這個,大家都好理解。 但是,導致美國鐵路行業(yè)衰落的最大因素,還不是航空和高速公路,而是政府的管制。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鐵路行業(yè)高度發(fā)達,但是公眾對當時的鐵路運價不滿,于是呼吁鐵路運價公平。美國政府積極響應群眾需求,在1887年美國國會頒布了《管制商務法》,成立了州際商務委員會,擁有監(jiān)管運價、市場準入、退出和兼并重組的權力,聯(lián)邦政府由此加大了對鐵路行業(yè)的管制。 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鐵路公司在重重管制之下,變成了一個個的準國營官僚機構,失去了變革的動力和自由。當時州際商務委員會權力非常之大,鐵路公司連取消虧損線路都需要經過他們的苛刻審查。整個行業(yè)在高度限制之下,喪失了活力。 到60年代,美國鐵路公司倒閉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基本轉向貨運,客運線路大部分取消。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基本的客運,美國聯(lián)邦政府組建了美國僅有的兩大國企之一“美鐵”(Amtrak),承擔全國的客運。 結果,美國鐵路行業(yè)就成了現在的格局:客運基本由美鐵壟斷;貨運有很多家鐵路貨運公司來做。鐵路客運國有化的結果就是,效率低,鐵路又慢又貴。我從華盛頓的Union Station坐Amtrak的市郊鐵路到巴爾的摩機場,票價26美元,極度昂貴。據說從華盛頓到紐約,坐Amtrak要80美金,而坐灰狗巴士只要20美元,坐唐人街巴士只要15美元。 結論1:鐵路并不像一些御用經濟學家給大家灌輸的那樣,只能政府來建,私營企業(yè)建不起來。美國的歷史證明了,私營企業(yè)完全可以建成全球最龐大的鐵路網,而且還能賺大錢(聽說過鐵路大亨這個詞嗎?在美國的黃金時代,是比現在的華爾街大亨和互聯(lián)網大亨更牛的存在。)。 結論2:鐵路是“基礎設施”也好,不是“基礎設施”也好,都不重要,只要交給市場,能賺錢的事情,有的是人愿意去搞。政府的管制只會毀了這個行業(yè),政府自己擼起袖子來搞,又會讓這個行業(yè)變得又貴又不賺錢,半死不活。私營企業(yè)來搞鐵路,還是政府來搞,行業(yè)是開放還是壟斷、管制,在美國已經做過實驗了,結論很明顯。在美國、中國、印度、歐洲,國有鐵路的樣子,大家都看得到。當然,如果政府不惜代價投入,是可以用現有技術建起一個運行比較快的鐵路網的,比如中國的高鐵,但是,中國高鐵系統(tǒng)付出的債務成本是天文數字,現在沒看到盈利的跡象(除了京滬、京津等高鐵線路之外),未來將會付出什么代價,尚未可知,現在還沒有到代價顯現的時候,很多線路是注定會在付出高額成本之后死掉的,未來債務怎么辦?這就好像,牛逼的帝國可以傾全國之力建一些牛逼的工程,如長城、金字塔、大運河、秦始皇陵等,并不代表這些“模式”是成功的,為之歌功頌德,是肉麻的。 結論3:在現代,高鐵值不值得建,怎樣建更符合市場經濟性和市場需求,這需要市場來檢驗。如果由市場來發(fā)現,可能在美國建高鐵就是不經濟的,也可能不是(如果美國全面放開管制,也許會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這些客流旺盛的城市之間出現一些由私營公司建的盈利的高鐵網絡), 在中國(部分城市之間)建高鐵是經濟的。 高鐵可能是有正效應的,但也不是每條線路都是正效應能夠大于付出的成本和代價的,而且這種正效應應該由市場來發(fā)現,市場也有這個能力來發(fā)現(只要是賺錢的,全中國修70萬英里的高鐵,也是正常)。但這件事情,不能由政府代替市場來做。政府代替市場來獨力建高鐵,必然要付出代價,代價必然要全體人民來承擔。 如果由市場來建高鐵,可能京滬之間、京廣之間會出現七八條高鐵線路并行。而一些明顯會虧損的線路也許一條都不會出現。這樣的高鐵網絡可能才是符合市場需求和市場經濟性的。目前,中國的高鐵網絡,很多線路是沒有經濟性的,沒有盈利前景的,這些線路到最后,連續(xù)虧損的黑洞,造成的巨大的資源浪費,最終都會由大家來付代價。 籠而統(tǒng)之地為中國的“高鐵奇跡”唱贊歌,是很傻的行為。 |
|
|
來自: 聯(lián)合參謀學院 > 《國家政治社會民眾》